3 不懂就要问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不懂就要问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说一说:
当你遇到难题或者不懂的问题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
3
*
任务:参观私塾课堂
3 不懂就要问
*
说一说本课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课题中有星号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文前有学习提示
没有课后题和要求写的字
活动1 走进私塾,字词学习
自由读课文,要求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文中注音或工具书,或向同桌请教,读准字音。
我会读
例——列

liè
注意区分:
背诵 照例 糊涂 戒尺 厉声 详细 挨打
sòng


jiè

ái
xiáng
形声字
诵 糊 挨
朗诵
米糊
挨打







默读课文可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结合教材插图,说说他先后做了什么事。
活动2 重现课堂,故事梳理
孙中山
流利背书,不解其意→大胆提问,吓呆同学→不惧质问,应对检查→终获解答,认真听讲→回答同学,表明态度
只背诵,不讲解
孙中山大胆提问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而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
结合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3 寻宝私塾,妙语品读
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私塾 先生 戒尺
咿咿呀呀 摇头晃脑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戒尺
先生
老师
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咿咿呀呀
摇头晃脑
私塾里学生读书的声音
脑袋摇来晃去
你能做一做上面的动作吗?
我觉得这两个词语很有新鲜感,让我联想到课文中的学生读书时脑袋晃来晃去,非常投入的样子,很有趣。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学问”就是知识,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求得真正的学问,我们也要养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完成练习。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随堂练习
(1)这段话中,“糊里糊涂”一词形容( )。
A.头晕眼花 B.说话含糊
C.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2)将画“____”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活动4 私塾茶话,交流看法
旧时私塾的上课方式是怎样的?
①学生跟着先生念书,读熟后背诵;②先生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③等学生背出前一天所学的功课后,先生会又圈一段要求学生继续读熟背诵。
私塾先生是非常严厉的,为什么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当先生拿着戒尺历声问孙中山的时候,孙中山害怕吗?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读完课文,你认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孙中山是一个聪慧、认真、好学、勇敢的人。
同学们被孙中山的提问吓呆了,他们会怎么想?
1.教书认真。
2.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
佩服、惊讶、担心……
先生为什么会打破惯例把书中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
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要像孙中山一样,养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说一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起因:私塾只背不讲
学习勤奋
敢于提问
不懂就要问
经过:壮胆提问 吓呆同学
历声责问 熟练背出
结果:讲解意思,认真听讲
启示:不懂就要问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荀况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