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0月月考数学预测训练试题(解析版)全卷共三大题,24小题,满分为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面是部分汽车标志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故选:D.2. 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 B. C. D.【答案】C【分析】根据已知边长求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第三边的范围为大于两边差且小于两边和.【详解】解:设第三边为x,则6-2<x<6+2,故4<x<8,故选:C.如图,小华为估计水塘边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同侧选取一点O,测出点O与点A间的距离为15米,点O与点B间的距离为10米,则长可能是( )A. 5米 B. 15米 C. 25米 D. 30米【答案】B【解析】【分析】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即:.∴长可能是15米.故选:B.4. 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的是( ) A. B. C. D.【答案】D【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详解】A、添加,由“”可证,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添加,由“”可证,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添加,由“”可证,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添加,不能证明,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5. 在中,,则此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答案】B【分析】设,因为,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进行列式即可解答.【详解】解:设,因为,所以,,在中,,即,解得,那么,,,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得点,点都与点重合,折痕分别为,,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折叠的性质,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由折叠的性质可得:,,从而得出,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故选:A.如图,在中,是的垂直平分线,连接.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E,F,分别以E,F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圆弧交于G点,作射线交于点H,则的度数为( ) A.36° B.25° C.24° D.21°【答案】C【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的度数,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的度数,从而求得的度数;由作图知平分,则可求得的度数.【详解】解:∵,∴;∵是的垂直平分线,∴,∴,∴,由作图知,平分,∴;故选:C.8.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为( )A. 2 B. 8 C. 2或8 D. 10【答案】B【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当(AB+AD) (BC+CD)=3时,当(BC+CD) (AB+AD)=3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在△ABC中,AB=AC,BC=5,BD是AC边上的中线,∴AD=DC=AC,分两种情况:当(AB+AD) (BC+CD)=3时,∴AB BC=3,∴AB=8,当(BC+CD) (AB+AD)=3时,∴BC AB=3,∴AB=2,∴2+2=4<5,∴不能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腰长为8,故选:B.9. 如图,AD,AE分别为△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DF⊥AE于点F,当∠ADF=69°,∠C=65°时,∠B的度数为( )A.21° B.23° C.25° D.30°【答案】B【分析】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DAF和∠CAD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AC的度数,最后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的度数.【详解】解:∵DF⊥AE,∠ADF=69°∴∠DAF=21°,∵AD⊥BC,∠C=65°,∴∠CAD=25°,∴∠CAE=∠DAF+∠CAD=21°+25°=46°,又∵AE平分∠BAC,∴∠BAC=2∠CAE=92°,∴∠B=180°﹣∠BAC﹣∠C=180°﹣92°﹣65°=23°,故选:B.如图,△ABC中,∠ABC、∠FCA的角平分线BP、CP交于点P,延长BA、BC,PM⊥BE于M,PN⊥BF于N,则下列结论:①AP平分∠EAC;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分析】过点P作PD⊥AC于D,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断①;证明Rt△PAM≌Rt△P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PM=∠APD,同理得出∠CPD=∠CPN,可判断②;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判断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④.【详解】解:①过点P作PD⊥AC于D,∵PB平分∠ABC,PC平分∠FCA,PM⊥BE,PN⊥BF,PD⊥AC,∴PM=PN,PN=PD,∴PM=PN=PD,∴AP平分∠EAC,故①正确;②∵PM⊥AB,PN⊥BC,∴∠ABC+90°+∠MPN+90°=360°,∴∠ABC+∠MPN=180°,在Rt△PAM和Rt△PAD中,,∴Rt△PAM≌Rt△PAD(HL),∴∠APM=∠APD,同理:Rt△PCD≌Rt△PCN(HL),∴∠CPD=∠CPN,∴∠MPN=2∠APC,∴∠ABC+2∠APC=180°,②正确;③∵PC平分∠FCA,BP平分∠ABC,∴∠ACF=∠ABC+∠BAC=2∠PCN,∠PCN=∠ABC+∠BPC,∴∴∠BAC=2∠BPC,③正确;④由②可知Rt△PAM≌Rt△PAD(HL),Rt△PCD≌Rt△PCN(HL)∴S△APD=S△APM,S△CPD=S△CPN,∴S△APM+S△CPN=S△APC,故④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 如图,一般轮船按箭头所示方向行驶,处有一灯塔,当轮船从点行驶到B点时, °.【答案】4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故答案为:40.1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风中于离地面3m处折断倒下,树干顶部在离根部4m处,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________m.【答案】8【分析】根据大树末端部分、折断部分及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断下的部分为=5米,折断前为5+3=8米.13.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3,BC=5,则△ABD的周长是 .【答案】8【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D=CD,进而可知BC=BD+CD,即可求出△ABD的周长.