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田家四季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田家四季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教案设计
课题 4《田家四季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季、蝴”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会写“季、肥”等10个字,会写“四季、农事”等8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季、蝴”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会写“季、肥”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季、蝴”等生字,会写“季、肥、农、事”4个字。 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第一、二小节。 运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走进田家,看四季风光 揭示课题,读懂课题 1.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景色都不同,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出示课文插图,感受四季不同的特点。(板书:四季) 2.指导学习“季”。 (1) 记忆字形:加一加(“禾”加“子”);比一比(区分“季”与“李”)。 “季”比“李”多一撇。 你能给季找个词语朋友吗?——四季、雨季、季节、夏季。 (2)范写,指导书写要点:“禾”要写得扁、小,“子”三笔写成,横要长。 (3)学生描红,展评,再练写。 3.导入课题:收藏家小力在旅途中经历了田家四季,发现四季有不同的美景,他邀请我们一同感受田家四季景色,让我们一起踏上自然之旅,一起感受田家四季之景。(板书:田家、歌) 4.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找四位同学按不同的季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田家”是什么意思 预设:种田人的家、农家、农村、乡村…… 2.引导学生读课文:“田家”一年四季要做不同的事,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他们的生活。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 1.学生回答问题: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 生1:我最喜欢秋季,秋天天气不热,能看到金色的稻田。 生2:我最喜欢夏天,夏天能看到荷花,夏天可以穿好看的裙子。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自由朗读 贴近学生生活引入课题,通过生活中学生喜欢得季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情景引入的方法,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形式朗读课文,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生字。
活动二: 品读春夏,借图文识字 一、细读春季,聚焦“景物” 1.出示收藏家小力的话:在一年中,我最喜欢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万物生长的季节,大地再一次焕发生机,春天的乡村也一定很美,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读:自由朗读课文第1节,读正确,读流利。 圈:圈一圈儿歌中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 3.聚焦景物,随机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小节,教师鼓励学生大声读,反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学生反馈圈画的景物,教师相机板书。 春风、花、草 蝴蝶(出示词卡,学生齐读,板贴)蝴蝶这个字形上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麦苗儿(出示词卡,指名读,读好“儿”字,板贴) 桑叶儿(出示词卡,开火车读,注意“桑”是平舌音,齐读,板贴) (3)春天到了,花开草长蝴蝶飞,多美呀,还有哪些景物也在变化呢?(麦苗儿,桑叶儿)。 ①理解“嫩”:大家见过麦苗儿吗?(出示图片)这就是麦苗儿,你能说说你看到的麦苗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引导:桑叶儿这么新鲜,用儿歌中的话来说—— 麦苗儿多嫩。同学们结合图片你猜到嫩的含义了吗?(指名读短句)(板书:麦苗嫩) ②麦苗儿长大就是麦子。你有好方法记住“麦”字吗? ③出示“麦”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出示桑树图片(指名说) ①出示字卡“肥”,学生齐读,指名说说有没有好的认字方法。这里用“肥”字来说明桑叶儿长得好,很厚,很鲜嫩,都能掐出水来,不是肥胖,而是肥美的意思。(读词卡:肥美) ②把字送回句子里去,齐读“桑叶儿正肥”。(板书:桑叶肥) 4.春天到了,到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一小节。采用多种方式读第一小节,尝试背诵。 ①师生读,男女生分读 ②尝试看着黑板上的图画和文字,同桌之间互帮互助试着背诵。 ③全班齐背第一节。 二、细读夏季,聚焦“农事” 1.出示收藏家小力的话:麦苗儿嫩,桑叶儿肥,春季过去,夏季来啦!蝉鸣声声,骄阳似火,这时是田家最忙碌的时候,我们一起快去瞧瞧!(板书:夏季) 2.出示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二: 读:自由朗读课文第2节,读正确,读流利。 划:划一划儿歌中写了夏天里农人们在忙些什么。 3.聚焦农事,随机识字。 (1)了解农事,认识“农”,(出示词卡“农事”,齐读,板贴)你知道什么是农事吗?(指名说) (2)字源识“农”。“农”字的祖先可以给你们一些启发。出示“农”字的甲骨文,猜猜看,为什么农的甲骨文是这样的写的呢?它像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3)一个人手持着农具在树林中耕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就是“农”最早的意思。 (4)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农”这个字?(出示图片:农业银行、农夫山泉、农贸市场) (5)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中的字,这样你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词。(板书:农事) 4.探究农事 (1)桑叶成熟了,就可以拿来喂蚕了。采桑叶、喂养蚕、插秧就是夏季比较繁忙的农事,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农事。