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2课时教学目标 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了解中华美德,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朗读并背诵《数九歌》,了解含义。 阅读《十二月花名歌》,了解十二月花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教学重点 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了解中华美德,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朗读并背诵《数九歌》,了解含义。教学难点 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了解中华美德,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活动一: 创设情境找字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收藏家小力的话: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化身成“小小收藏家”,搜寻藏在大自然里的文字。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预设: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查字典。 2.回顾音序查字法。 二、情境质疑,引发期望 1. 出示课本上的儿歌,出示学习任务一:自由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 2. 交流:读儿歌的时候,你们遇到了哪些不认识的字 请同学来大屏幕前圈一圈。 3.提问: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汇报。 3. 联系旧知:同学们,我们请出字典老师,用上以前学过的音序查字法可以查到这些不认识的字吗? 4.小结: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就不能用音序查字法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查字典方法——部首查字法。(板书:部首查字法)。 1.回顾已学知识,回顾查字典的方法。 2.学生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预设:恨、诚、虚、假、漠、助、贫、富、饥。 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生1: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 生2:查字典。 4.联系旧知,思考问题:同学们,我们请出字典老师,用上以前学过的音序查字法可以查到这些不认识的字吗? 生1:不能,不知道字的读音,没办法使用音序查字法。 贴近学生生活引入课题,通过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这种难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旧知,复习查字典方法,音序查字法适用于知道读音的生字,不知道读音的用部首查字法。活动二: 识记口诀练查字 一、演示查字,识记口诀 1.教师分步演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以“诚”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1)定部首,数几画,部首目录找到它; ① 图片演示:首先,我们确定“诚”的部首是言字旁,数一数言字旁一共有几画。(二画)把字典翻到“部首目录”,在“二画”中找到言字旁,确定它所在的页码是108。 ② 组织学生实践。 (2)部首外,再数数,检字表中看清楚; ① 图片演示:接着,翻到检字表第108页,在“检字表”中从左往右找到言字旁。然后,数一数“诚”除部首外还有几画。(六画)从言字旁往下找,在“5—6画”下面找到“诚”,对应的页码是57。 ② 组织学生实践。 (3)快快找,快快翻,找到正文字音出。 ① 图片演示:最后,翻到第57页,从上往下找到“诚”,可以看到它读作 chéng。 ② 组织学生实践。 2.口诀识记:引导学生回顾部首查字法的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识记口诀掌据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出示口诀儿歌: 小小字典手中拿,看我来把汉字查。定部首,数几画,部首目录找到它;部首外,再数数,检字表中看清楚;快快找,快快翻,找到正文字音出。 二、实践练习,学以致用 1.小试牛刀,查一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忄( 81) 亻( 26) 氵(66 ) 宀( 49 ) 饣( 118) 2.实践练习:查字典(出示课本上的表格) 3.小组合作查字典,完成表格。 4.小组展示。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讲述查字典的过程,并带大家认读查到的生字读音。 5.再次出示儿歌:同学们,刚才大家运用部首查字法认识了这些字,把它们放回儿歌中,大声地朗读出来吧! 三、儿歌诵读,体悟美德 1.多形式朗读儿歌,男女生互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读儿歌你有什么发现?这首儿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找到了哪些反义词? 3.体会儿歌讲授道理。 ①提问:你从儿歌中找到了哪些我们应该学习的做法,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总结:做人要待人真诚,要以诚待人,多帮助别人,要做一个奉献自身的人。 4. 识写“诚、丑” ①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都是左边低于右边一点。 ② 写法点拨: “诚”:“讠”点与横折提距离适中,竖段端正,对上点。“成”横画不宜太长,横折钩与左撇平行,斜钩弯斜自然,撇画、点画位置恰当。 “丑”:横向笔画间距均匀,短横与长横平行。竖画与横折折画保持平行,整体重心居中。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课下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多巩固和练习部首查字法,用上新学的部首查字法来完成《自然文字收藏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当然,你想认识同学的名字时,你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小伙伴有不认识的字向你请教时,你也都可以运用部首查字法来解决。 1.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学习部首查字法。 2.学生先认识部首表,找到“诚”的部首。部首外,再数数,检字表中看清楚 3. 在“检字表”中从左往右找到言字旁。然后,数一数“诚”除部首外还有几画。(六画)从言字旁往下找。 4.最后,翻到第57页,从上往下找到“诚”,可以看到它读作 chéng。 5.学生回顾部首查字法的过程,通过识记口诀掌据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6.完成书后题,查一查书上的生字。 7. 小组合作查字典,完成表格。 小组展示。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讲述查字典的过程,并带大家认读查到的生字读音。 8.大声朗读儿歌。 9. 多形式朗读儿歌,男女生互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回答问题:读儿歌你有什么发现?这首儿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1:每半句都是一对反义词,对仗工整。 你找到了哪些反义词? 生1:美-丑,爱-恨,真诚-虚假,热忱-冷漠。 生2:贫-富,冷-暖,饥寒-温饱,索取-奉献。 