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 课件+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古诗三首 课件+音频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训练目标
▲感受金秋时节的自然之美。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学习写日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
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呢?
大雁南飞
层林尽染
硕果累累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活动1 秋日驿站·初遇诗境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说说这三首诗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第1课时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tíng
wèi




xié
shào
xiāo
tiǎo


luó
磨难
打磨
磨坊
石磨



tiǎo
tiāo
挑战
挑拨
挑水
挑选

指“由下而上拨动”,引申指“挑拨、支起”等时,读tiǎo。
指“磨擦”“阻碍,困难”等时,读mó。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活动2 侦探训练营·破解诗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洞庭湖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等。
细读古诗,分别说说古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步骤一:了解诗中景致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步骤二:大致理解诗意
注意:
借助注释,但不要生搬硬套,应根据语境对注释中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变通。
湖光秋月两相和①,
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释
———————
①〔和〕协调,和谐。
借助注释
联系生活
指湖光和秋月两相协调,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近望所见:水月交融、湖平如镜。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②。
注释
———————
②〔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所得:“山水翠”“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步骤三:初步体会情感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些什么?
洞庭湖山水相依,水光与月色交相辉映,这种和谐而又宁静的意境,多么令人陶醉啊!
书写小工匠
山水翠
湖光 秋月
望洞庭
近观
相和
潭面无风
宁静和谐 山水相衬
君山似青螺
结构梳理
镜未磨
遥望
根据《望洞庭》破解诗语的三个步骤,去学习《山行》《夜书所见》吧!
第2课时
山 行
[唐]杜 牧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清明》等。
在山中行走
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步骤一:了解诗中景致
远上寒山①石径斜②,
白云生③处有人家。
注释
—————————————
①〔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②〔斜〕曲折向前延伸。
③〔生〕产生,生出。
步骤二:大致理解诗意
联系生活
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所见:山中的景致(写景)
停车坐④爱枫林晚,
霜叶⑤红于二月花。
注释
——————————
④〔坐〕因为。
⑤〔霜叶〕指经过霜打的枫叶。
停车欣赏的原因: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抒情)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步骤三:初步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画面。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林秋色图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枫林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山 行
山中所见:
生机盎然 色彩鲜明
霜叶
结构梳理
停车欣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字嗣宗,一字靖逸。南宋诗人。属江湖诗派,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四朝闻见录》等。
把自己在夜里看到的、听见的写下来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步骤一:了解诗中景致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注释
——————————
①〔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步骤二:大致理解诗意
“萧萧”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清冷萧条
知有儿童挑②促织③,
夜深篱落④一灯明。
注释
——————————
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
③〔促织〕蟋蟀,也叫蛐(qū)蛐。
④〔篱落〕篱笆。
“拨弄蟋蟀”,不能生硬地将两者注释叠加
谁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梧桐叶摇落的萧萧声送来阵阵寒意,来自江上的秋风触动游子的思乡情。应该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夜深时,篱笆那里还亮着灯笼。
步骤三:初步体会情感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江边寒气逼人,诗人孤独一人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跟着音乐读一读诗歌的前两句吧。
孤寂无奈
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可能由此想到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儿童夜晚借着灯火,津津有味地拨弄蟋蟀的生活画面。诗人可能会想到自己的童年也是如此天真烂漫、开心有趣,想到自己在家乡时的温馨与美好……
思念家乡
所思:秋风动客情
所想:儿童挑促织
结构梳理
所闻:梧叶送寒声
所见:篱落一灯明
孤寂无奈 思念家乡
夜书所见
活动3 角色配音间(朗读指导)
任务:小组诗朗诵PK赛。
技巧实验室:
《望洞庭》→语气轻柔,语调舒缓
《山行》→前两句要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后两句语调高昂上扬
《夜书所见》→前两句语调舒缓,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一些
评价维度 (2★)大师级 (1★)练习级 我的星星
字音魔法 全诗字音精准无错误 1-2处读音错误
节奏韵律 停顿/重音完全符合标注 节奏基本流畅
情感魔法 语气贴合诗歌意境
(例:《望洞庭》轻柔如月光 ) 部分句子情感表达不足
音量台风 音量适中稳定+仪态自信 声音过小/眼神闪躲
团队配合 分工默契+衔接自然 配合稍显生疏
诗句 光影魔术 科学小知识
活动4 解密诗中“光与影的魔术”
白银盘里一青螺
融入光学原理、绘画构图等元素
光的反射
月光反光湖面如银盘
夜深篱落一灯明
黑暗中的光源最醒目
视觉聚焦原理
活动5 记忆秘境(背诵策略)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望洞庭》
《山行》
《夜书所见》
湖光、秋月、潭面、山水、白银盘、青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梧叶、秋风、挑促织、一灯明
手势密码
《夜书所见》
梧叶飘落(手挥动)→儿童挑促织(手指拨动)
终极挑战:限时3分钟默写《山行》。
注意:不错字、不漏字,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驻足赏枫
霜叶特写
活动6 诗意拼图师·绘制秋景
分组挑战:选一首诗,用四格漫画呈现诗句画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