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 论 教 养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在缺fá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yū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要用自然的bǐng赋和实践,加强方方面面的学习,举手投足间展示外在的教养,以仁爱情怀展现内心的教养,切不可因忽视“小节”,而丧失了自身美好的教养。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缺fá( ) yū( )腐 bǐng( )赋(2)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2. 对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递进复句)B.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因果复句)C. 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条件复句)D. 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递进复句)3. 读了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再补写三句你对教养的理解。 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是谦和礼让的;一个有教养的人,绝不会自吹自擂;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 (一) 名著阅读。4. 同学们要为《艾青诗选》朗诵会现场选择配乐。请你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设计配乐的风格并说明原因。(可供选择的配乐风格有深情舒缓、悲愤沉郁、高亢激昂等) 5. 有人在《艾青诗选》的封面上贴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他的诗抒发的不仅仅是一己的悲欢,也是大时代的诗情。”请你结合艾青诗歌中的两个最主要的意象,简要说说诗人是如何在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同时,体现大时代的诗情的。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论 风 度汪少潭① 风度不仅仅是男性的专利。试想,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妙龄少女,穿一身红裙,飘然而过,众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要风度不要温度者矣!”那么,风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② 《辞海》里是这样说的:风度,指人言谈、举止的姿态。风度可以组词绅士风度、大将风度、宰相风度、伟人风度、学者风度等。风度的近义词还有风范、风采、风姿等。③ 风度,其实就是一种美。美,首先征服的是人的双眼,然后才是人的心灵;而风度,必须首先征服人的心灵,然后才去征服人的眼睛。但是,眼睛有时候会欺骗自己,而心却不会。所以,美是一种幼稚的风度,而风度则是一种成熟的美、一种深刻的美、一种恒久的美。在我看来,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一种外化,是一个人外在美的一种升华。风度的本质,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④ 所以,美丽动人是一种风度,英俊潇洒是一种风度,卓尔不群是一种风度,平易近人是一种风度,机智灵活是一种风度,勇敢顽强是一种风度,谈吐不俗是一种风度,笑看红尘是一种风度……⑤ 世界上任何美的事物都有规律性,人的风度气质美也有规律性。因此,风度可以通过自我完善来获得。⑥ 首先,要仪容整洁。举止端庄,衣着得体,待人谦恭,彬彬有礼,这是有风度的起码内容。从传统意义上说,这种风度一般是属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所以被推崇为绅士风度。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可见,在某种意义上,风度与财富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财富与风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比如,现在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别看有些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但他们语言粗俗、举止野蛮,给人的感觉反而没有风度。⑦ 其次,要学识渊博。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来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风度,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一种风度。学识渊博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弥补人的生理不足。拿破仑身材矮小,但依然可以做欧洲雄师,相反,生得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纵然一副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⑧ 第三,要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且胜不骄、败不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将风度。如三国诸葛亮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东晋谢安的淝水大战,这是何等的睿智与镇定啊!⑨ 最后,要襟怀宽广。一个自私、狭隘、充满嫉妒的人是无法与风度二字相提并论的。我们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在那里,天下第二的美人——恶毒的王后,没有风度。同样,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襟怀,这样的风度。 ⑩ 仪容整洁、学识渊博、临危不乱、襟怀宽广,也许,这还不是风度的全部,但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从这几个方面反复锻炼,严格要求,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 (选自“中财论坛”,有删改)6. 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厘清文章的行文脉络。(1) (2) (3) 7. 第⑥⑦段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8. 为第⑨段的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要求从阅读过的名著中选取。60字左右。 9. “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从这几个方面反复锻炼,严格要求,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根据本文和利哈乔夫在《论教养》一文中提到的“优雅风度”的本质,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将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风度的中学生。 (一) 综合实践。10. 学完《论教养》后,同学们围绕“教养”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大家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理解,可是小兵和小军发现有两位同学所举的事例并不符合文中对“有教养”的阐释,请你找出并简述理由,同时说出改正的方法。(二)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甲]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宋] 欧阳修绕郭云烟匝②几重,昔人③曾此感怀嵩④。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⑤,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⑥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⑦。[注释] ① 此诗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在一次宴会上的感怀之作。 ② 匝:环绕一周叫一匝。 ③ 昔人:指李德裕,此人曾在被贬滁州期间建怀嵩楼。 ④ 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⑤ 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⑥ 会须:终要。 ⑦ 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乙] 夜 雪[明] 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选自《明清小品文选》,有删改)[注释] ① 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 敲戛:敲打。 ③ 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 鲁直:即黄庭坚。[丙] 苏 轼 传①(节选)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②曰:“君能禽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③刺遇,获之。