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革命文物侦探团 的小伙伴们!博物馆发现一件 粗瓷大碗!它看似普通, 却藏着感人故事。26 一个粗瓷大碗*活动1:博物馆警报:神秘大碗!初读课文新展出的粗瓷大碗,标签只写“赵一曼用”,参观者看不懂它为何珍贵。请速来破译!普通大碗为何成国宝?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梳理故事脉络。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收到粗瓷大碗将高粱米饭倒回锅里,盛半碗野菜粥粗瓷大碗成了七班的菜盆瓷 赵 抗 束 缸 还顿 灶 沾 禁 锅 侦cízhàokàngshùgānghuándùnzàozhānjīnguōzhēn平舌音翘舌音我会读多音字还huánhái(还击)(还有)禁jīnjìn(禁受)(禁烟)换偏旁识字红 - 纟+ =hóng战 -戈 + 氵=zhàn吐 - 口 + 火 =tǔ窝 - 穴 + 钅=wō缸gāng灶zào沾zhān锅guō易错字音结束(sù shù) 顿(dùn dèn)侦察(zhēn zhēng)√√√博物馆小憩瓷赵抗束缸还顿灶沾禁锅侦搪瓷盆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碳酸钠等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金属坯胎上,能烧制成不同颜色的图案,并可防锈、耐腐蚀。图解词语搪瓷杯活动2:史料解密,精神拼图 品读课文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表明赵一曼已经很久都没有碗用了,从中可以感受到赵一曼关心战士、艰苦朴素的品质。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赵一曼为什么要求通讯员把碗还回去?因为赵一曼以为通讯员找来的碗是从别的同志或老百姓那里拿来的,所以要求他还回去。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通讯员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对赵一曼的关心和爱戴。从文中出现的“高粱米饭”“野菜”“草根” “橡子面”等事物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从这些事物中,我可以感受到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极端艰苦的战斗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赵一曼和将士们不畏艰苦的伟大精神。高 粱草 根橡 子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一系列的动作,进一步突显了赵一曼艰苦朴素、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炊事员老李为什么“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因为老李知道赵一曼一贯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他即使上前劝阻也没有用。赵一曼这种艰苦朴素、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令他非常感动,所以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最后赵一曼用的粗瓷大碗是真的“丢”了吗?什么时候她的碗才不会再“丢”呢?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成了七班的菜盆了。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再“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课文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深受触动?赵一曼把自己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了一个新战士;通讯员为赵一曼找来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却要求他还回去;吃饭时,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却悄悄将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后来,赵一曼又把粗瓷大碗送给了七班当菜盆。这些情节都让我深受触动。榜样登场主题概括本文围绕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烈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赵一曼艰苦朴素、关心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榜样登场人物介绍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1935年1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时受伤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今黑龙江尚志市)被杀害。赵一曼给宁儿的信本单元中谁是你的榜样?说说为什么?也可以说说周围人,讲讲他们的故事!很棒!还行加油评价内容有自己的榜样能讲述榜样的故事能感受到榜样的品质活动3:建立“粗瓷大碗”档案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想请你为这只粗瓷大碗写一份文物档案,请你结合课文,查阅资料,试着写一写吧。粗瓷大碗这只碗是赵一曼烈士生前用过的。抗日战争时期,小通讯员在战斗中找到了这只碗,然后交给了赵一曼。吃饭时,赵一曼把碗中的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后来,这个碗又成了七班的菜盆。文物来历文物名称文物价值这只粗瓷大碗见证了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赵一曼艰苦朴素、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是国家一级文物。一个粗瓷大碗引出故事(1)具体叙述(2~11)来历:通讯员送碗用碗:高粱米饭半碗野菜粥“丢”碗:送给七班当菜盆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革命文物鉴定”展板 板书设计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精神密码”传承令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