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让教学更有效目 录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一)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歌曲12/8拍独特的韵律,体会歌曲从坚定自信到宁静柔和再到热情激昂的情绪变化,感受歌曲通过旋律、节奏所营造出的情境,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二)艺术表现能用嘹亮、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12/8拍的节奏,清晰表达歌词,通过歌声生动展现出歌曲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掌握不同乐段的演唱技巧,如A段的坚定有力、B段的轻柔舒缓、A’段的热情饱满 。(三)创意实践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和声、动作或用乐器(如吉他、口琴等)为歌曲伴奏 ,鼓励学生改编歌词,以小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四)文化理解了解德国电影文化以及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体会歌曲所蕴含的亲情、勇气、乐观等情感价值观 ,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国家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个精彩的片段,来自一部德国电影《英俊少年》。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始终非常勇敢坚强。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聆听这部电影里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插曲让我们从音乐中去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聆听歌曲1.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热情地,歌曲以夜空中的两颗小星星为喻,表达了海因切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情感。歌曲背景:《两颗小星星》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创作于1970年。电影讲述了少年海因切母亲早逝,父亲又遭人诬陷入狱,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强善良,与坏人斗智斗勇,最终拯救父亲,并让外公与父亲冰释前嫌,一家人幸福团聚的故事。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12/8拍属于复合四倍节奏型,每小节有四拍,每拍可细分成三部分 ,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次次强弱弱,次次次强弱弱” 。歌曲是带再现的三段体(ABA’)结构。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1A段(1 - 16小节):旋律比较明快,多次运用同音重复,节奏较为紧凑,表现出主人公坚定自信的性格特点,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态度。B段音区较低,旋律多作下行,连音线的运用使节奏拉宽,营造出宁静、柔和的夜境,仿佛主人公在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绪稍显悲伤。A’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 ,旋律提高了三度又重复一遍,还叠加了和声效果,使曲调更加明亮热情,气氛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高潮,再次展现出主人公自信乐观的形象。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整体欣赏下面我们欣赏视频(一)选择题1.《两颗小星星》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A.《音乐之声》 B.《英俊少年》C.《放牛班的春天》 D.《海上钢琴师》2.《两颗小星星》的拍号是( )A.3/4 B.4/4 C.12/8 D.6/8(二)判断题1.《两颗小星星》全曲的情绪始终保持欢快。( )2. 歌曲《两颗小星星》采用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答案:(一)选择题1.B 2.C(二)填空题 1.答案:错误。解析:歌曲B段情绪稍显悲伤,并非始终欢快。2.答案:错误。解析:歌曲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两颗小星星》1=C 12/8 中速、热情地 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插曲感谢同学们的聆听!(共22张PPT)让教学更有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让教学更有效第6单元发现身边的音乐:高和低(五)01本课目标02新课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展示与拓展05课堂练习06课堂总结目 录(一)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歌曲12/8拍独特的韵律,体会歌曲从坚定自信到宁静柔和再到热情激昂的情绪变化,感受歌曲通过旋律、节奏所营造出的情境,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二)艺术表现能用嘹亮、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12/8拍的节奏,清晰表达歌词,通过歌声生动展现出歌曲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掌握不同乐段的演唱技巧,如A段的坚定有力、B段的轻柔舒缓、A’段的热情饱满 。(三)创意实践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和声、动作或用乐器(如吉他、口琴等)为歌曲伴奏 ,鼓励学生改编歌词,以小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四)文化理解了解德国电影文化以及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体会歌曲所蕴含的亲情、勇气、乐观等情感价值观 ,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国家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个精彩的片段,来自一部德国电影《英俊少年》。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始终非常勇敢坚强。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他面对困难的时候,是什么音乐陪伴着他,给他力量呢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聆听这部电影里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插曲《两颗小星星》。让我们从音乐中去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聆听歌曲1.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热情地,歌曲以夜空中的两颗小星星为喻,表达了海因切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情感。歌曲背景:《两颗小星星》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创作于1970年。电影讲述了少年海因切母亲早逝,父亲又遭人诬陷入狱,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强善良,与坏人斗智斗勇,最终拯救父亲,并让外公与父亲冰释前嫌,一家人幸福团聚的故事。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歌曲采用12/8拍,12/8强弱规律是怎样的?歌曲是带再现的三段体(ABA’)结构。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12/8拍属于复合四倍节奏型,每小节有四拍,每拍可细分成三部分 ,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次次强弱弱,次次次强弱弱” 。1A段(1 - 16小节):旋律比较明快,多次运用同音重复,节奏较为紧凑,表现出主人公坚定自信的性格特点,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接下来跟着音乐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哼唱B段音区较低,旋律多作下行,连音线的运用使节奏拉宽,营造出宁静、柔和的夜境,仿佛主人公在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绪稍显悲伤。下面跟琴哼唱A’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 ,旋律提高了三度又重复一遍,还叠加了和声效果,使曲调更加明亮热情,气氛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高潮,再次展现出主人公自信乐观的形象。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整体欣赏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利用乐器和声势动作为童谣伴奏表现音乐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一)选择题1.