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素能测评 满分:13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本单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一行人的xiē息时间一再变动,逞(A. chéngB. chěng)能而又不听调遣的众军士让人提心吊胆;《范进中举》中,对岳丈连连作yī、唯唯诺诺的范进让人心酸,好不容易科举梦圆,看到中举消息后,又被痰迷了心壳,发疯跑走了,让人顿足;《三顾茅庐》中,刘备几次拜yè均不见诸葛亮的情节让人叹息,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顿开茅塞的情节又让人跟着兴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因为王熙凤和鸳鸯的调(A. diào B. tiáo)停,引得刘姥姥吃饭时花样百出,让众人都笑差了气,这也让我们跟着忍俊不禁。(1) 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xiē( )息 作yī( ) 拜yè(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字母)(2分) 逞 (A. chéng B. chěng)能 调 (A. diào B. tiáo)停 (3) 语段两处画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 “ ”改为“ ” 2. 默写古诗文名句。 (8分) 西湖的自然风景美,人文底蕴厚。小语同学带着你逛西湖,你们走过苏堤,看到苏轼的塑像,想到了体现他旷达胸襟的名句:“(1) ,(2) ”(《水调歌头》)。随后转入白堤,两岸的桃柳繁茂,你们仿佛看到秦观笔下美景——“(3) ,(4) ,菜花黄”(《行香子》);来到孤山,拾级而上,到“范公亭”小坐,你们懂得这亭子表达了杭州人对范公“(5) ,(6) ”(《岳阳楼记》)的伟大抱负的赞美。孤山不孤,此之谓也! 小语同学说西湖富有诗情,提议组织“分门别类辑古诗”的活动。西湖有云山之美,请你们以“云”意象为专题,将本学期所学古诗文中写到“云”的句子编辑起来。(除本题已有之外,另写两句)示例:水面初平云脚低 浮云游子意(7) (8) 3. 综合性学习。(5分) 重阳节也称“老人节”。又是一年重阳到,学校为了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组织学生走进当地敬老院,为老人们献上祝福卡片,打扫卫生,表演了朗诵、唱歌、跳舞等精彩节目,陪老人们度过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重阳节。(1) 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结合上句,补写下句。要求:切合主题,句式整齐。(2分)欢声笑语迎重阳, (2) 小明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小明一家已有半年没回去看望老人了。活动结束后,小明想劝爸爸常回去看看。下面是小明和爸爸的交谈,请结合情境,完成对话。(3分)小明:爸爸,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了。爸爸:嗯,是应该回去看看了,只是爸爸最近工作太忙了。小明:① 爸爸:儿子,你说得很对。我前几天才给爷爷奶奶寄了一笔钱和一些生活用品。小明:② 爸爸:好,好,那我们今晚和爷爷奶奶视频!小明:③ 听了小明的话,爸爸陷入了沉思……第二部分(50分)(一) 名著阅读4. 《水浒传》中的不少情节为我们提供了与恶势力斗争的经验。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3分) 5. 说起《水浒传》的主题思想,你会想到什么?请从如图的词云图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经典情节,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60字)(3分)说明:词云图中字体越大,表示该词语在网络中出现的次数越多。 (二) 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6分)玉楼春·戏赋云山①[宋] 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注释] ① 辛弃疾主张抗金,却屡遭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这首词写于他闲居瓢泉寓所期间。6. 请简析“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中“推”的表达效果。(3分) 7. 联系本词的上下片,分析最后两句写老僧之喜的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金圣叹先生传(节选)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②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③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④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注释] ① 排:批驳。 ② 缁白四众:泛指诸色人物。 ③ 鼎革:指明清易代。 ④ 兀坐:独自静坐。 ⑤ 与:赞同。8.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 好饮酒( ) (2) 绝意仕进( )(3)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 (4) 因为诗吊之( )9.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10. 