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袍江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独立作业 (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袍江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独立作业 (无答案)

资源简介

绍兴市袍江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独立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园内一段时间后,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2.有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金属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时无法起到阻挡作用。该枪内有一组串联的电磁片,每个电磁片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声波信息通过电磁片逐级放大,以达到攻击目标的目的,想阻挡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子弹的袭击,只需要用一层薄薄的()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3. “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听觉形成过程路径正确的是()
①听神经 ②鼓膜 ③耳蜗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⑥听小骨
A. ①→②→⑥→③→④→⑤ B. ④→③→①→②→⑥→⑥
C. ④→①→②→⑥→③→⑤ D. ④→②→⑥→③→⑧→⑤
4.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5.下面四个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6.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①平面镜成像:②小孔成像;③放大镜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引起的
8.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m /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将()
A.以速度4m /s 沿SO 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m /s 沿垂直于 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m /s沿垂直于 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m /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9.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 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C.平面镜水平向下移动 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10.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 光线a B.光线b C. 光线c D. 光线d
11.如图甲所示,小张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f12.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B. D状态下,光屏上成的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C. A状态下,成的是放大的像
D 从C状态变化到B 状态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3.如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1)如图1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填字母);
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
(2)如图2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此现象说明
(3)如图3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的振动产生,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 ;
(4)图4是入耳结构图。听觉感受器位于 ·(填序号),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填结构名称)开放,空气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14.根据我们所学关于声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 的音调高;
(3)一般情况下,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只填写序号)。
①自习课上的喧哗声;②晨读时的朗读声、③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④装修房屋的电钻声;⑤上课时教师的讲课声.
(4)周一晨会前,全体师生引吭高歌.唱国歌。“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我们细细聆听。我们能够分辨出伴安中有多种乐器,这是因为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是不同的 。(均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岸边大量的树木在 (填“声源处”“人耳处”或“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使生活环境更安静。
15.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这种反射 (填“遵循”或“不遵循”)的光的反射定律。
16.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甲所示,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实验中,位于光屏 。(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紫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 和OC 分别是紫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 。如果一束红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则红光的折射光线与OC 比较更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17.如图所示,把玻璃杯放在写着“物理”俩字的纸上,往杯内注水近满,由上向下观察,发现杯内的“物”比杯外的“理”高,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光的 现象。若减少水量,则观察到“物”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18.如图是小科“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1)小科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科学方法是: ;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在摆放透明玻璃板的过程中,小科不小心将玻璃板绕BF轴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像的位置是否变化并说明理由:
19.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 :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0° 时 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
A. 30°与45°之间 B. 45°与60°之间 C. 60°与75°之间
(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20.实验小组利用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过水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只移动水透镜,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向水透镜内继续注水,将光屏向靠近水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模拟了 .眼的形成:若不移动光屏可在水透镜左侧放置合适的 透镜,可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四、综合题(每空2分,共10分)
21.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的敦煌,电站内的1.2万多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这些定日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其中某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丙,在图中画出定日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
22.小明陪妈妈去看牙医,他看到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妈妈牙齿的背面如图甲,他根据学过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很快明白了牙医能借助平面镜观察到妈妈牙齿背面的原因,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见上)。
23.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人体头顶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1)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已知感应器从发出信号到接受信号的时间越长,精确度越高,若想提高测量精确度,应 (选填“伸长”或“缩短”)竖杆的长度:
(3)已知感应器与测高台的距离为2.5米,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 秒,请计算该同学的身高(请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