10.体会道理回答问题:你从儿歌中找到了哪些我们应该学习的做法,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对人要真诚,要热情。要多帮助别人,尤其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生2:要懂奉献,要多奉献自己。 11.学写生字。 跟随教师引导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学习部首查字法,亲身实践有利于学生记住步骤。 结合儿歌帮助学生识记部首查字法。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自己总结过程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查字典查一查书后的生字,巩固过程。 根据儿歌内容观察每句话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刻理解儿歌的道理。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朗读并背诵《数九歌》,了解含义。 阅读《十二月花名歌》,了解十二月花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活动三: 日积月累学知识 “日积月累”识记数九歌 1. 朗读《数九歌》。 (1)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预设:“耕”读一声gēng。 (3)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4)学生自由朗读,要读通顺。 2.了解数九的中国传统文化。 (1)教师讲解: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这就是所谓的“九”,过了九个“九”,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2)师生合作读,引导发现数九歌中每一句中气候的不同。提问:读儿歌你有什么发现? (3)引导交流:在数九歌中,结合自身体验,你对哪些气候有了解? (4)教师适时点拨。 3.背诵歌谣。 (1)引导多种形式练读:齐读男女对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2)个人对照图画试背歌谣。 (3)同桌互相拆句接续背诵。 (4)指名全班背诵。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正音。二、“我爱阅读”认花名 1.过渡:我们再来读一首朗朗上口的民间歌谣《十二月花名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把这首民谣读通顺。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正音,关注“正”字在“正月”和“正上妆”中的不同读音,“姿、妆”等字平翘舌的不同读音。 4.同桌合作读:一个同学先朗读,另一个同学仔细听,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然后互换角色朗读。 5.依次出示“正月”到“腊月”的花卉插图,引导学生按照发现的规律读出歌谣。 6.齐读《十二月花名歌》,可采用拍手朗读的方式等。 7.出示《十二月蔬菜歌》,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是农谚歌谣,形象地写出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读通顺。 3.师生合作读,发现数九歌中每一句中气候的不同。学生回答提问。 生1:每九天气候就不同了,有不同的独特景象。 生2:天气由热转冷后到春天温度又变高,描述了冬季的天气变化。 4.学生交流:在数九歌中,结合自身体验,你对哪些气候有了解? 生1:到了冬天的时候,河水结冰了,可以在冰上行走玩乐,等春天到七九的时候天气转暖,河水就融化了。 生2:到五九六九的时候天气就开始转暖了,柳树都发芽了。 5.学生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6.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把这首民谣读通顺。 7.观察插图,学生按照发现的规律读出歌谣。 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多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读儿歌发现每句话所写的景物不同,描述了冬季的天气变化。 多形式背诵加深学生印象。 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学习增强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我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把直观形象的画面、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锻炼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教学时,我知道大多是孩子不是“零起点”,他们对于部首查字法基本已经掌握,所以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告奋勇做小老师,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给全体孩子讲解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会演示,却不能准确表达,而那些不会的孩子也听不明白。这时我让孩子们拿出语文书,试着按照书上给出的方法结组练习,互帮互助。我巡查之中个别指导,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 成功之处:我采用学生最喜爱的卡通画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无负担地、很乐意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且表现得兴致盎然。在教授部首查字法的具体步骤时,我插入了微视频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而且将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种方式、设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查字典。不限于一个个字按顺序,可以让他们先查喜欢的字,而动作快的同学就可以全查出来,这样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在自主学习环节,让查完的学生帮助还没有完成的同学,这样调动了好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帮助差的学生,保证他们也按时按量达到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查字典练习时,有一部分同学没听清楚要求,做了别的题。并且时间不够用,没能当堂课完成。讲解时,有的同学就不太注意听,预想的范例作用并不大,导致课堂比较混乱。这一环节的设计欠缺考虑,应该让学生拿着字典在投影机下给其他学生示范查字典,这样更形象更能带动学生一起动手查。 改进措施: 二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还是识字、写字,多识少写,倡导阅读课外书。如何把阅读、查字典、识字相结合,激发孩子主动识字、主动阅读的兴趣,这需要好点子,更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努力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体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加强部首查字法的练习,同时复习音序查字法,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希望能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