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3分)(1) 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1分) (2) 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2分) 11. 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3分) (三)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9分)明清小说的文心与雅趣余来明 赵雨薇明清时期,小说作为游戏消闲之笔,阅读门槛较低,人们往往关注其故事性,而对其作为“文章”的艺术特征较为忽视。事实上,明清文人为了追求科举功名,往往需要刻苦磨砺文辞,由此而作的小说,在语言、情节、叙事上往往暗藏文心、别有乾坤,展现了文章才能。因此,以读文章的眼光读小说,往往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文心别有体会。作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典范,明清小说在叙事艺术和情节安排上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无论是短小精悍的短篇白话,还是鸿篇巨制的长篇章回,都包含精巧绵密的构思和厚重的文学底蕴。明清小说如何营造结构?如果说《西游记》代表了依靠中心情节支撑小说全局模式的成功尝试,那么《儒林外史》以主旨的逐渐展开来呈现情节的方式,则可谓独具匠心。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结构第一”之说,创立了关于结构的一整套理论:“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以《儒林外史》等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大多脉络清晰,精心安排人物命运与事件结构,或平铺直叙,或纵横交错,或突出主线,或网状布局,从而让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奇趣横生。作者编排小说结构就像是在建造、打理自己的文字花园。各章回各有重点,自成局面,一如建筑中风景各异、相互独立的亭台楼阁,从整体看又是廊腰缦回、犬牙交错,各章间暗中关联交相错杂,形成整部小说的波澜。其间既有雄伟辽阔,又间杂曲折幽深。依靠这样的布置安排和造文之心,明清小说得以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纵览历史人物,重演历史进程,而众多人物的安排也在历史洪流面前,显得详略得当,纤毫不爽,曲尽形容。明清文人除了在小说结构上独具匠心,在小说语言和艺术表现上也多含巧思。例如,董说的《西游补》借助梦幻形式展开情节,讲述孙行者“入幻—历幻—出幻”的故事,是神魔小说的一大奇观,整个故事迷离恍惚,在叙事上也极尽荒诞诡谲。鲁迅对《西游记》的语言以及艺术手法大加赞赏,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这部小说时认为“全书实于讥弹明季世风之意多,于宗社之痛之迹少”“惟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12. 辨析文章语句,以下属于观点的是(2分)( )A. 以读文章的眼光读小说,往往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文心别有体会。B. 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结构第一”之说,创立了关于结构的一整套理论。C. 各章回各有重点,自成局面,一如建筑中风景各异、相互独立的亭台楼阁。D. 鲁迅对《西游补》的语言以及艺术手法大加赞赏。13. 小语同学对文中画线部分所揭示的小说结构特点不太理解。请你以下面表格中目录所涉及的章回内容为例,为他做出具体的解释。(4分)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14. 作者认为明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多含巧思”。请从《范进中举》或《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任选一例进行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7分)麻 雀刘兆亮① 城北钢厂的家属院,绿树成荫,树枝上常有成群麻雀叽叽喳喳。水珍奶奶仰头看一阵,边笑边拄着拐杖往家里走。这时,通常有几只麻雀一边叫一边紧跟着她。② 水珍奶奶家有两个水泥窗台,固定了两个木槽,分别刷上蓝色与红色涂料,木槽边缘车出个拳头大的圆孔,上罩车下的圆形小木盖,木盖上还画上两棵小树,搭扣系上,又精巧又洋气。这两个伸出的木槽,是麻雀们的天堂。③ 两个窗台之间挂着一个上海牌挂钟,挂钟旁贴着一个蓝墨水写的时刻表。其实,水珍奶奶根本不需要看表,什么时候抓小米,什么时候撒小米,准时得很。④ 水珍奶奶有六个子女。有一阵子,孩子们也写了一个日程表,轮流过来陪水珍奶奶住。他们对窗外的麻雀有点恼。水珍奶奶笑笑说:“别恼,你看它们早睡早起,有规有矩。人跟鸟啊,不管做什么事,心里都要有日程表……”⑤ 女儿和儿媳慢慢也都习惯窗外的麻雀声了,又会被驻在心里的“麻雀”吵。水珍奶奶总说:“你看人家麻雀,飞得不高,长得一般,也没啥名气,照样活得欢欢喜喜的。”后来,子女们休息日过来嘻嘻哈哈,窗外叽叽喳喳,这是水珍奶奶希望的样子。⑥ 水珍奶奶喂麻雀时,是庄重的。她给麻雀们撒了小米后,在两扇窗之间踱步,又踮脚张望,然后满足地点头,有时两根手指还朝下巴捋一捋。看到那些吃饱喝足的麻雀,大腹便便,也不走,她就扑哧一笑。她知道,那只麻雀很快会将尾翼翘起来,两条细腿一矮,丢下一泡浓稠的粪便,再拍拍翅膀,满足地飞走。水珍奶奶等它们都吃好飞走,就打开两个木槽边的圆形木盖,提起长颈水壶左右冲一下,水就带着粪便从彩色的圆形小盖流走,落到地面上。