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素能测评(二) 满分:13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20分)1. 下面是小语学习诗歌意象后得到的感悟,请完成后面的任务。(8分) 在梳理古诗词中的意象时,我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某种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遨游于诗海,品味一个个别具一格的意象,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如鸟雀翱翔于云xiāo;我们可以仰望烂漫的星空,感受那浩瀚chéng澈的天宇。温习知识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真是应了孔子的那句话:“ ” (1) 根据词语的解释,填入文中第一行“□”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 赋有(具有某一样东西) B. 富有(大量拥有)(2)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注明该词的词性。(2分)云xiāo ,词性为 。 chéng 澈,词性为 。 (3) 加点字“应”在语段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yīng B. yìng(4) 根据语境,语段结尾应该填入的句子是(2分)(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8分)酿泉为酒,酒成为迁客骚人的精神寄托。苏轼把酒问天,用“不应有恨,(1) ”(《水调歌头》)表面怨月,实则抒发因亲人无法团聚的惆怅。好酒的李白面对好友设下的盛大的饯行宴饮,没有一饮三百杯,而是“(2) ,(3) ”[《行路难》(其一)],连续的几个动作掩藏不住内心的苦闷抑郁。 读诗文,就是读美景,读自然,读人生。《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4) ,(5) ”;《湖心亭看雪》中用白描手法描绘一片洁白的冰雪世界的句子是“雾凇沆砀,(6) ,上下一白”。(7) 在《无题》中用浅显通俗的比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吟诵出“春蚕到死丝方尽,(8) ”来表达对爱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3. 下面是某城市厨余垃圾的有效利用流程图,请依据本图,把以下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4分) 第二部分(50分)(一) 名著阅读4. 请参照示例,在A、B、C三个文创产品中任选一个,写下产品解读。(必须写出相关人名、情节、人物性格、产品用途)(4分)示例:D. 人名:李逵。情节:李逵背母。人物性格:孝顺、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产品用途:是纪念币,有收藏价值。 5. 文学作品中常常充满“误解与真相”。请说说李逵与宋江之间有着怎样的“误解与真相”,并简析这样设置的作用。(3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2024·苏州工业园区西安交大附中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1题。(18分)[甲] 黄溪夜泊①[宋] 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②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③况复惊残岁,慰客④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乙]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⑤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调西京推官。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修论事切直⑥,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⑦。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⑧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虽台谏官⑨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 ① 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② 暂到:刚到,乍到。 ③ 非乡:异域,他乡。 ④ 慰客:迁客。 ⑤ 嶷(nì)然:指聪明的样子。 ⑥ 切直:切要率直。 ⑦ 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官名。 ⑧ 党议: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非议。 ⑨ 台谏官:官名。6. 甲诗颔联通过苍烟萦绕的万树、幽暗的峡谷、(1) 、(2) ,营造出了(3) 的氛围。(3分) 7.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 读书辄成诵( ) (2) 方是时( )(3) 于是邪党益忌修( ) (4) 亦必以是非诘之( )8.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徙”字有两个义项,上文中“徙扬州、颍州”中的“徙”字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① 迁移。《周礼·地官·邻长》:“~于他邑。” ② 调职。《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9.