《两颗小星星》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A.《音乐之声》 B.《英俊少年》 C.《放牛班的春天》 D.《海上钢琴师》2.《两颗小星星》的拍号是( )A.3/4 B.4/4 C.12/8 D.6/8(二)判断题1.《两颗小星星》全曲的情绪始终保持欢快。( )2. 歌曲《两颗小星星》采用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答案:(一)选择题1.B 2.C (二)填空题 1.答案:错误。解析:歌曲B段情绪稍显悲伤,并非始终欢快。2.答案:错误。解析:歌曲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两颗小星星》1=C 12/8 中速、热情地 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插曲感谢同学们的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型【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发现身边的音乐:高和低(五)》第2课时《两颗小星星》。【教材分析】《两颗小星星》是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发现身边的音乐:高和低(五)》第2课欣赏课。《两颗小星星》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 ,创作于1970年。电影讲述了少年海因切母亲早逝,父亲又遭人诬陷入狱,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强善良,与坏人斗智斗勇,最终拯救父亲,并让外公与父亲冰释前嫌,一家人幸福团聚的故事。【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歌曲12/8拍独特的韵律,体会歌曲从坚定自信到宁静柔和再到热情激昂的情绪变化,感受歌曲通过旋律、节奏所营造出的情境,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二)艺术表现能用嘹亮、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12/8拍的节奏,清晰表达歌词,通过歌声生动展现出歌曲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掌握不同乐段的演唱技巧,如A段的坚定有力、B段的轻柔舒缓、A’段的热情饱满 。(三)创意实践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和声、动作或用乐器(如吉他、口琴等)为歌曲伴奏 ,鼓励学生改编歌词,以小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四)文化理解了解德国电影文化以及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体会歌曲所蕴含的亲情、勇气、乐观等情感价值观 ,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国家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2.帮助学生掌握12/8拍的节奏,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把握不同乐段的演唱风格。(二)教学难点1.对于12/8拍这种不常见的节拍,学生较难把握其节奏韵律和强弱规律 ,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和引导来强化。2.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如演唱、表演等)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和表现力。【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英俊少年》中精彩的打斗、追逐片段视频 ,视频中紧张刺激的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个精彩的片段,来自一部德国电影《英俊少年》。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始终非常勇敢坚强。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他面对困难的时候,是什么音乐陪伴着他,给他力量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聆听这部电影里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插曲《两颗小星星》 ,让我们从音乐中去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书写板书《两颗小星星》。【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热情地,歌曲以夜空中的两颗小星星为喻,表达了海因切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情感。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歌曲背景:《两颗小星星》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 ,创作于1970年。电影讲述了少年海因切母亲早逝,父亲又遭人诬陷入狱,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强善良,与坏人斗智斗勇,最终拯救父亲,并让外公与父亲冰释前嫌,一家人幸福团聚的故事。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歌曲采用12/8拍,12/8强弱规律是怎样的?预设:回答问题教师:12/8拍属于复合四倍节奏型,每小节有四拍,每拍可细分成三部分 ,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次次强弱弱,次次次强弱弱” 。歌曲是带再现的三段体(ABA’)结构。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教师:1A段(1 - 16小节):旋律比较明快,多次运用同音重复,节奏较为紧凑,表现出主人公坚定自信的性格特点,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接下来跟着音乐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哼唱预设:表现音乐教师:B段音区较低,旋律多作下行,连音线的运用使节奏拉宽,营造出宁静、柔和的夜境,仿佛主人公在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绪稍显悲伤,下面跟琴哼唱预设:演唱教师:A’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 ,旋律提高了三度又重复一遍,还叠加了和声效果,使曲调更加明亮热情,气氛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高潮,再次展现出主人公自信乐观的形象。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预设:做声势动作教师:整体欣赏预设:整体欣赏【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利用乐器和声势动作为童谣伴奏表现音乐预设: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预设:欣赏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在本次《两颗小星星》教学中,以电影精彩片段导入,成功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快速融入教学情境 。在节奏和演唱教学环节,通过示范、练习,多数学生能较好掌握12/8拍节奏和歌曲演唱 。小组合作进行创意实践时,学生积极参与创编,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在引导学生感受B段情感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演唱情感表达不到位,今后可结合更多电影情节讲解 。另外,对12/8拍节奏练习形式还可更丰富多样 ,增强学生对复杂节奏的把握能力。后续教学将改进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七、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两颗小星星》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A.《音乐之声》 B.《英俊少年》C.《放牛班的春天》 D.《海上钢琴师》2.《两颗小星星》的拍号是( )A.3/4 B.4/4 C.12/8 D.6/8(二)判断题1.《两颗小星星》全曲的情绪始终保持欢快。( )2. 歌曲《两颗小星星》采用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答案:(一)选择题 1.B 2.C(二)填空题 1.答案:错误。解析:歌曲B段情绪稍显悲伤,并非始终欢快。2.答案:错误。解析:歌曲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板书设计】《两颗小星星》1=C 12/8 中速、热情地 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插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两颗小星星》-课件.pdf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两颗小星星》-课件.pptx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两颗小星星》-课堂教学设计.docx 两颗小星星.mp3 两颗小星星.mp4 节奏练习1.mp4 英俊少年.mp4 英俊少年电影.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