⑦ 要说水珍奶奶究竟怎么喂起麻雀的,她自己也说不清。⑧ 早年在雅安支边时,运石料的拖拉机翻在一条水沟里,水珍奶奶被甩出去很远。拖拉机压住了老伴,他喘不过气来,说了一句胡话:“我听见杭州的麻雀叫了……”回到杭州后,窗外的麻雀叽叽喳喳的,水珍奶奶嫌吵,扬手赶它们走。老伴扯着胡须,说:“别恼啊,你撒点吃的给它们。”老伴看着小家伙抢食的样子,露出久违的笑容。⑨ 老伴还看出麻雀吃饭是有规律的,便写了一个日程表,贴在上海牌挂钟旁边。后来老伴身体硬朗一些,他嫌水泥窗台太硬,怕啄伤小麻雀的嘴,便捣鼓起木槽,车出圆孔,还给木槽涂上一蓝一红两种颜料,说金黄色的小米撒上去,配着颜色好看,还说麻雀啄米时,小嘴碰到木板上发出的声听着人心里亮堂。⑩ 后来,老伴走了。她买来两棵小水杉树苗种到了水槽下方空地上,又在树根边挖了两个小坑。从木槽的圆形开口处冲刷而下的麻雀粪就恰好落进水杉树旁的土坑里。11 水珍奶奶每次被这群麻雀“领”着出去散步,总是回头看那两棵水杉树。树长得慢,像老伴画在彩色孔盖上的那两棵一样总不见长,水珍奶奶还数落它们:“没这些麻雀帮忙,你们长得更慢……”(选自《百花园》,有删改)15. [梳理情节] 请按照阅读策略的提示,完成表格中相应内容。(5分)阅读策略 内容关注故事线索 (1)从“麻雀”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以“麻雀”为宾语,主语可变化)(2分) 水珍奶奶看麻雀→① →水珍奶奶喂麻雀→② →水珍奶奶陪麻雀 关注记叙顺序 (2)第⑧⑨⑩段中水珍奶奶讲述“究竟怎么喂起麻雀”,这种记叙顺序与本学期学的哪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相似?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3分) 16. [玩味细节] 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1) 文章第②段对“两个伸出的木槽”的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她给麻雀们撒了小米后,在两扇窗之间踱步,又踮脚张望,然后满足地点头,有时两根手指还朝下巴捋一捋。(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17. [讨论物象] 小说常常用关键物象表情达意。请和小语、小文一起交流分享。(4分)小语:“小水杉”既是水珍奶奶的老伴画在木盖上的树,代表对生活的热爱,又是水珍奶奶买来种下的树,种下对生活的热爱,种下对爷爷的想念。小水杉树在麻雀粪的滋养下,在奶奶的精心照看下,定会茁壮成长,像爷爷一样,陪伴在奶奶身边,茁壮在奶奶心里。小文:“日程表”的物象也反复出现,(1) 我:“麻雀”的物象也很有深意。(2) 18. [领悟主题] 读小说要领悟主题的丰富性。试归纳小说的多个主题。(4分) 第三部分(60分)19. 作文。(60分)前行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前行使人类得到进化,使人类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现今,发展前行更是永恒的主题!然而,前行不是一帆风顺,前路不是一马平川,有坎坷、有荆棘、有高山、有深壑,若想前行,必有勇毅,必伴艰辛!请以《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 不少于600字;②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 书写工整规范;④ 不得抄袭或套作;⑤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六单元素能测评1. (1) 歇 揖 谒 (2) B B (3) 壳 窍 差 岔 2. (1) 但愿人长久 (2) 千里共婵娟 (3) 有桃花红 (4) 李花白 (5) 先天下之忧而忧 (6) 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7) 云归而岩穴暝 (8) 云横秦岭家何在 3. 示例:(1) 孝亲敬老传美德 (2) ① 爸爸,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啊! ② 爸爸,钱财无法传递亲情的温度。 ③ 爸爸,线上视频无法替代现实的探望。 4. 示例一:图①。林冲被发配沧州,途中一直受公人董超、薛霸刁难,林冲一路隐忍。行至野猪林,董超、薛霸欲杀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相救,痛打二公人。林冲替公人求饶,鲁智深威吓之下饶过二人,并一路护送林冲去沧州。这一情节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不可一味妥协,否则只会助长其威风。 示例二:图②。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霸占,求武松帮其夺回。武松一路喝酒至快活林,故意将蒋门神的妾和两个酒保丢进酒缸,激怒蒋门神,最后将蒋门神打得跪地求饶,只好答应归还快活林。这一情节告诉我们,既要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又要讲求智慧。 5. 示例:我会想到反抗。《水浒传》就是一部英雄反抗暴政的传奇。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是对社会生存状态的反抗;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最后忍无可忍才被逼上梁山,体现的是对腐败朝廷的反抗。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寄托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6. “推”这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浮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浮云笼罩青山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看到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遗憾和忧虑。 