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留给世人的yìn象,正如她笔下的这首小诗,美丽、浪màn,富有[甲]。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她生命中所经历的[乙]与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为这可爱的老国家带着血活着,或流着血或不流着血死去,都觉得荣yào!”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n(  )象 浪màn(  ) 荣yào(  )
(2) 填入文段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才情  冠冕 B. 感情  艰辛 C. 才情  艰辛 D. 感情  冠冕
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B.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C.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D.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3. 概括下列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A.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B.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有才气的女性建筑学家。

(一) 名著阅读。
阅读《艾青诗选》中的《太阳》一诗,回答问题。
太 阳
艾 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一九三七年春
4. 根据有关“陌生化”的知识,仿照示例,赏析下面诗句。
  示例: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说风能被“笑响”“点亮”,看似不合事理,但这种“陌生化”的处理,却让读者感受到了“风”的灵气和生命力,增加了读者揣摩品味“风”的想象空间。
诗句: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5. 请你为《艾青诗选》中的《太阳》写一则推荐语,推荐给八年级的学弟学妹。



(二)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 本诗描绘了多个唯美的画面。请仿照示例,写出本诗第二至五节展现的画面。
示例:第一节:春光风舞图。



7. 诗歌通过写“人间的四月天”,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8. 如果把“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改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你觉得好吗?请谈谈理由。



9. 下列句子中所描绘的景物特征与本诗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 阅读课外诗歌,回答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选自《徐志摩全篇》,有删改)
10. 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11. 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一) 综合实践。
12. 同学们要展示“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成果,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小丽准备配乐朗诵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她手头有几种类型的乐曲,请你帮她选择并说明理由。
A. 激昂的进行曲B. 轻柔的协奏曲C. 伤感的小夜曲
  选择    (填字母)
  理由:



(2) 活动中小冬完成了短诗《做人》前两节的写作,请你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3) 诗歌朗诵会策划组制定了如下的朗诵评价参考表,请你再补充一项评分细则。
(4) 在诗歌朗诵会中,前一位同学刚朗诵完《沁园春·雪》,下一位同学准备朗诵《我爱这土地》。作为主持人,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




(二)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游大林寺序①
余与河南元集虚辈,自遗爱草堂②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③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选自《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 ①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贬为江州司马,此文是两年后偕同庐山隐士、僧人游庐山大林寺时所作。 ② 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的草堂。 ③ 聚落:村庄。
13. 小语和小文在对比阅读两篇短文时,整理出以下任务,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类型 字词 解释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1)
异词同义 大林穷远/时节绝晚 穷、绝:(2)
课内迁移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因与集虚辈叹 因:(3)
断句(用“/”) (4)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限断三处)
14. 以下是小语和小文关于诗文的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小语:读《游大林寺序》,我觉得“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两句与《陋室铭》中“         ,      ”两句意境相似。你觉得呢?
小文:
小语:看来我们想到一起去了!我们再来读《游大林寺序》中的绝句,诗歌前两句情感细腻且有微妙的变化,你察觉到了吗?
小文:
小语:你说的真有道理!
15.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小文关注到结尾这一句,认为除了写大林寺胜景,白居易还有深意表达。请你联系注释内容,结合全文,同小文一起分析其中的深味以及产生此感的原因。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1. (1) 印 漫 耀 (2) C 解析:林徽因笔下的这首小诗体现出的不光是感情,更多的是她的才情;根据语境,应用“艰辛”。 2. B 解析:正确划分应为“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3. A句是复句,B句是单句。 4. 示例:说“城市”“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看似不合事理,但这种“陌生化”的处理,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大地因“它”而充满生机,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生命复苏的景象,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5. 《太阳》是艾青笔下的一首充满力量的诗。诗中的太阳是核心意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诗中描绘了太阳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那是一种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当你阅读这首诗时,能感受到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对希望的追求。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太阳》能给予大家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像诗中的万物一样,向着光明前行。 6. 示例:第二节:风烟星雨图。 第三节:月夜花开图。 第四节:雪后绿芽图。 第五节:花开燕语图。 7. 温柔和暖,轻灵娉婷,充满爱、生机与希望。 8. 不好。原句是倒装句,突出了事物的特点,音韵和谐,句子长短不一,具有错落的美感;修改后的句子显得很平淡,缺少诗歌的韵味。 9. B 解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描绘的是秋风萧瑟的景象。 10. 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1. 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12. (1) 示例:B 这首诗,纯净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感人至深的优美意境,谱写出一曲爱的颂歌;感情基调温暖、美好、充满希望和爱,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轻柔的协奏曲宁静舒缓,适合表现这样的内容和情感。 (2) 示例一: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示例二: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3) 朗诵能力 (4) 示例:前一位同学朗诵的《沁园春·雪》让人一下子去到了雪花纷飞的北方世界,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体会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13. (1) 出名 (2) 极 (3) 因此 (4) 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14.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也描写了一种清幽的环境。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发现山中桃花开放时的惊喜之情。 15. 作者联想到自己因直言,受到诬陷、打击而遭贬谪,却得以游赏大林寺的奇景,所以在感叹世风的同时,内心深感欣慰,显现出美的心灵。
[乙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大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白居易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