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素能测评(一)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素能测评(一)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素能测评(一) 满分:130分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年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yù的。
“春节归故里,共话桑zǐ情。”当大红的灯笼挂起,春运大潮的序幕拉开,离乡打拼的“候鸟”们,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随着春节将近,有人回家的愿望与日俱增,有人则因有所顾虑而近乡情怯。其实,无论外面的世界是精cǎi还是无奈,家都是让自己放松身心的地方。与家人一起置办年货,就有了zhèng重其事的仪式感;              ,              ;与亲人一起忙一顿年夜饭,就有了阖家团圆的氛围感……
(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不言而yù(  ) 桑zǐ(  ) 精cǎi(  ) zhèng(  )重其事
(2) 把文中横线处补写完整,使之与前后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关。(2分)
(3) 文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与它相同的一句是(2分)(  )
A.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B. 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C.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D.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3)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      》)
(5) 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         ,         ”用云、日、雨、风层层推进,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后成为千古名句,常用来形容重大事情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 学校准备开展迎新晚会。下面是晚会主持词的开场部分,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4分)
小语:龙腾盛世辞旧岁,                  。
小文:在这万象更新、喜气洋洋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举办这场盛大的校园春晚。
小语:今晚,我们少长咸集,用歌声抒发喜悦,歌唱梦想。
小文:今晚,我们雅俗共赏,用舞蹈传递欢乐,诠释青春。
小语: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校长致辞,为全校师生送上新春的祝福。
(校长致辞)
小文:感谢校长的抛砖引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师生们的演出。
(1)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补全主持词开场白。(2分)
(2) 主持词有一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2分)

第二部分(50分)
(一) 名著阅读
4. 小语同学想就名著中的女性形象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请你帮忙完善表格中遗漏的信息。(7分)
篇名或主要情节 赏析角度 问题探究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1) (不与下面角度雷同)(1分) (2)关于乳儿成婚,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呢?(3分)
一打祝家庄时,她出阵迎敌,用两口日月双刀打败并活捉了王英;后被林冲捉住送往梁山。宋江主婚,将她嫁给了王英。 分析人物形象 (3)她是《水浒传》中的      (填绰号),请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她的性格:      。(3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9分)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唐] 许 浑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①。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②。
[注释] ① 夜烧云:夜里点起火把。 ② 鲁将军:指三国名臣鲁肃。
5. 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农事,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B.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C.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D. 磨镰霍霍割上场,妇子打晒田家忙。
6. 颔联的描写角度颇具匠心,突出了乡村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3分)


7. 有人评价此诗:“颈联开始,笔锋一转,至尾联,大气慷慨。”请结合后两联内容进行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1分)
愈白①进士刘君足下:辱笺②,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
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选自《答刘正夫书》,有删改)
[注释] ① 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② 辱笺:承蒙来信。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 孙叔敖举于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不敢不以诚答 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
C. 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 惟其是尔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9. 以下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本文节选自韩愈写给刘正夫的一封回信,从中能看出韩愈态度谦虚,感情真挚。