7. 通过老僧之喜衬托出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体现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还丰富了语境,说明还有人关心青山是否依旧。 8. (1) 喜欢 (2) 断绝 (3) 有人 (4) 写 9. 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10. (1)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2) 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11. 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十分赞叹。[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稗官野史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诸色人物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12. A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第一段就点明中心论点“以读文章的眼光读小说,往往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文心别有体会”,文章也是围绕此论点论述的。 13. 小语同学,你不必拘泥于每一回本身的故事情节,而应该从整体上考虑章回之间的关联。比如,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分别讲述了杨志和晁盖的故事,这两回在人物和情节上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第十五回和第十六回则讲述了部分梁山好汉的聚集,这是整个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所以,虽然每一回有各自的故事,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14. 示例:我选择《范进中举》进行分析。《范进中举》这篇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对比,展示了封建社会对读书人的压迫和毒害。在艺术表现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对胡屠户打范进的描写,以及范进中举后众人对他的态度的变化,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这种夸张的手法正是明清小说艺术表现上的巧思之一,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15. (1) ① 子女们烦麻雀(或:水珍奶奶赞麻雀) ② 水珍奶奶忆麻雀(或:奶奶老伴护麻雀) (2) 示例:文章的记叙顺序与《我的叔叔于勒》相似。《我的叔叔于勒》写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这一部分内容时,插叙了于勒的过去和全家急切盼望他归来的原因,为下文于勒跌入社会底层受到辱骂埋下伏笔;本文第⑧⑨⑩段也是插叙,解释了上文水珍奶奶笑着看麻雀和认真喂麻雀的原因,为后文麻雀“领”着她散步时看水杉树的情节作铺垫。 16. (1) 交代木槽的来历,写出木槽的精巧洋气,是麻雀们的天堂,突出水珍奶奶的老伴的细心周到,表现出老人的善良,以及他们对麻雀的喜爱。 (2) 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水珍奶奶喂麻雀的具体过程,表现她的认真庄重,突出她对麻雀的喜爱,同时表现水珍奶奶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愉快惬意的心情以及对老伴的怀念。 17. (1) “日程表”既是水珍奶奶的老伴根据麻雀吃饭规律写下的日程表,也指水珍奶奶的孩子们轮流陪伴水珍奶奶的日程表,更指为人行事应该有规有矩,知道如何规划,即心中的日程表。 (2) “麻雀”既是爷爷被拖拉机压住时唤起求生希望和对家的怀念的寄托;也是回到杭州后给爷爷带来快乐的玩伴,代表的是爷爷对生活的热爱;还是爷爷过世后,陪伴着奶奶的伙伴,寄托了奶奶对爷爷的思念;也指生活中一切令人心烦的事物,即心中的麻雀;更是像麻雀一样平凡普通却生活得欢欢喜喜的象征。 18. ①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从水珍奶奶看麻雀、喂麻雀,麻雀引水珍奶奶散步的情节可以看出人与自然间和谐共处的温馨与美好。② 在纷繁复杂的琐事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水珍奶奶的子女们厌烦麻雀的叽叽喳喳,为生活中的琐事烦心,水珍奶奶的开导让人豁然开朗。③ 善于在平淡中发现乐趣,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群麻雀和一家人的故事虽平平常常,但从水珍奶奶的老伴精心打造的洋气的木槽,水珍奶奶按时喂麻雀的认真可见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④ 关注老人、陪伴老人,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充满活力,就是老人最欢喜的样子。⑤ 为人行事要有规矩、有计划,心中要有日程表。(答出四点即可)19.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