【详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BC=BD+CD=BD+AD∴△ABD的周长=AB+BD+AD=AB+BC=8.故答案为814. 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分别为4和7,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答案】15或18.【解析】【分析】本题没有明确说明已知的边长哪个是腰,则有两种情况:①腰长为4;②腰长为7.然后判断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再计算周长即可.【详解】①腰长为4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则其周长=4+4+7=15;②腰长为7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则其周长=7+7+4=18.所以三角形周长为15或18.故答案为15或18.15. 如图,在中,,,,垂直平分,点P为直线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 .【答案】17【详解】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连接,先由勾股定理求得的长,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则,然后根据(当且仅当A、P、C共线时取等号)求出的最小值为的长,所以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解:连接,如图,在中,,,,∴,∵垂直平分,∴,∴,∵(当且仅当A、P、C共线时取等号),∴的最小值为的长,∴周长的最小值.故答案为:17.如图,已知和都是等边三角形,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交于,交于, 交点;下列说法:①;②为等边三角形;③;④平分∠.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只需填写序号).【答案】①②④【分析】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则,利用“”可判断,则;②由得到,然后根据“”判断,所以得到,加上,则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为等边三角形;③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而,则,然后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④作于,于,如图,由得到,于是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平分;【详解】证明:①∵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在和中,,;①正确;②在和中,∴为等边三角形;②正确;③而;③错误;④如图:作于 ,于;∴平分;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求证:.【答案】见解析【分析】欲证明,只要证明即可.【详解】证明:∵,∴,∴,∵,∴,在和中,,∴,∴.18.如图,在ABC中,AE是边BC上的高线.(1)若AD是BC边上的中线,AE=3cm,.求DC的长.(2)若AD是∠BAC的平分线,∠B=40°,∠C=50°,求∠DAE的大小.【答案】(1)4cm;(2)∠DAE=5°.【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底边长,再根据中线性质求出DC的长度;(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由角平分线性质求出∠BAD的度数,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求出∠ADE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而求出∠DAE的大小.【详解】(1)解:∵AE=3cm,=12,∴BC=12×2÷3=8(cm),∵AD是BC边上的中线,∴DC=BC=4cm;(2)解:∵∠B=40°,∠C=50°,∴∠BAC=90°,∵AD是∠BAC的平分线,∴∠BAD=45°,∠ADE是ABD的一个外角,∴∠ADE=∠B+∠BAD=40°+45°=85°,在直角三角形ADE中,∠DAE=90°85°=5°.19.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格的边长都为1,点A、B、C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1)画出与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2)求的面积;(3)求边上的高.【答案】(1)见解析(2)(3)边上的高为.【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轴对称的性质画出点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即可;(2)用一个矩形的面积分别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去计算的面积;(3)先计算出的长,然后利用面积法求边上的高.【详解】(1)解:如图,为所作;(2)解:的面积;(3)解:设边上的高为h,∵,∴,解得,即边上的高为.20.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相交于点O,,,.(1)求证:;(2)若,,求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分析】(1)根据,得到,,根据得到,即可得到,即可证明结论;(2)根据,得到,结合可得,结合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在与中,,∴,∴;(2)解:∵,,∴,∵,∴,∵,∴.如图,是小朋友荡秋千的侧面示意图,静止时秋千位于铅垂线BD上,转轴B到地面的距离BD=2.5m.小亮在荡秋千过程中,当秋千摆动到最高点A时,测得点A到BD的距离AC=1.5m.点A到地面的距离AE=1.5m,当他从A处摆动到A′时,有A′B⊥AB.求A′到BD的距离;求A′到地面的距离.【答案】(1)1m(2)1m【分析】(1)作A'F⊥BD,交BD于点F.设∠A'BF=∠1,∠BA'F=∠2,∠ABC=∠3.先证明△ACB≌△BFA'(AAS),则有A'F=BC,即有CD=AE;则可求出BC=BD﹣CD=1(m),即A'到BD的距离可求;(2)作A'H⊥DE,交DE的延长线于点H.证得四边形A'HDF是矩形,则有A'H=FD,问题得解.【详解】(1)(1)如图,作A'F⊥BD,交BD于点F,设∠A'BF=∠1,∠BA'F=∠3,∠ABC=∠2.∵AC⊥BD,∴∠ACB=∠A'FB=90°,在Rt△A'FB中,∠1+∠3=90°,又∵A'B⊥AB,∴∠1+∠2=90°,∴∠2=∠3;在△ACB和△BFA'中,,∴△ACB≌△BFA'(AAS);∴A'F=BC,∵且CD⊥AC,AE⊥DE,∴CD=AE=1.5;∴BC=BD﹣CD=2.5﹣1.5=1(m),∴A'F=1(m),即A'到BD的距离是1m;(2)由(1)知:△ACB≌△BFA',∴BF=AC=1.5m,如图,作A'H⊥DE,交DE的延长线于点H.∵A'H⊥DE,BD⊥DE,∵,∴四边形A'HDF是长方形,∴A'H=FD,∴A'H=BD﹣BF=2.5﹣1.5=1(m),A'即到地面的距离为1m.22.如图,已知点是等边内一点,连结,,,D为外一点,且,连接,,.(1)求证:.(2)若,,,求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推出是等边三角形,得到,,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于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在与中,∴(SAS);(2)解:∵,∴,,∵,∵,∴是等边三角形,∴,,∵,∴,∴,∴.如图,在与中,,,,连接且,连接. (1)求证:;(2)若,求的长度.