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综合评价(含解析)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综合评价(含解析)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综合评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驴友”是“旅游”的谐音,众多“驴友”游历大江南北。下图为部分“驴友”旅行路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四条旅行路线中,沿途地势起伏较小的是( )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2.下列是“驴友”在网上分享的沿途见闻,其中合理的是( )
A.路线1的“驴友”:我到达了“世界屋脊”
B.路线2的“驴友”:我看到了面积最大的盆地
C.路线3的“驴友”:我经过了地势三级阶梯
D.路线4的“驴友”:我穿越了秦岭山脉
  读中国最美六大草原分布图,完成3~4题。
3.中国最美六大草原( )
A.大多数位于非季风区 B.遍布五个自治区
C.主要位于亚热带 D.多分布于湿润区
4.对中国最美六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呼伦贝尔东部草原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B.锡林郭勒草原地形平坦
C.祁连山草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伊犁草原终年气候寒冷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5~8题。
5.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南北气温普遍较高 B.南北气温差异大
C.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6.7月“沙堆中煮鸡蛋,石板上烤烧饼”的地方可能是( )
A.西宁 B.哈尔滨 C.昆明 D.吐鲁番
7.下列四个城市中,最适宜避暑的是( )
A.拉萨 B.海口
C.武汉 D.广州
8.从我国温度带划分看,海口位于( )
A.暖温带 B.亚热带
C.中温带 D.热带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下图为我国东部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四地中( )
A.哈尔滨冬季气温最低
B.北京夏季气温最高
C.武汉气温年较差最大
D.广州年平均气温最低
10.四地的降水变化反映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特点是( )
A.纬度越高,年降水量越大
B.纬度越低,雨季开始越晚
C.纬度越高,雨季时间越长
D.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11.关于四地气候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哈尔滨全年寒冷干燥
B.北京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武汉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湿润
D.广州全年炎热多雨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领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任务。读图,完成12~14题。
12.长江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上中游 C.中游 D.中下游
13.如图所示,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洪涝灾害 B.凌汛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14.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调控中下游水量 B.发展渔业养殖
C.增加上游河段流速 D.调控下游支流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读图,完成15~17题。
15.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箭头①代表寒潮路径,寒潮主要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B.箭头②代表台风路径,发生的时间主要在春季
C.洪涝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D.干旱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
16.②灾害主要影响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上游地区
17.青藏高原地区几乎不受①灾害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C.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地理时,绘制了部分笔记。据此完成18~20题。
18.笔记序号与下列地区所在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黄土高原 B.②—东北三省
C.③—塔里木盆地 D.④—青藏高原
19.将笔记补充完整,正确的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澜沧江
C.丙—秦岭 D.丁—云贵高原
20.该同学记录的关键词与所学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黑土广布、土质肥沃
B.②: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C.③: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D.④:沙漠绿洲、油气丰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分别写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2分)
(2)简析我国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2分)
(3)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读图2,将其两侧的地形区和地势阶梯填在①~④处。(4分)
图2
(4)三十多年来,太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3.1%提升到30%,太行山脉的生态环境效益日益凸显。简要说明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太行山脉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至少答出两点,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海南拥有美丽的海滩、热带雨林、独特的椰林风光、世界级的度假酒店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等。海南作为中国自由贸易港的试验区,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例如,海南实施了59国免签政策。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线路全长988千米,贯穿海口等12个滨海市县、31家A级景区,对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7月平均气温及环岛旅游公路分布示意图。
(1)据图描述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并说出呈现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海南岛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
(3)影响海南岛旅游公路选线的主要因素是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等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对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哪些积极作用 (4分)
(4)简要说明海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3分)
(5)近年来,每到某个季节海南各个旅游城市就迎来大量东北人,海南俨然成为了东北人的“第二故乡”,试判断东北人大量来海南旅居的季节并说明理由。(2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治水患、兴水利、护生态、谋发展,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黄河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示意黄河流量与含沙量统计图,图2示意黄河水系图。
(1)指出黄河水量增加的河段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2)分析A线在兰州至河口段下降,B线在河口至陕州段迅速上升的原因。(6分)
B线在河口至陕州段迅速上升: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含量增加。
(3)请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5分)
答案及解析
1.D 2.A 第1题,路线4位于我国东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整体地势起伏最小。第2题,读图可知,路线1穿过了我国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路线2穿过了柴达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并不是柴达木盆地;路线3从包头到五指山,没有经过地势三级阶梯;路线4从漠河到广州,并未穿过秦岭山脉。
3.A 4.B 第3题,读图可知,中国最美六大草原大多数分布于非季风区,只有川西高寒草原位于季风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中国最美六大草原分布;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主要位于中温带、暖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多分布于半湿润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呼伦贝尔东部草原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锡林郭勒东部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该高原地形平坦、草场广布;祁连山草原位于非季风区;伊犁草原位于中温带,并不是终年气候寒冷。