B. 关于提携后辈之事,韩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愤怒和无奈。
C.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书信中表示,写文章要多向古代圣贤们学习。
D. 韩愈认为,在为人为官方面要圆融开明,不要坚决提倡或坚决禁止人们做什么。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2) 师其意,不师其辞。

11. 在解答“为文宜何师”这个问题时,韩愈提出了哪些见解?请简要概括。(3分)


(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4题。(9分)
  [材料一]
时间 大事件 相关表述
2012年11月 中共十八大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1月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2017年10月 中共十九大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22年10月 中共二十大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结论
  [材料二] 近日,知名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带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的深情探索,以一部精心雕琢的作品重返公众舞台。
自2015年起,李子柒通过短视频创作走进大众视野。起初,她的内容围绕美食与田园生活展开,通过记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质朴传递给全球观众。随着创作的深入,李子柒的作品逐渐从关注自我生活延展到更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包括蜀绣、蓝染等中国传统技艺,逐渐成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海外颇具影响力。
李子柒的作品深受网友喜爱,很多年轻人通过她的视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频平台上占据主流的快节奏、碎片化风格不同,经过三年沉淀,本次新作李子柒选择延续了她特有的“柒式”治愈风格,依然以细腻的镜头、精致的制作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独特韵味,且愈加厚重,引人入胜。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他们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才能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从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到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海底发现巨量文物;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历史文化街区划定数量翻番、历史建筑确定数量增长,到系列图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深受读者欢迎、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海内外热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四梁八柱不断完善,成效日益显现,我国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兴盛,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12. 根据材料一,将表格中的结论补充完整。(3分)
13. 以下关于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完整构建框架。
B. 李子柒一直专注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现在又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回归。
C. 要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需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财富。
D.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才能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14. 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文学人物的品质至今熠熠生辉。请你从以下两位人物中挑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他的品质给我们的启示。(4分)
鲁智深(《水浒传》) 王徽之(王子猷)(《世说新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4分)
明 子
曹文轩
太阳即将落进西边的山谷,天空中,飞着一大群从郊外觅食而归的乌鸦。它们在空中“哇哇”鼓噪着,黑压压的一片,正往城中的一些安静的林子飞去。
明子一直注视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爷。他推着自行车,沿着马路边慢慢地往前走,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想停住向木匠问点什么,可是又没问。迟疑了一会儿,他终于骑着车走了。明子的目光便随大爷的后背挪移着。忽然,他跳了起来,对鸭子说了声“你看住漆板”,推过鸭子的自行车上了马路,并立即骑上,朝那位大爷追去。自行车依旧“呱唧呱唧”地响。追了好远,明子才追上那位大爷。他骑到大爷身边,很乖巧地叫了一声:“大爷。”大爷一扭头,见明子正冲他甜丝丝地笑,问:“你叫我?”“当然叫您哪,大爷。”“有事?”“您想找人做木匠活,对吗?”“你怎么知道的?我也没说。”“您这已是第三回来了。”大爷瞧着明子一副机灵相,心情很愉快:“你倒眼尖。”“大爷您心好,怕问了人家,人家答了话,您若不想做,心里觉得对不住人家。要不,您就是心里没底:就这些木匠,能把活做好?所以您就没打听。对吧,大爷?”大爷笑了:“你这小嘴!”他把车朝路边骑去。明子便跟了去。大爷下了车,明子也下了车:“大爷,您就做吧。”“就你?”“不,我哪能给大爷您做呀?我是等活的,不是干活的。干活的是我师傅。我师傅是有名的木匠,人家叫他三斧头,他光在这城里干活,就四五年了。只是现在天冷,活淡些,放在春天,大爷您请都请不来。今年春上,我们在东城做家具,一连三个月没有挪开窝。家具做好了放在那儿,没有不说活细的。这家没做完,那家就等着了。谁吹牛,谁是小狗子。大爷您做吗?”大爷犹豫着。
“您怕价高?”“多少?”“您说个价。”“还是你说吧。”“一组六十五块,管中晚两顿饭。不贵,他们都要七十块。谁骗你,谁是小狗子。”大爷拿不定主意,推着车往前走。明子紧跟相随,一路磨着,直磨到大爷掏出笔来,在纸上写了家庭住址,还画了一张线路图,并死心塌地要将一份很可观的活交给明子他们做。明子拿了住址,又将大爷送出去二十米远,说声“大爷,慢骑”,才往回骑。一路上,他很激动,把车蹬得飞快,并故意歪歪扭扭地骑。[甲] 那“呱唧”声,生猛地在黄昏里传播着。