(3)和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3),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即可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证明四点共圆,再由圆周角得出.【详解】(1)证明:,,,在,中,,;(2)解:,,由(1)得,;(3);证明:由(1)得,,故四点共圆,,.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从点开始沿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点从点开始沿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秒. (1)_____(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是等腰三角形?(3)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出发 秒后,是以或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答案】(1)(2)秒(3)11秒或12秒【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知识.用时间表示出相应线段的长,化“动”为“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1)根据题意即可用可分别表示出;(2)结合(1),根据题意再表示出,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可得到关于的方程,可求得;(3)用分别表示出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和三种情况,分别得到关于的方程,可求得的值.【详解】(1)由题意可知,,,,故答案为:;(2)当点在边上运动,为等腰三角形时,则有,即,解得,出发秒后,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①当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如图1所示, 则,,.,,,,,;②当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如图2所示, 则,,综上所述:当为11或12时,是以或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11秒或1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0月月考数学预测训练试题全卷共三大题,24小题,满分为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面是部分汽车标志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 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 B. C. D.如图,小华为估计水塘边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同侧选取一点O,测出点O与点A间的距离为15米,点O与点B间的距离为10米,则长可能是( )A. 5米 B. 15米 C. 25米 D. 30米4. 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的是( ) A. B. C. D.5. 在中,,则此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得点,点都与点重合,折痕分别为,,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如图,在中,是的垂直平分线,连接.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E,F,分别以E,F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圆弧交于G点,作射线交于点H,则的度数为( ) A.36° B.25° C.24° D.21°8.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为( )A. 2 B. 8 C. 2或8 D. 109. 如图,AD,AE分别为△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DF⊥AE于点F,当∠ADF=69°,∠C=65°时,∠B的度数为( )A.21° B.23° C.25° D.30°如图,△ABC中,∠ABC、∠FCA的角平分线BP、CP交于点P,延长BA、BC,PM⊥BE于M,PN⊥BF于N,则下列结论:①AP平分∠EAC;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 如图,一般轮船按箭头所示方向行驶,处有一灯塔,当轮船从点行驶到B点时, °.1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风中于离地面3m处折断倒下,树干顶部在离根部4m处,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________m.13.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3,BC=5,则△ABD的周长是 .14. 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分别为4和7,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15. 如图,在中,,,,垂直平分,点P为直线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 .如图,已知和都是等边三角形,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交于,交于, 交点;下列说法:①;②为等边三角形;③;④平分∠.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只需填写序号).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求证:.18.如图,在ABC中,AE是边BC上的高线.若AD是BC边上的中线,AE=3cm,.求DC的长.若AD是∠BAC的平分线,∠B=40°,∠C=50°,求∠DAE的大小.19.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格的边长都为1,点A、B、C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画出与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求的面积;求边上的高.20.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相交于点O,,,.求证:;若,,求的度数.如图,是小朋友荡秋千的侧面示意图,静止时秋千位于铅垂线BD上,转轴B到地面的距离BD=2.5m.小亮在荡秋千过程中,当秋千摆动到最高点A时,测得点A到BD的距离AC=1.5m.点A到地面的距离AE=1.5m,当他从A处摆动到A′时,有A′B⊥AB.求A′到BD的距离;求A′到地面的距离.如图,已知点是等边内一点,连结,,,D为外一点,且,连接,,.求证:.若,,,求的度数.如图,在与中,,,,连接且,连接. 求证:;若,求的长度.和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从点开始沿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点从点开始沿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秒. (1)_____(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是等腰三角形?(3)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出发 秒后,是以或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0月月考数学预测训练试题.doc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0月月考数学预测训练试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