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有新鲜感的词句往往能带给我们新奇的体验和感受。你读到过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一起交流吧!
活动1 我的语言收藏卡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看到这样的词句,我会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
课内
课外
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在自己的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作者:泰戈尔
交流示例
“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这句话把小红花当作人来写,赋予小红花以人的神态和动作,让我读后感到新鲜有趣。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我总结了有新鲜感的词句的特点:
不熟悉的、没见过的词语→如“坪坝”“戒尺”等
描写有趣的语句→如“……雷云拍着大手”等
描写优美的语句→如“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等
想象奇特的语句→如“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
句式特别的语句→如“同学们向……向……向……”等
sàn
zhǎo
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说说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手疾眼快 口干舌燥
①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手疾眼快 口干舌燥
人的动作
人的外貌、状态
人的心理
活动2 词语侦探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手疾眼快 口干舌燥
②都是并列结构的成语。
第一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
第二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手疾眼快 口干舌燥
上课时,同学们捧着书本,( )地读课文,读得十分认真。课间休息时,状状和才才讨论起一道数学题,他俩争得( )、( )的,周围的同学也忍不住加入进来。直到上课铃响,大家才( )地回到座位上。
从上面的成语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摇头晃脑
面红耳赤
口干舌燥
手忙脚乱
垂头丧气 愁眉苦脸 交头接耳
举手投足 牵肠挂肚 眉开眼笑
眉清目秀 心灵手巧 手舞足蹈
目瞪口呆
拓展积累
朗读下面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活动3 声音魔法师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方法: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好重音(重读/轻读/慢读)。
.
.
.
.
.
(轻读)
.
.
.
.
.
.
.
.
(重读)
(慢读)
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用“·”标出句子中需要读好重音的部分。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强调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强调花儿的情态)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强调讲得怎么样,听得怎么样)
.
.
.
.
.
.
.
.
.
.
.
.
.
.
.
.
练一练
.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黑白棋社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第2课时
活动4 小组招牌招标会
图标——直观表明小组活动特点
名字
点明活动内容,如“篮球”“棋”
体现活动特点,如“巧手”“探索”
寄予美好愿望,如“鲲鹏”
加入有个性的字词,如“侠”“者”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黑白棋社
招标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设计的组名(可简单画图标),并进行1分钟“招标宣讲”(介绍组名含义和亮点)。
悦读书社
七彩画廊
飞燕舞蹈社
小百灵合唱团
飞毛腿田径队
烛光诗社
组名示例
评委投票:全班同学作为“评委”,给自己喜欢的组名(非本组)贴“星星”(小贴纸)。获得“星星”最多的1-3个组名胜出,成为“最佳创意招牌”。
所 见
[清]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yuè
活动5 古诗诵读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随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诗多写“自得之性情”,以新颖灵巧见长而独具个性。主要作品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等。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诗人在旅途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止唱歌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他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所 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振:摇动,回荡。
林樾:成荫的树林。
意欲:想要。 捕:捉。
鸣蝉:鸣叫的知了。 立:站立。
【译文】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忽然停止唱歌安静地站立在树旁。
《所见》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被蝉声吸引,想要捉蝉而停止唱歌的牧童。
根据语境填诗句。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唐]白居易《池上》
诗海拾贝(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