鸭子还守在那儿等他:“有活了?”“有了。”明子把车还给鸭子,“我可能要过十多天才能到这儿来。想找我玩,晚上到我们的小棚子找。”说完,他收拾起漆板,将它们扔进包里,与鸭子又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
路边的木匠们都已走了。明子往车站走去。当他回头再瞥一眼路边时,突然发现一个小木匠还坐在树下,那几块已失去光泽的漆板还在马路牙上摆着。[乙] 他的一双大眼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饥饿的亮光。明子站住了一会儿,朝他走过去:“你还没走?”小木匠显然刚刚哭过,声音有点哑:“我再等等。”“天已黑了。”“我再等等。”“先回去吧。”“我再等等。”“还等什么呢?”过了一会儿,小木匠还是说:“我再等等。”明子看了看他,转过身去,还是往车站走。他感觉到小木匠从树下站起来,又停住脚步往回看。小木匠果然站起来了,目光里含着一种惜别,一种难过,一种无奈,望着明子。明子走过去。“也许我明天不来了。”小木匠说。“为什么?”“我要回老家去。”“你师傅让你回去?”“我等不到活。”明子不知向他说什么好。只是把头低下去。过了好一会儿,他弯下腰去给小木匠把漆板和那块招揽生意的牌子收起,送到小木匠手上:“回去吧。”小木匠接过这堆板子。“回去吧。”“我再等等。”明子转过身,大步朝车站走。当他穿过马路再回头望时,他看到灯光下的小木匠,又把那些板子一块一块地放开,然后又坐到了冰凉的地上,紧紧地蜷着身体,以抵御晚间的寒冷。
明子的鼻子酸了,并有泪水模糊住眼睛。看了很久很久,他突然大步走回街这边,一直走到小木匠的面前,将那张纸条递给他:“我等了一份活。这是这家的地址,你拿着。”“不,我不要。”小木匠突然哭了起来。“拿去吧。对你师傅说,务必要把那位大爷家的活做好了。”说完,明子朝车站跑去。“明子——”明子再也没有回头。 (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有删改)
15. 小说中的景物设计能让阅读者了解和理解故事主人公的生活环境。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16. 请在以下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词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甲] 那“呱唧”声,生猛地在黄昏里传播着。
[乙] 他的一双大眼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饥饿的亮光。


17. “延迟”是指在小说创作中作者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程,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拖延读者到达故事结尾的时间。文中多次写“大爷犹豫不决”和“明子往车站走去”,请探究这样写的目的。(4分)


18. 曹文轩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请结合评委会评价和颁奖词内容,回答问题。(6分)
评委会 评价 他“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1)文中哪个情形让你看到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请找出一处并简要概括。(2分)
颁奖词 内容 他“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 (2)今天的青少年读者能从少年“明子”身上汲取哪些“榜样”的力量?请结合内容谈谈。(4分)
第三部分(60分)
19. 作文。(60分)
  过年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与期待,如贴春联、放鞭炮、发红包、走亲访友、祭祖等;过年期间的一些忌讳则反映了人们对不吉利事物的回避,如忌打破东西、忌说不吉利的话、忌争执吵架、忌借钱讨债等。正因如此,长久以来,“大过年的,得表达祝福,避开忌讳”成为大家的共识,能有效化解某些不合时宜的事。时至今日,“大过年的”还多了一种幽默的语气,也成为一个原谅或妥协的借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下面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文章。
  任务一:写一件与过年的祝福或忌讳相关的事,力求事件典型,感情真挚。
  任务二:就与过年的祝福或忌讳有关的某些现象,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①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少于600字;② 文体不限;③ 不要抄袭或套作;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期末素能测评(一)
1. (1) 喻 梓 彩 郑 (2) 示例:与家人一起贴春联 就有了辞旧迎新的喜庆感 (3) C 2. (1)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 (2) 蜡炬成灰泪始干 (3) 人有悲欢离合 (4)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5)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3. (1) 示例:凤舞华年迎新春 (2) “抛砖引玉”使用不得体,可改为“精彩致辞”。 4. (1) 示例:体味诗歌情感 (2) 她只是个保姆,这个梦是不可能实现的,少爷成婚之日,被喊“婆婆”的应是他的生母。表明了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连梦中也念念不忘,也写出她内心的自卑。 (3) 一丈青 智勇双全(或:勇猛倔强、敢爱敢恨、性格刚烈、疾恶如仇) 5. B 6. 颔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乡村景色,视觉上写僧人从岭上归来的身影清晰可见;听觉上,隔着溪流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谐。 7. 颈联开始,诗人通过描绘耕作和祭祀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繁忙与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尾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期待和向往,使整首诗大气慷慨。 8. C 解析:“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中“具”都同“俱”,是“全,都”的意思。 9. D 解析:“在为人为官方面要圆融开明”错误,原文“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说的是在写文章方面,不是为人为官方面。 10. (1) 既有来问的,就不敢不真诚回答。 (2) 师法他们的用意而不师法他们的文辞。 11. ① 韩愈认为古代圣人、贤人的文章有值得学习的地方。② 强调要注重思想内涵的学习,而不是形式上的模仿。
[参考译文] 韩愈回复进士刘君足下:承蒙来信,指出我所不及之处,既受到您深厚的赏赐,又惭愧我确实如此,真欣幸之至!
