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酸枣刺》-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酸枣刺》-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前进,前进》第3课时《酸枣刺》
【教材分析】
《酸枣刺》是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前进,前进》第3课时欣赏课。《酸枣刺》由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是《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儿童歌曲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但军民精神振奋。冼星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此曲以激发全国人民尤其是儿童的抗日热情,展现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表达团结抗日的主题。全曲短小精悍,采用单乐段结构,主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加上引子共上下乐句 。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旋律平稳舒展,音域适中,适合儿童演唱,节奏明快有力,具有鲜明的行进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感受歌曲稍快的速度,体会愉快、活泼、天真且坚定乐观的情绪,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的变化,提升对音乐情绪和要素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情感,用清晰的咬字、有力的顿音,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肢体语言和简单乐器进行表演唱,展现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情境,为歌曲创编新的动作或简单的歌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知晓冼星海的生平及音乐贡献,体会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情怀,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如x xx xxxx等较复杂的节奏型。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通过演唱和表演准确表达出歌曲所传达的坚定乐观、蔑视侵略者的情感。
3. 启发学生根据歌曲进行创意实践,如创编歌词和动作时能贴合歌曲主题和风格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段历史。在很多很多年前,我们的国家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犯,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抵抗侵略者。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激励人们抗战的歌曲。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卖报歌》、《游击队之歌》等等,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作《酸枣刺》。
书写板书《酸枣刺》。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展现了中国人们的什么精神?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活泼有趣地,展现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下面我们走进歌曲背景:《酸枣刺》由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是《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儿童歌曲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但军民精神振奋。冼星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此曲以激发全国人民尤其是儿童的抗日热情表达团结抗日的主题。你们了解作曲家冼星海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他自幼热爱音乐,曾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后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群众歌曲,1938年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期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下面我们带着情感朗诵歌词
预设:朗诵歌词
教师:接下来我们边打节奏边哼唱
预设:哼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全曲短小精悍,由包括引子在内的三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二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三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单乐段结构。接下来老师领唱,同学们齐唱表现歌曲
预设:师生合作
教师:接下来我们为歌曲编创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利用乐器和声势动作为童谣伴奏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本次《酸枣刺》的教学中,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生动讲述历史背景,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歌曲创作时代有了深刻认知,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在学唱环节,多数学生能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积极参与演唱和表演。但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较难把握复杂节奏型,在创意实践时,部分学生创编内容与歌曲主题贴合度不够。今后教学中,应加强节奏专项练习,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创意引导方面,提供更多示例和思路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展现音乐作品。
七、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酸枣刺》是冼星海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儿童歌曲。( )
(二)填空题
1.《酸枣刺》采用了______、______等演唱形式。
答案:(一)判断题 1.答案:错误,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
(二)填空题 1.答案:领唱、合唱
【板书设计】
《酸枣刺》
1=G 2/4 稍快、愉快、活泼、天真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让教学更有效
第5单元
前进,前进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目 录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感受歌曲稍快的速度,体会愉快、活泼、天真且坚定乐观的情绪,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的变化,提升对音乐情绪和要素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情感,用清晰的咬字、有力的顿音,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肢体语言和简单乐器进行表演唱,展现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情境,为歌曲创编新的动作或简单的歌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知晓冼星海的生平及音乐贡献,体会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情怀,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抵抗侵略者。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激励人们抗战的歌曲。
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卖报歌》、《游击队之歌》等等,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一首歌曲。
歌曲《酸枣刺》
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展现了中国人们的什么精神?
歌曲背景
《酸枣刺》由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是《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儿童歌曲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但军民精神振奋。冼星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此曲以激发全国人民尤其是儿童的抗日热情表达团结抗日的主题。
你们了解作曲家冼星海吗?
歌曲的情绪是活泼有趣地,展现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他自幼热爱音乐,曾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后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群众歌曲,1938年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期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下面我们带着情感朗诵歌词
接下来我们边打节奏边哼唱
全曲短小精悍,由包括引子在内的三个乐句组成。
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乐句
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二乐句
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三乐句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歌曲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单乐段结构。
接下来老师领唱,同学们齐唱表现歌曲
接下来我们为歌曲编创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利用乐器和声势动作为童谣伴奏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判断题
1.《酸枣刺》是冼星海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儿童歌曲。( )
(二)填空题
1.《酸枣刺》采用了______、______等演唱形式。

答案:(一)判断题1.答案:错误,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
(二)填空题 1.答案:领唱、合唱
《酸枣刺》
1=G 2/4 稍快、愉快、活泼、天真地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感受歌曲稍快的速度,体会愉快、活泼、天真且坚定乐观的情绪,感知歌曲中
力度、速度的变化,提升对音乐情绪和要素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情感,用清晰的咬字、有力的顿音,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肢体语言和简
单乐器进行表演唱,展现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情境,为歌曲创编新的动作或简单的歌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知晓冼星海的生平及音乐贡献,体会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
命情怀,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大家团
结起来,一起抵抗侵略者。在那个
时候,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故事,也诞生了许多激励人们抗战
的歌曲。
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展现了中国人们的什么精神?
泼有趣地

绪是活 《酸枣刺》由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创
歌曲的情 人民
儿童与全
国 作,是《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儿童歌曲 。
现根据地展
蔑视和抗
战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根

对日本侵
略者
据地,物资匮乏但军民精神振奋。冼星海深

必胜的信
心 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此曲以激发全国人
民尤其是儿童的抗日热情表达团结抗日的主
题。
你们了解作曲家冼星海吗?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是中国近现
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他自
幼热爱音乐,曾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专
学习,后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
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
行山上》等大量群众歌曲,1938年赴延安担任鲁迅艺
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期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
唱》。
下面我们带着情感朗诵歌词
接下来我们边打节奏边哼唱
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乐句
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二乐句
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三乐句
歌曲的演唱形
式有什么特点?
唱等演唱形式,具
有一
歌曲采用领唱、合
情绪活泼天真,坚
呼百应、此起彼伏
的效果。
时根据地儿童与全
国人民对
定乐观,反映了当
必胜的信心。歌曲

和抗战
日本侵略者的蔑视
个乐句组成单乐段
结构。
四 现歌曲
接下来老师领唱,
同学们齐唱表
接下来我们为歌曲编创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利用乐器和声势动作为童谣伴奏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判断题
1.《酸枣刺》是冼星海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儿童歌曲。( )
(二)填空题
1.《酸枣刺》采用了______、______等演唱形式。
答案:(一)判断题1.答案:错误,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
(二)填空题 1.答案:领唱、合唱
《酸枣刺》
1=G 2/4 稍快、愉快、活泼、天真地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