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七5课时 首先从身边最常见的树木、花草等植物引入,深度认识、了解植物生长、功能、作用等。及植物生长过程中与土壤、阳光、水分的关系,还有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植物能给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等;2、吃透教材,深入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认识植物是具有生命,能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我们的生活用品也来自植物。树叶、花生、马铃薯、课件第二五4课时 先让学生认识和自己用纸动手做一个小实验:把水放入冰箱冻成冰块,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本单元中让学生认识水与物体的变化,从而认识水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进一步考究物质并没有改变。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的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2、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种物体和每一件事情;认识物体、固体、液体、水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玻璃杯、水、课件等第三四3课时 探索生活中与物体冷热有关的现象,热能的产生过程;使用温度计测量,让学生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和现象。1、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种物体和每一件事情;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同时利用书本上的优美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物体的冷热和温度计,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计、课件第四六3课时 通过学生在身边找不同土壤,让学生认识土壤的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教会学生通过身边土壤给我们人类利用,教导学生如何来保护自然资源。1、变学会为会学,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了解生活;2、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种物体和每一件事情;观察认识土壤不同性质三种不同的土壤、课件第五三2课时 通过家里的冰箱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什么物质可以隔热,保温材料是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教导学生:科学技术和工程产品是一把双刃剑。1、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了解生活;2、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物质具体隔热功能泡沫块、胶水、课件汕尾市城区林伟华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学 习 习 惯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没有进行系统的科学学习导致学生对科学不是很了解。部分学生对科学还停留在“科学课就是做实验”的刻板印象。学生没有养成观察、记录、实践的习惯。教 学 现 状 分 析 本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上册由“观察植物”、“认识物体”、“热与温度”、“身边的土地”、“简易冷藏箱”五个单元组成。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较差,不遵守科学实验要求,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不足。学 期 目 标 第一单元《观察植物》单元知识点 1、植物具有生命,都会生长繁殖,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和种子构成。这些器官能够帮助植物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繁殖等。 2、植物生存和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3、根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并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 4、茎把植物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并起到支撑叶、花和果实的作用,此外,茎还具有重要的运输作用,可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叶和花中。 5、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植物的叶子利用阳光制造的。自然界中,叶子在茎上互不遮挡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得到更多的阳光。 6、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作完全花,如油菜花、凤仙花、桃花等;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作不完全花,如百合花、南瓜花、黄瓜花等。 7、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8、植物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我们的很多生活用品也来植物。 第二单元《水与溶解》单元知识点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液体有确定的体积、质量,无确定的形状。 4、液体静止时表面一般保持水平。 5、人们发现,只要是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水后,待水不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会在同一水平面上,这类容器就是连通器。 6、气体无确定的形状、体积,但有确定的质量。 7、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水蒸气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确定的体积。冰、水和水蒸气三者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且转化后体积会发生变化,但转化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 8、水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 雪、霜、冰雹是固态;雨、雾、露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它们都是水的化身。 有些物体被打碎、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后,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会发生变化,但构成它们的物质并没有改变。 第三单元《热与温度》单元知识点 1、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阳光、热水等都含有热能,可以加热物体。另外,运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如通过摩擦,可以产生热。 2、除了热能,生活中还有其他不同形式的能,例如流动的河水具有动能,食物及汽油中蕴含着化学能,电池输出的是电能,等等。 3、温度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4、用水温计测量水温的方法:(1)检查水温计是否完好;(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置于水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3)水温计入水后要停留一会儿,等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后,读取与液柱顶端对齐的刻度值;(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和液柱顶端齐平。 5、温度是影响水沸腾和结冰的重要因素。一般状况下,水在100℃时开始沸腾,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水在0℃时开始结冰,液态水变成固态冰。 6、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第四单元《身边的土地》单元知识点 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砾、沙子、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组成的。 2、砂质土具有颗粒粗、成团难、渗水性强等特点,黏质土具有颗粒细、成团容易、渗水性弱等特点,而壤质土介于两者之间。 3、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小动物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使得土壤变疏松,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4、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腐殖质等物质,而植物为人类提供了众多食物与生活生产原料,我们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5、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在地质历史时期,经过水、风及生物等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这些岩石逐渐破裂形成较小的岩石颗粒,岩石中的原始矿物也可能被改造成其他种类的矿物,这些产物最终可形成土壤和其他类型的沉积物。沙滩上的沙子多数也是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人们利用岩石和矿物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6、人们可以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来保护自然资源,还可以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材料。循环使用的材料需要分类回收。这些材料大多属于矿产资源。做好分类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保护矿产资源的一种途径。 第五单元《简易冷藏箱》单元知识点 1、一些材料可以将物体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并减缓外界环境对物体温度的影响。利用这一特性,工程师设计了应用广泛的冷藏箱,采用的材料包括泡沫、气泡膜、发泡棉等。 2、工程师会考虑制作冷藏箱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无毒、轻便、易获取、成本低等各类条件,以及是否满足防水、减震、抗挤压等产品需求,并将多种材料组合起来以满足这些条件和需求,从而完成冷藏箱的设计。 3、制作冷藏箱模型时,可以先制作好箱体的各部分,再使用胶水、胶带、卡扣等将它们拼接起来。 4、得到符合需求的冷藏箱原型后,工程师才会依据该制作方案,并遵循一定的工序,进行量产。 5、保温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可以减缓环境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6、科学技术和工程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利用它们,如有规划地开采沙、石、木材等天然材料;适度开发和使用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人造材料。还要做到及时回收、循环利用,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 学 措 施 1、熟读新课程标准,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合理利用网上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利用网上跟课堂有关的视频结合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了解; 3、重视实践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并加强实践活动的记录(可利用图片,文字。视频); 4、重视实验探究。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必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能口述实验材料过程、结果。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课 时 安 排 序号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1第一周《1.一株植物》12第二周《2.植物需要什么》13第三周《3.植物的根》14第四周《4.植物的茎》 《5.植物的叶》15第五周国庆节、中秋节放假06第六周《6.花、果实和种子》 《7.植物和我们》17第七周《8.认识固体》18第八周《9.认识液体》19第九周《10.认识气体》 《11.水的三态》110第十周《12.物体的变化》111第十一周《13.身边的冷与热》112第十二周《14.温度的测量》 《15.水的沸腾与结冰》113第十三周《16.物体的热胀冷缩》114第十四周《17.土壤的组成》 《18.土壤与植物》115第十五周《19.生机勃勃的土壤》 《20.土壤资源》116第十六周《21.土壤与岩石》 《22.节约资源》117第十七周《23.设计简易冷藏箱》 《24.制作简易冷藏箱》118第十八周《25.“科技与生活”手抄报》119第十九周期末复习120第二十周期末考试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粤教版2025年秋科学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xls 粤教粤科版(2025秋)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进度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