大凡参加科考之人,都可以向那些已经及第的前辈求教,先及第的前辈对于后辈,如果见后辈到来,又怎能不报答他的诚意?来了的就接待,全城士大夫没有不是如此,而我不幸独有喜欢接待后辈的名声,名之所在,诽谤也就随之而来了。
既有来问的,就不敢不真诚回答。有人问道:“做文章应该师法谁?”一定郑重地回答说:“应该师法古代的圣贤人。”再问道:“古代圣贤人所写的书倒保存着,可文辞都不相同,应该师法谁?”一定郑重地回答说:“师法他们的用意而不师法他们的文辞。”又问道:“文章应该写得易还是应该写得难?”一定郑重地回答说:“没有难易,只要合适就可以。”就是如此回答,并没有一定引导他们这么做而禁止他们那么做啊!
1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持续出台政策并推进相关工作,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13. C 14. 示例一:选择鲁智深。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有许多体现其优秀品质的情节。例如,他为金氏父女打抱不平,展现出他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品质。在野猪林,他暗中保护林冲,防止高俅派人杀害林冲,体现了他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特点。鲁智深的这些品质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敢于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手,秉持正义和善良,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对待朋友要真诚,在朋友危难时刻不离不弃,以义为重。 示例二:选择王徽之(王子猷)。在《世说新语》中,王徽之有许多独特的行为表现出他的名士风范。如“雪夜访戴”,他在一个雪夜突然想起朋友戴逵,便前往拜访,经过一夜才到戴逵家前,却又不进门而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体现出他随性洒脱、不拘小节、注重内心感受的品质。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和功利,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保持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随性,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 15. 文章开头描述了一群乌鸦在傍晚时分觅食而归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即将入夜、略显孤寂的氛围。这种环境不仅为故事的发生设定了时间和背景,还暗示了明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一个充满竞争的城市边缘地带。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和真实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16. 示例一:选甲。“生猛”用来形容声音的强度和突然性。尽管“呱唧”声本身并不悦耳,但通过“生猛”一词,传达了明子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生猛”不仅突出了声音的特质,更反映了明子积极向上的心态,表现出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示例二:选乙。“饥饿”指的是心理上的渴望和急切需求。小木匠长时间未能找到工作,面对生活的压力,他对任何一丝机会都充满了强烈的期待。“饥饿”在这里还深刻反映了角色所处的困境和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17. 增强情节张力:通过延长决策过程,增加了紧张感和不确定性,使读者更加关注故事的发展。例如,大爷“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使得读者不断猜测最终的结果,增加了悬念。深化人物性格: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一步揭示了明子和大爷的性格特点。 18. (1) 小木匠夜晚仍在路边等待工作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处境艰难,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与哀伤。 (2) 机智乐观: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并利用智慧争取工作机会。同情心和无私的帮助精神:成功后不忘帮助同样处境艰难的小木匠。面对挑战的勇气:对待生活积极乐观,面对挑战不放弃,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19.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