5.A 6.D 7.A 8.D 第5题,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第6题,读图可知,7月,选项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新疆吐鲁番,该地在7月可以“沙堆中煮鸡蛋,石板上烤烧饼”;西宁海拔高,气温较低;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不高;昆明四季如春,气温也不高。第7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适合夏季避暑。第8题,海口位于热带。
9.A 10.D 11.B 第9题,观察气温曲线可知,哈尔滨1月气温低,是四地中冬季气温最低的;北京夏季气温最高值低于武汉;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可知,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最大;广州年平均气温最高。第10题,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四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分配不均匀;纬度越高,年降水量越小,雨季开始越晚,结束越早,雨季时间越短。第11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哈尔滨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武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广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2.A 13.C 14.A 第12题,长江上游流经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第13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长江上游由于人们乱砍乱伐,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第14题,三峡工程的功能有防洪、航运、发电、养殖等,三峡工程最主要的作用是调控长江中下游水量,减少洪涝灾害。
15.A 16.B 17.A 第15题,读图可知,箭头①代表寒潮路径,寒潮主要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洪涝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第16题,②灾害是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第17题,①是寒潮,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所以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18.D 19.C 20.A 第18题,读图可知,①图西侧是大兴安岭、北侧是小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脉,该地位于东北三省;②图北侧是天山山脉、南侧是昆仑山脉,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③图东侧是太行山脉、西侧是贺兰山、北侧是阴山山脉,该地位于黄土高原;④图北侧是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东侧是横断山脉、南侧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第19题,读图可知,甲西侧是大兴安岭、北侧是小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脉,因此甲是东北平原;乙河流北侧是天山山脉、南侧是昆仑山脉,因此乙是塔里木河;丙是位于黄土高原南侧的秦岭;丁北侧是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东侧是横断山脉、南侧是喜马拉雅山脉,因此丁是青藏高原。第20题,“黑土广布、土质肥沃”对应东北三省;“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对应黄土高原;“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对应青藏高原;“沙漠绿洲、油气丰富”对应塔里木盆地。
21.解析:第(1)题,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是高原,主体是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是高原和盆地,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第(2)题,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第(3)题,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地处我国第三级阶梯。第(4)题,太行山脉森林覆盖率极大提高,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明显,其生态环境效益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参考答案:(1)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是高原,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是高原和盆地。
(2)我国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3)①黄土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第二级阶梯
④第三级阶梯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2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南岛7月气温中部低,四周高,原因是当地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南岛中部地势高,气温低;四周地势低,气温高。第(2)题,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自中部向四周流。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汛期长,没有结冰期。第(3)题,从地形上看,海南岛四周地形平坦,再加上这里A级景区多,适合修建铁路和公路。交通设施完善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网;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交通、旅游和经济融合;提高人员、物资等地理要素流通效率;维护民族团结;等等。第(4)题,自然条件优越:拥有美丽的海滩、热带雨林、椰林风光,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宜人,适合全年旅游。交通便利:建设了环岛旅游公路,贯穿多个滨海市县和景区。文化丰富:具备多样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美食,为旅游增加吸引力。第(5)题,东北人大量来海南旅居的季节是冬季;理由: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海南气候温暖、适宜,能成为避寒胜地,因此吸引大量东北人旅居于此。
参考答案:(1)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征是中部低,四周高;当地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海南岛河流多自中部向四周流,河流水量大,水流湍急,汛期长,无结冰期。
(3)地形和景点分布 促进旅游业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网;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交通、旅游和经济融合;提高人员、物资等地理要素流通效率;维护民族团结;等等。
(4)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文化丰富等。
(5)冬季;理由: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海南气候温暖、适宜,能成为避寒胜地。
23.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源头—兰州段及河口—郑州段水量增加。对照图2可知,这两河段有较多支流汇入。第(2)题,A线在兰州至河口段下降,即水量减少,原因可从自然(降水量、蒸发量、支流)和人为(生产生活用水)两方面分析。B线在河口至陕州段迅速上升,即含沙量增加,主要原因是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第(3)题,要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水资源。除此之外,黄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各河段水文特征不同,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河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黄河上游地区主要因乱采滥挖、过度放牧、盗猎盗采等行为出现了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上游地区应禁止过度放牧,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源地。黄河中游最主要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河中游地区要完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问题。黄河下游和黄河三角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水污染、“地上河”问题和湿地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黄河下游要防治水污染,加固堤坝;黄河三角洲应当加强湿地环境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参考答案:(1)源头—兰州段及河口—郑州段。原因:这两河段有较多的支流汇入。
(2)A线在兰州至河口段下降: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多;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支流汇入少。(至少两点) B线在河口至陕州段迅速上升: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含量增加。
(3)统筹管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上游禁止过度放牧,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源地;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华北平原地区禁止排放污水,防治水污染,加固堤坝;黄河三角洲地区加强湿地环境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言之有理即可,至少三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