(出示采桑图片,播放插秧视频) (2)让我们一起当一当种田人,插插秧吧。请几位学生上来模仿视频里农民插秧的动作,教师假装发给每个小农人10棵秧苗。 (3)学生插完秧苗后,教师采访感受。是啊,农事就是这样的辛苦。 (4)夏季里,农民伯伯实在是忙碌啊!所以课文中说——(齐读第一句)。难怪宋代诗人翁卷会写下这样的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完一件农事又忙一件,所以我们在读第2节的时候,可以读得紧凑些,显示出农人们的忙碌。(指名读,齐读) 5.理解:早期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1)因为农事忙,所以农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要起来去耕作,晚上很晚才能回家。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课件出示:早期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指名读。 (2)这一句中有两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叫叫它们。 ①学习“归”。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戴:谁能说说“戴月光”是什么意思 板贴:戴月光。 a.课件出示插图,学生借助图片理解“戴月光”的意思。引导理解“戴”:月光洒在了农民伯伯的身上。 b.理解字义:想想,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戴”过什么东西 (戴红领巾、戴帽子、戴手表、戴发卡……)像这样把东西戴在头、脖子等身体的某个部位上都用“戴”。 c.辨析“戴”与“带”:刚刚一些同学还说到了把东西随身带着,那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带”。 出示练习,巩固运用: 6.读背儿歌,语境复现 (1)忙碌的夏季,快乐的夏季,我们再来读一读夏季歌。(齐读第二小节) (2)看着黑板上这些农事词卡,你能背一背第二小节吗?(指名背诵) (3)一起来背一背。 (4)田家春季的美景和夏季的忙碌都已经在大家脑海中呈现了,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两个小节。 三、生字练习 1.学写生字“肥” 肥:“月”窄“巴”宽,顶部“月”高,底部“巴”高,“巴”竖弯钩沿竖中线下笔,右弯钩出。 2.学写生字“农事”,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独体字) “农”:“一”居横中线上侧,长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第四笔竖提的提尖过竖中线,短撇在横中线上下,捺从长撇中部起笔,与短撇相接。 事:从上至下横笔较多,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一横最长,中间“口”写得稍窄略扁,竖钩在竖中线上。 3.生书写,交流评价。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感受春季的美好。 学生反馈圈画的景物(蝴蝶、草、桑叶、麦苗)。 2.观察词语,回答问题。蝴蝶这个字形上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生1:都是虫字旁,它是一种昆虫。是形声字,左形右声。 3.观察图片,理解嫩,回答问题:大家见过麦苗儿吗?(出示图片)这就是麦苗儿,你能说说你看到的麦苗是什么样子的? 生1:新长出的叶子,看上去绿绿的,叶子很新鲜。 结合图片,猜一猜嫩的含义。 生1:形容事物初生时的柔弱娇嫩状。 生2:还能组词,娇嫩,柔嫩,嫩芽,鲜嫩。 4.观察“麦”字自理图,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1:甲骨文中的“麦”字字形就很像长在田里的麦穗。 5.学生观察交流: 生1: “肥”字来说明桑叶儿长得好,很厚,很鲜嫩 6.多种形式朗读第一小节。 7.学生朗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二。 8.字源识字,观察“农”甲骨文,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一个人在田间劳作,手里还拿着农具。 9.回忆日常生活,了解“农”的用法。 10.学生看视频,模仿视频中农民插秧的动作,说说感受。 生1:腰很酸、很辛苦。 11.带入情感朗读第二小节。 12.学生读课文,理解早期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13.学习“归”,用自己的识字方法。 生1:组词识记。归来、回归、归去。归的字形像一个小人回家了,有回到的意思。 14.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戴”。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含义。这样把东西戴在头、脖子等身体的某个部位上都用“戴”。 15.齐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第二小节。 16.学生练写生字。 朗读课文,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体会课文中美好景象。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结合插图和实际经验,理解事物的特点。 多形式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帮助背诵课文。 字源识字法,出示汉字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传统文字产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词汇,了解汉字的日常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际模仿动作,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际理解农民的辛苦。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学以致用。 朗读并背诵课文,深度理解课文含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谷、制”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谷、体、虽、辛、苦”6个字。 学习第三、四小节。 体会诗歌韵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三: 细读秋冬,感幸福生活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复习生字: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考一考同学们。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3.尝试背诵课文前两个小节。 细读秋冬,聚焦收获 1.出示收藏家小力的话:春季景美,夏季农忙,转眼就来到了秋冬,农民伯伯的辛苦付出有了收获,我们也一起去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2.