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 10.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正 士 在 朝 群 邪 所 忌 谋 臣 不 用 敌 国 之 福 也11. (链接课文)范仲淹认为古仁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请结合甲诗和乙文,谈谈欧阳修有没有达到“古仁人”的境界。(4分) (三)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4题。(9分)[材料一] 所谓碑刻,简单而言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文字或图画镌刻在石质材料上。完整的碑刻是碑座、碑身、碑额(有些甚至还包括碑亭)的组合体,兼具造型美和书法绘画艺术,因此碑刻乃是极具艺术性的历史遗迹。苏州城内遗有大量碑刻,据不完全统计可达三千余通,这些碑刻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按照内容划分,苏州碑刻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文化知识两类。[材料二] 苏州碑刻肇始于魏晋时期,尤以明清碑刻居多,但若论名气之盛,当属苏州碑刻博物馆所藏的四大宋碑,即《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四大宋碑特色鲜明,多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自然科学知识,也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科学认识的一座座高峰。社会各阶层都可以使用碑刻来传递信息。例如《罗君宗常基志铭》中记载了一个军户经商的故事;《元和县示禁保护沈丹桂堂碑》记载了一件有趣的“商标侵权案”;《苏州府约束踹匠碑》记载了官府和商人镇压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踹匠反抗压迫的经过。因此,这些碑刻也常常被史学界视为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最好证据。除却商人群体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中还收录了大量妇女、儿童、郎中甚至是农民的墓志铭,这些都是我们在正史列传中无法发掘的历史,但却因碑刻的传世而变得活灵活现。[材料三] 2022年6月10日至8月28日,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举办了展览“文正本苏人——范仲淹与苏州文庙府学碑刻拓片展”。展厅外是内敛含蓄却别有风韵的苏式园林,展厅内是以文字为素材的展览创作,书法帘随风摆动,仿佛穿越北宋,欣赏了一场大型文化盛宴。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探索表明,文物不能只是停留在博物馆内的摆件,在博物馆内坐等游客的观赏,不如馆方主动出击,做大传统IP(知识产权),主动“触网”,通过举办展览进行二次创作,激发文化活力,赋予文化新的记忆,并在各大平台做好宣传,赚足了网友的眼球,游客如堵。馆方要能抓住游客的需求进行文化创新,碑刻拓片本身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又是个拍照打卡风靡的时代,所以馆方就自我升级,营造了非常适合拍古风大片的氛围,在碑刻拓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与之相关的3D(三维)书本模型和垂下来的汉字诗词,发光的字帘和灯笼,随风摆动的书法等,“新奇的东西”既能吸引游客带动景区经济发展,又能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播,还能让大众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此,一箭三雕。苏州碑刻博物馆利用古代著名人物与现代国潮元素结合的思路来举办展览,碑刻拓片为底色,泼墨以范文正公的故事,再加上国潮元素为点染,让文物“活”起来,满足更多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喜好,无论是钟爱碑刻和字画的人还是热爱摄影的人,都自然地被吸引,这也有助于碑刻文化的传承与传播。12.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苏州碑刻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根据完全统计共有三千余通。B. 四大宋碑都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自然科学知识,是古代自然科学认识的高峰。C. 在碑刻中,可了解到军户、商人、妇女、儿童、郎中甚至是农民的信息。D. 碑刻拓片本身的吸引力使得无数游人来到了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打卡。13.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一座座碑刻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这些碑刻的价值。(3分) 14. 如何让苏州碑刻由“高冷”走向“鲜活”,苏州碑刻博物馆和央视的举措值得借鉴。请结合材料三和链接材料,说说二者创意的共同之处。(4分)[链接材料] 央视节目“古韵新声——七夕”中的一段舞蹈,运用现代科技,让一幅《天文图》从古时踏光而来,演绎了一番独特的风景。舞蹈从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天文图——宋代天文图碑刻(拓片)中北斗七星的图案引入中国传统“魁星点斗”的动作元素进行提炼,加以创作,用艺术化手段展现出古代读书人拜魁星的风俗。节目中引出舞蹈的石刻天文图,正是苏州碑刻博物馆的馆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6分)是谁站在春风里沈轶伦① 起风的时候,我想到童年那阵风。