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课题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植、旅”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已、如”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4.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教学难点 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植、旅”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别、如、经、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至二小节。 3.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活动一: 识字学词,初探植物王国 创设情境,学习课题 创设情境,播放小收藏家小力的话,出示植物图片,学习“植”“物”,引导学生组词、交流知道的植物,补全课题并齐读。 二、识字学词,初探植物王国 1.出示学习任务一,读一读: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圈一圈: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课文中圈出植物妈妈的名字。 2.组织集中识字(认读生字、词语,学习多音字“得”),引导分小节读课文并纠正错误,交流圈出的植物妈妈名字。 3.引导学习第一小节,通过字源识字“旅”,理解“植物的旅行”和“四海为家”,出示问题“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用什么办法?”,指导读出疑问语气。 1.交流知道的植物,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圈出“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认读生字词语,区分“得”的读音;分小节读课文,纠正错误。 3.齐读第一小节,交流“旅行”的经历,理解“植物的旅行”指传播种子,带着好奇读文。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认识“植、物”,建立对植物的直观认知。 通过多种形式识字,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字源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引导质疑,激发探究植物传播方法的兴趣。活动二:感知风力,探究传播奥秘 学第二小节,知蒲公英妈妈传种法 1.过渡到蒲公英妈妈的办法,引导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并画出关键词。 2.结合学生回答,出示降落伞和蒲公英种子图片,引导发现相同点,明确“降落伞”指蒲公英种子,需“乘着风”;学习“准备”,引导想象“纷纷”的情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指导读出情感。 二、学写生字,积累巩固 出示“别、如、经、娃”,指导观察结构,范写后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1.自由读第二小节,找出“降落伞、乘着风”等关键词。 2.观察图片,交流蒲公英种子与降落伞的相同点;想象风吹时的情景,用句式说话,有感情地朗读。 3.观察生字结构,练写并互评。 引导自主探究蒲公英的传播方法,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借助图片和想象,理解“纷纷”等词语,感受语言的形象性,提升朗读能力。 指导规范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挂、挺、钻、底、炸、离、观、粗”,会写“轻、发、肚、更、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至五小节。积累“炸开、仔细、观察、粗心、很多很多、许许多多”等词语。 3.理解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传播方法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复习生字词,回顾蒲公英的传播方法,过渡到其他植物妈妈。 二、完善植物档案,合作学习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出示学习任务二(读一读:自由读课文第3-5小节。画一画:苍耳、石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画一画关键词。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植物妈妈都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2.引导交流苍耳妈妈的办法:出示铠甲和苍耳图片,理解“带刺的铠甲”和“挂住动物的皮毛”,指导朗读。 3.交流石榴妈妈的办法:引导读文,理解“小鸟吃掉娃娃,钻出来落户”,通过动作理解“钻”,明确“动物传播”。 4.交流豌豆妈妈的办法:引导发现“豆荚晒在太阳底下、炸开、蹦着跳着”,播放豌豆荚炸开视频,比较“炸开”和“裂开”,指导读出“炸开”的感觉;理解“离”,明确“自身传播”。 1.认读生字词,回顾蒲公英靠风传播。 2.读第三小节,画出“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观察图片交流,朗读第三小节。 3.读第四小节,交流石榴种子被小鸟传播,做“钻”的动作,理解传播过程。 4.读第五小节,找出“炸开、蹦着跳着”,观看视频,比较词语,有感情朗读;理解豌豆靠自身传播。 复习巩固,承上启下,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 通过合作学习,借助图片理解苍耳的传播方法,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结合动作和生活经验,理解石榴的传播方法,明确“动物传播”的共性。 借助视频和比较,直观感受豌豆的传播过程,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培养语感。活动四:学习道理,记忆传播方法 学习第六小节,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读第六小节,提问“如何知道更多传播方法?”,理解“观察”的含义,明确“它”指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引导做细心的孩子。 二、巩固复习,拓展延伸 1.回顾四种植物的传播方法,完成填空;出示葡萄、杨树、荷花等图片,引导交流其他植物的传播方法。 2.出示学习任务三: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能仿照课文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引导仿照课文句式,用“乘着风、炸开”等词语说柳树、凤仙花等的传播方法,评价交流。 三、练习书写 指导书写“轻、发、肚、更、识”,学生练写后互评 1.读第六小节,交流“观察”的做法,明确要细心观察。 2.完成填空,交流葡萄靠动物、杨树靠风、荷花靠水传播等。 3.仿照课文说“柳树妈妈准备了绒毛,只要乘着风,孩子们就纷纷出发”等,互评。 4.观察生字,练写并互评。 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对植物传播方法的认知。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巩固对课文句式的掌握。 指导规范书写,提升书写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选用多种教法,借助谈话导入、媒体辅助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常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落实了加强语文实践的要求。 成功之处在于:以兴趣导入,从课题入手引领学生感受自然奇妙;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圈画句子、交流喜好,结合多种朗读形式突破重难点;课前收集植物知识、课上交流、课后仿写,拓展了学习空间,学生创编的诗歌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是提出问题后,学生参与面较窄,仅照顾到部分同学。 改进措施: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让其多读、多想、多说,提供展示平台,适时点拨引导,重视语感培养和语文素养提升;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研读课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让课堂充满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