轼即请为直方赏。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④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弊漏,且周⑤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⑥,从之。 (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 ① 本文背景:因政见不合,苏轼自请离职,被外放颍州。 ② 李直方:唐宗室后裔。 ③ 手戟:亲手用戟。 ④ 征商:征收商税。 ⑤ 周:周济。 ⑥ 复旧:恢复旧制。[活动一:梳理文字·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11. 请借助搭桥之法,解释加点词。原句 搭桥之法 释义然万竹中雪子敲戛 借助工具书 ①正确,对;②可是,却;③这样。 (1) (填序号)数劫杀人 联系语境 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 (2) 君能禽此 课内用法迁移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 [活动二:品读内容·提升语言的审美体验]12. 小语和小文在读完甲诗和乙文后,针对其中的“文意之趣”展开了讨论。请你将下面的讨论记录补充完整。小语:欧阳修的嵩洛之宴可谓意趣满满。尾联中“(1) ”“(2) ”这两个意象就呈现了澄澈空明的画面和恢宏阔远的气象。 小文:诗中的画面也令我印象颇深。读到甲诗中的“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时,我似乎听到西风中飘来号角清哀的声响,看到作者独自一人,解衣斜倚着楼上的栏杆,观赏夕阳照射在苍翠的青松上,颇有自在从容之趣。小语:能够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是公民审美能力的体现。让我模仿你的表达,也来欣赏一下“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所展现的画面:(3) 。 小文:袁中道的《夜雪》也别有一番意趣。文中的“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少了句读,我有点看不懂,你能帮我断一下句读吗?小语:没问题。这里可以断两处:“(4) ”(用“/”)。 [活动三:传承精神·弘扬高尚的君子人格]13. 在“君子人格·精神传承”班级活动中,小语准备推荐苏轼作为“未来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主题板报的专栏人物。请你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丙文以及你的阅读经验作出推荐,并阐述理由。 [链接材料] 有学者指出,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每个人在内心和意识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责任。社会参与感是指公民通过社会参与,获得更多的参与权,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现状与活动的了解、关心和投入,在此过程中所积淀的意识与感受。 9* 论 教 养1. (1) 乏 迂 禀 (2) 示例一:质朴就会成为粗鲁 示例二: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2. D 解析:“与其……莫如……”表示选择关系,因此这句话是一个选择复句。 3. 示例: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应该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思维能力 应该保持稳定的情绪 4. 示例: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勤劳、善良、淳朴并给予“我”关怀与爱的大堰河母亲的由衷追思与感恩,诗歌饱含深情,建议选择用深情舒缓的乐曲进行配乐。 5. 示例:“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的两个最主要的意象。《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的深沉的爱,饱含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民族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 6. (1) 如何获得风度? (2) 妙龄少女下雪天穿红裙被说要风度不要温度 (3) 列举风度的具体表现。 7. 示例一:举例论证。第⑥段举有的人西装革履却没有风度的例子,证明了财富与风度不是一种“正比例”关系。第⑦段举拿破仑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学识渊博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弥补人的生理不足”。 示例二:道理论证。第⑥段引用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证明了风度与财富有一定的关系。第⑦段引用李白和杜甫的话,证明了“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来支撑”的道理。 8. 示例一:《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能力出众、本事超群,却心胸狭窄,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而处处和他作对,次次被诸葛亮识破并巧妙化解,最后被诸葛亮气到旧病复发,悲叹“既生瑜,何生亮”后而死。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里的蒋介石精于算计,在他掌权时,他眼里容不得共产党的存在,屡次发动剿共行动,却对外消极抗日,这让他逐渐失去了在百姓心中的信任和威望。 9. 示例:首先,保持仪容整洁。穿着要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言语文明,举止有礼,展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其次,丰富自己的学识。平时要多看书多学习,广泛地涉猎,多阅读各类有益书籍,多留心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三,处事临危不乱。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先保持镇静,然后分析问题的本质,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在行动前,要先做好计划和规划。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回顾整个过程,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再加强和改进,以便未来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更好应对。第四,为人襟怀宽广。能够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能够接受和包容别人的缺点,不嫉妒,不怨恨,能接纳身边的不完美,对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和珍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10. (1) 小A 对于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应该心怀感激,不能安于接受。 在家时应感恩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2) 小E 课堂讨论时应该据理力争,但是也要注意给对方发言的机会。 课堂讨论时应该在言之有据的同时,给对方发言的机会。 11. (1) ② (2) 屡次,多次 (3) 同“擒”,捕捉,捉住 12. (1) 雪 (2) 群玉峰 (3) 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节,欧阳修与友人畅饮醇酒逸兴正浓 (4)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3. 示例:丙文中,苏轼在盗贼猖獗、百姓匿不敢言的境况下,主动劝李直方抓捕盗贼为民除害,又向朝廷为李直方直言请功,这里体现出苏轼的社会责任感。后来他调到扬州,由于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周济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苏轼为百姓请求恢复旧制,使老百姓重新富裕起来。可见他无论身在何处,总能以民为重、体察民生,这体现了他的社会参与感。[乙参考译文] 夜间大雪纷飞,此时本来想上船去沙市,竟为雨雪所阻。可是万竹之中,雪子敲击,铮铮有声。暗窗红火,随意看几卷书,也还有些情趣。自己感叹每当想去一个地方,总是不能遂心,但顺流而行,遇坎则止,随境遇而定,决不强求。这就是黄庭坚所说的“无处不可寄一梦”。[丙参考译文] 郡中有多年的盗匪尹遇等人,多次劫掠杀人,又杀死捕盗官兵。朝廷因指名缉捕不到,被害的人家又怕他们害人,隐瞒了不敢说。苏轼召来汝阴尉李直方说:“你能捉到这个人,我定当尽力对朝廷说,请求从优行赏;捉不到,也以不称职奏请免去你。”李直方有个母亲且年老,他和母亲诀别然后出发。于是探知盗匪的地点,分头捕捉他的同党,亲手用戟刺尹遇,捉住了他。苏轼请求给李直方赏赐。(元祐)七年,(苏轼)徙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征收商税不许刁难。所以驾船的人常富裕,(这些人)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周济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苏轼请求恢复旧制,(朝廷)允准了他的提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