② 那阵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上学的时候都感到后背有推力。回到家,爸爸站在阳台上,对房间里的我说:“快来放鹞子呀!”③ 我走到阳台上,风用我的头发蒙住了我的眼睛。爸爸递过来一只塑料袋,让我握着它的拎手,感受风的力气。风,就像游戏场上的小霸王一样,一下子被我们的新玩具吸引了。它什么都不顾了,也不去吹树了,也不去吹路人了,马上来争夺。我甩着头发,睁开眼睛,和爸爸两个人各执塑料袋的一只拎手,与风拔河。塑料袋被风灌满,鼓鼓囊囊像一面帆,像有一群活物躲在里面乱钻。我们一起松手,风立刻裹着它的战利品跑远了。④ 塑料袋在风里打转、舞蹈、忽上忽下,几乎要落到地面,旋即又飞扬起来。我们目送它越来越远,变成空中一个小小的斑块。⑤ “你难道没有放过真正的风筝吗?”在乡野长大的朋友问我。⑥ “没有啊,我没有放过风筝。”我说。⑦ 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没有放过风筝,没有在田野里打过滚,没有爬过树,也没有在河流湖泊里游过泳。所以我总记得童年那阵风,以及向来沉稳的父亲忽然而至的童趣。⑧ “那你们是怎么长大的呢?”⑨ “在房间里玩玩具,后来是看电视、电脑。总之,是在室内。”⑩ 看到朋友摇着头,我像要挽回什么形象那样地补充说:“所幸,我还有阳台。”11 那个阳台成了我距离真实世界最近的观测点位。夏天的时候,雷雨砸在栏杆上,扬起一阵灰尘的气息。秋天,楼下行道树的落叶会被吹上来,落下金色和艳丽的红,也落下种子——不然怎么解释我们的花盆里长出了我不认识的野草?自然,野草不会承认自己是野草,它们奋力拔节,和一切被人类认为昂贵或者正宗的植物一样,扎下根去,然后拔节。12 我在阳台上种豌豆和青菜,也在阳台上养西瓜虫和蚕宝宝。学校的老园丁捉到过一只小白鼠,把它送给了我。我把它养在阳台上。但后来它不见了。关着它的纸盒子上没有被咬出洞,盖在纸盒子上的石头也没挪过位置。这真是个谜。13 也许我早就知道答案了,因为一只野猫曾从我家栏杆上踮着脚尖悄无声息走过。我在窗内做功课,它看看我,我看看它。我略动一动,它就动一动。我站起来,它纵身一跃跑了。14 祖父母曾经一度每天定时定点在阳台上撒一把米。久而久之,一群麻雀会定时定点聚集在我家阳台上。那一小方天地由此丰富起来,它有常住居民——花盆里的植物和花盆里的虫;也有访客——来来往往的动物和飘来复去的种子。阳台让我理解鲁迅的百草园,也让我能推测萧红玫瑰花开的后园。很多次,我都觉得它是我的魔术柜,推开阳台门,我就可以通往另一个王国——或者,它是神奇的书桌抽屉,可以在无垠的宇宙里充作飞船驾驶舱。15 大约是在放飞塑料袋的那个季节,我和爸爸说,既然麻雀每天都来,那我们给它们做个窝吧——其实就是一只钻了孔的空鞋盒,我们把它塞在晾衣架的上方。果然,很快那里头有了声响。我在窗内念书,看到鞋盒小孔上,时不时露出一只褐色的小脑袋。天气变暖的时候,能看到麻雀夫妇结伴回来。在由水泥浇筑的民居森林里,我也终于可以对诗歌里“春光入户时,燕子衔泥来”的田园场景有了具体的想象。16 父母呼唤我过去看。我轻轻打开鞋盒,闻到一股鸟毛的味道。短短一两周的工夫,原本空空如也的鞋盒里装满了草,成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微观世界,它是暖的。中间是一窝刚出壳的雏鸟,它们闭着眼睛乱叫,下意识拍动着没有羽毛的翅膀。蓝紫色皮肤下,小小的心脏搏动清晰可见。我拿起一只放在手心里,它也是暖的。17 “不可以去碰的,你知道吗?”朋友听到这里打断我,“沾染了人的气味后,它们的父母会不要这些小鸟的。”18 是吗?我并不知道啊。我也没有办法坐时光机去警告童年的自己了。我记得我们把那只鞋盒盖好盒盖,平放在阳台搁板上。第二天早上,我们再去看时,盒内的草上凝结了露水,色调暗淡,仿佛它们自己也知道被遗弃了。雏鸟一只也不见了。那一晚,到底是麻雀父母带走了它们,还是野猫悄无声息上来果了腹?19 几十年过去了,我还会不断在梦里走上楼梯,走进这间房,走过去推开阳台门,我又一次站在阳台上。又是春天了,风好大。20 我们俯视一只小小的鞋盒,它被一根一根的草填满过,从空空四壁变成了小窝。那间小屋里,也曾被填满我们视若珍宝的东西和一桩又一桩小事,从一间空房成为一个家。然后,我们搬走了。我们都不在的时候,野猫大概还会如常上来吧,像吃掉老鼠和雏鸟一样,它踮着脚尖过来,吃掉了我的影子、我的回忆,吃掉了我的时间。21 春风有信,年复一年会来。它是永恒的贪玩的孩子,裹挟吹起它感兴趣的一切。我却不能重新站在阳台上,不能重新变成一个和风玩耍的小人,不能再去放飞一只塑料袋。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5. 作者说“所幸,我还有阳台”,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童年的“我”在阳台上做过哪些事情。(3分) 16. 文章第③段通过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风的力量。请你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各写一条赏析性批注。(3分) 17. 小语同学给下面的句子做了朗读设计,请你分析这样设计的原因。(提示:“.”表示重音;“ˇ”表示停顿;“^”表示连接)(4分) 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没有^放过风筝,没有^在田野里打过滚,没有^爬过树,也没有^在河流湖泊里游过泳。所以ˇ我总记得童年那阵风,以及向来沉稳的父亲忽然而至的童趣。 18. 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3分) 19. 这篇文章缺失了结尾段,下面两段文字,哪一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本文的结尾?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甲] 愿那对麻雀后来再建新窝;愿雏鸟饶恕我无心的过失;愿春风再来的时候,每样东西都能再次找到合适的地方。让那被春风偶然吹起、偶然落入我们花盆的种子,偶然再发芽吧。 [乙] 春风再起,我站在时光的交汇处,心中涌动着对童年的怀念。那些与风相伴的日子,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春天。 