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是什么》表格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我是什么》表格式 教案

资源简介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教案设计
课题 2《我是什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汽、越”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种”、会写“升、起”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2.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汽、越”等生字,会写“海、洋、作、许、法”这5个字,读准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读课文,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境,产生探究兴趣 创设情境,播放小收藏家小力的话:在神奇的大自然里,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像会发光的小萤火虫,借别人家房子居住的寄居蟹,自己不会发光却能在黑夜里展露身影的小星星等等。今天,我们要探秘的对象,是一种拥有奇妙变化魔法的事物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1.出示课题,引导齐读课题并板书。 2.布置学习任务一: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在课文中标注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的“我”是什么呢? 3.出示第一组生词“水滴、水汽、温度、海洋、淹没”,提问:“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讲解“三点水与水有关”,解释“淹没”含义;学习多音字“没”,出示填空练习。 4.出示第二组生词“奔跑、发动、越来越低、带来、坏事、庄稼、房屋、灾害、管住”,引导认读。 5.指名读全文。 1.倾听情境内容,产生对“奇妙变化魔法事物”的探究兴趣。 2.齐读课题。 3.按任务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思考问题。 4.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归纳“都带三点水,与水有关”;理解“淹没”;学习“没”的两个读音并完成填空。 5.认读第二组词语。 6.学生朗读全文。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课文学习铺垫。 通过初读和词语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为深入学习打基础;多音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读音辨析。
活动二:读形态,感受变化 了解“我”的变化 1.布置学习任务二: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圈画出“我”变成了什么?想一想:“我”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2.交流反馈,引导总结“我”变成汽、云、雨、冰雹、雪,板书相关内容。 3.分别引导学习“变成汽”、“变成云”(认读“极小极小”并仿写,引读体会云的变化多)、“变成雨”(认读“越来越高、越来越低”,体会“越来越”表程度加深)、“变成冰雹和雪”(对比“打”和“飘”的用法,引导用这三个字造句)。 二、借助板书,讲“水”的变化魔法 1.揭晓“我是水”,引导借助板书按顺序讲水的变化过程,提醒用上所学词语。 2.组织同桌练习,指名讲解,按评价表(声音、顺序、完整性)评价。 3.提问:“水还会变成什么?”(引导说露珠、雾、霜) 三、练习书写,体会左窄右宽字的特点 1.出示“数、低、海、洋、作、许、法”,引导观察“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示范写“海”,讲解笔画要点;指导其他字的书写,组织描红、练写和展评。 1.按任务阅读,圈画内容并思考。 2.全班交流“我”的变化形态及过程。 3.学生学习各变化环节:读相关段落,仿写词语,体会“越来越”的含义,对比“打、飘”的用法,练习造句。 4.借助板书尝试讲述水的变化过程。 5.同桌之间互相练习,并根据评价表同桌互相评价。 学生思考并回答水的其他变化形,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 7.观察生字结构特点。 8.观察示范,描红、练写生字,参与展评。 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通过词语仿写、朗读体会、造句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用词准确性的理解。 通过讲述和评价,巩固水的变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提高书写能力,通过展评激发书写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灾、庄、稼”,读准多音字“种”,会写“升、起、连、办”4个字。 2.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三:读地点,记录变化 借助图片,复述课文内容 出示水汽、云、雨、冰雹、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说说“我”是什么及会变成什么,指导评价复述是否清楚顺序、用上所学词语。 交流学习,了解“水”的 状态 1.布置学习任务三:自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完成“水”之档案。 圈画出“水”平常都在什么地方;用“ ”画出“水”在做什么。 2.引导交流,总结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做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动作。 3.出示这些词语,范读指导不同语气(轻柔、慢、快、欢快等),组织学生练读。 4.认读“奔”,引导感受表达特点。 1.借助图片复述内容,参与评价。 2.学生读课文,并用不同的标记在文中做好记号,了解水在不同地点的状态。 学生回答问题,互相交流。 4.生练习朗读,尝试读出词语的不同语气。 巩固水的变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和评价意识。 通过圈画和朗读,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地点的状态,体会朗读语气与内容的关联,感受课文表达的生动性。
活动四:读性格,理清作用 自主学习,完善“水之档案” 1.布置学习任务四:自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继续完善“水”之档案。“我”的性格怎么样?圈出描写“我”性格的词语。用“ ”画出“我”做的好事,用“ ”画出“我”做的坏事。 2.交流反馈:性格(温和、暴躁,);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3.学习生字“灾”(字理识字:甲骨文和小篆的“灾”字含义)。 4.引导用“淹没、冲毁”想象洪水景象并说话,认读“庄稼”,多音字学习“种” 5.齐读第4自然段。 6.出示“灌溉田地”等词语,总结“动词+名词”结构,引导仿写。 二、生字学习,指导书写 1.出示“连、灾、办”,引导观察结构(半包围、上下、独体)。 2.示范书写,指导笔画要点,组织描红、练写和展评。 三、小结与拓展 1.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是水,水会变,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脾气也变化无常,温和时帮人们做好事,暴躁时做坏事,人们想进办法让水帮人们做好事。 2.拓展阅读:童话《小水滴旅行记》。世界那么大,小水滴想去看看。这一天,阳光灿烂,小水滴跳出了家门,旅行开始。这一路,它遇到了哪些稀奇古怪,小朋友赶紧打开书,跟着小水滴去旅行吧。 1.学生按任务阅读,圈画和勾画内容。 2.交流“我”的性格、好事和坏事。 3.学习生字“灾”。 4.想象画面并用“淹没、冲毁”说话,认读“庄稼”,学习多音字“种”。 5.齐读第4自然段。 6.观察词语结构,仿写类似词语。 7.观察生字结构特点。 8.观察示范,描红、练写,参与展评。 通过圈画和朗读,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地点的状态,体会朗读语气与内容的关联,感受课文表达的生动性。 过自主阅读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水的作用(利弊),掌握生字;词语仿写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加深对动词+名词结构的理解。 掌握这三个字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围绕水的“变”字展开教学,聚焦其形态、状态及性格变化。教学中,通过分析“落、打、飘”等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用词准确性,并结合语调差异加深理解;借助“温和”“暴躁”等词,让学生感受水的性格及带来的利弊,读出不同语气。 成功之处在于利用课件展示水做的好事与坏事,扩大课堂信息量,引发学生共鸣,还通过讨论人类治水办法丰富课堂,达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是识字教学中朗读形式不够多样,不利于巩固生字。 改进措施方面,教师语速需放缓,给低年级学生更多思考时间,同时应多放手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