出示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三: 读:自由朗读课文第3、4节,读正确,读流利。 划:划一划儿歌中写了秋冬两个季节里,农人们在干些什么。 感:感受农人忙碌一年后的心情。 3.随文正音 (1)指名分别读第3、4小节。相机正音:“场”、“了”是多音字。 (2)讲解:“稻上场”指的是把稻子放在平坦的空地上晾晒,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稻上场”,并拓展词语:场院、打场。(板书:秋季 稻上场) cháng指平坦的空地,多用于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如“场院”“打场”“谷场” ;作量词,表示事情的经过,如“一场大雨”“一场大战”“空欢喜一场”。 chǎng指较大的场所或空间,如“会场”“操场”“广场”“剧场”。 (3)讲解:“了”的字音,文中读作liǎo,意为结束,拓展词语:了事、了结。 (4)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三、四节。 4.感受收获喜悦 (1)在第三小节中有个句子写得很形象,你们发现了吗 (谷像黄金粒粒香) ①认读“谷”,拓展词语,谁能给“谷”字多找几个朋友? ②“谷”为什么被比作黄金呢? (2)指导学习生字“虽、辛、苦”,体会情感。 (3)理解“辛苦”:说说除了农民伯伯,你还觉得哪些人很辛苦 (4)引导理解“喜洋洋”。 ①引出词语“喜洋洋”:面对丰收,人们的心情怎样 (板书:喜洋洋) ②拓展其他表示喜悦心情的ABB 形式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相同样式的词语。 ③激发情感朗读;请同学们带着丰收的喜悦之情朗读课文。 5.感受生活幸福 (1)一年的农事都结束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在冬天还做什么 (穿着新棉衣笑盈盈)。(板书:冬季 制棉衣) ①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制棉衣”的意思。引导理解“制”:制作。 ②理解字义:想想,我们平时生活中还“制”过什么东西?像这样把东西创造出来都用“制”。 (2)指导朗读,读出情感:人们生活多么富足安乐啊!请同学们注意读出人们的喜悦之情。(“笑盈盈”)(板书:笑盈盈) (3)学生自由练读,大组之间赛读。 三、了解农事,体会情感 1. 补充农事,按季节进行分类。 2. 读一读,记一记。 小结:春天,麦苗嫩,桑叶肥,夏天,农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采桑、养蚕、插秧,最后在秋天稻上场,获得了大丰收,农民们都喜洋洋的,过上幸福的日子,但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依旧不能忘记要为来年做好准备,田家的四季就是这样平凡又充实。 四、总结板书,尝试背诵 1.学生观察板书要点,说说田家四季不同的特点。 春天——麦苗嫩 桑叶肥 夏天——采桑、养蚕、插秧 秋天——稻上场 喜洋洋 冬天——制棉衣 笑盈盈 2.借助提示,尝试熟读成诵,出示学习任务四: 多种形式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五、聚焦结构,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辛、苦”。 ①出示“辛、苦”,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 ②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逐一指导:这两个字虽然都有横和竖,但每个字中的横各有特点。 辛:第二横最长,写在横中线上,前两横间距稍大。 苦:第二横最长,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小竖较短稍倾斜。 ③ 教师讲清要点,学生动笔练写。 3.范写“谷”,左点由轻到重,两点间距适中,左低右高 。撇画从两点之间起笔,角度较直;捺画藏锋起笔,与撇对称,底部“口” ,左竖右斜,横折顿笔明显,底横略拱且稍出头,整体上开下合 。 4.“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侧“本”的垂露竖需垂直有力,收笔时稍顿。 第六笔捺画要舒展,捺脚超出田字格右下格横中线。 5.“虽”:上下结构,上框稍小,中框扁方,竖画正直居中。上下中心相对,重心安稳。 4.“初”: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侧“衤”旁约占三分之二宽度,右侧“刀”部稍窄 。左侧首点位于右上格,横撇起笔斜切,横画抗肩,撇尖不超过首点垂直线 。 1.认读词语,背诵前两个小节。 2. 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三。 3. 读第三第四小节,了解多音字“场”。 学习生字“谷”,拓展词语。 生1:谷物、谷粒、稻谷。 56.学生观察感受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小组交流讨论。 “谷”为什么被比作黄金呢? 生1:看图,秋天里成熟的谷子黄澄澄的,像黄金的颜色。 生2:谷子像黄金一样宝贵,凝结着农民伯伯的汗水。 6.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辛苦”。 说说除了农民伯伯,你还觉得哪些人很辛苦 生1:医生,每天帮助病人治病。 生2:消防员。 7.理解情感“喜洋洋”,拓展学习ABB样式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相同样式的词语。 生1 :乐呵呵、笑哈哈、美滋滋…… 8.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制”,我们平时生活中还“制”过什么东西 生1:制药、制手工、制风筝。 9.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0.将课文中出现的农事活动进行分类。读一读,记一记书后第二题。 11.观察板书,结合板书说一说四季特点。借助提示背诵课文。 12.观察生字特点:居于田字格的正中央,竖重合于竖中线上。 13.学生练写生字。 给学生进行科普,拓展学生知识面。 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学习增强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结合自身经验理解情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利用板书背诵课文。培养利用学生思维导图思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首儿歌朗读起来有节奏感,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但是在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识字时,指导得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说说每个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是什么,是什么结构类型的形声字,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深刻地记住这些字,又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