第三部分(60分)20. 作文。(60分) 学会整理情绪,哪怕遭遇挫折,也可怡然处之。不能较好地整理情绪,则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请以《 情绪》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讲述故事,或发表见解。 要求:① 在横线上填写“观察”“认识”“调整”“接纳”“表达”中的一个词;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期中素能测评(二)1. (1) A (2) 霄 名词 澄 形容词 (3) B (4) B 2. (1) 何事长向别时圆 (2) 停杯投箸不能食 (3) 拔剑四顾心茫然 (4) 浮光跃金 (5) 静影沉璧 (6) 天与云与山与水 (7) 李商隐 (8) 蜡炬成灰泪始干 3. 示例:某城市对厨余垃圾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通过就地资源处理,化为肥料;二是经分类收运后,进行集中生化处理,制成肥料,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残渣则填埋处理。 4. 示例一:A. 人名:武松。情节:武松打虎。人物性格:有勇有谋、崇尚正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产品用途:是扇子,可以用来扇风。 示例二:B. 人名:鲁智深。情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人物性格: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产品用途:是水磨禅杖的复制品,军事迷、兵器迷可以用作收藏。 示例三:C. 人名:林冲。情节:雪夜上梁山。人物性格:有勇有谋、安分守己、隐忍。产品用途:是游戏卡,小朋友用来玩,寓教于乐。 5. 《水浒传》中李逵听一老儿说宋江强抢民女,火冒三丈,回到梁山砍倒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当众指着宋江的鼻子大骂。当宋江和李逵一同来到那老儿庄上当堂对证,才搞清楚原来是有人冒充宋江为非作歹,李逵真诚道歉。设置此情节作用是造成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跌宕起伏。 6. (1) 明亮的月亮 (2) 悲哀的猿猴 (3) 苍茫(或:辽阔、凄清) 7. (1) 就、总是 (2) 这 (3) 更加 (4) 责问 8. ② 9. 欧阳修评论时事切要率直,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 10.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11. 欧阳修达到了“古仁人”的境界。① 甲诗中“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表达了欧阳修被贬谪之后的豁达,能体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② 乙文中欧阳修出使河东时发现百姓赋税过重,奏请朝廷作了减免,这样的事情有十几件,可见他忧民的情怀。③ 乙文中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被罢官,欧阳修慨然上疏为其鸣不平,也因此被贬官,可见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乙参考译文] 欧阳修幼年时就聪敏过人,读过的书立即就能背诵。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举行进士考试,欧阳修列为礼部会试第一名,被任命为西京推官。庆历三年,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变更,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评论时事切要率直,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他)奉命出使河东,赋税征派过重,百姓负担不了的,他奏请朝廷作了减免,这样的事情有十几件。出使河东回京以后,又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被罢官,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气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免,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调到扬州、颍州。欧阳修平生与人畅所欲言没有什么隐瞒的。等到在二府任职,即使是台谏官议论国事,他也一定用是非来诘问他们,因此招致怨恨,越来越多。12. C 解析:A项,“根据完全统计”说法有误,应是“不完全统计”;B项,“都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说法有误,应该是“多以图表的形式记载”;D项,碑刻拓片本身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应该是“进行二次创作,激发文化活力,赋予文化新的记忆,并在各大平台做好宣传”使得无数游人来到了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打卡。 13. 使人感受传统书画艺术之美;使人领略古代高超的自然科学造诣;为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等研究提供了证据;使人了解古代苏州普通民众的事迹。 14. 都进行了二次创作,前者营造出一场文化盛宴的氛围,后者以舞蹈形式展示;都运用了现代科技,前者有3D技术和灯光的运用,后者也有各种灯光的运用;都融入了古代文化元素,前者融入了范文正的故事,后者引入了拜魁星的风俗。 15. ① “我”和爸爸在阳台放塑料袋;② “我”在阳台种豌豆和青菜,养西瓜虫和蚕宝宝,以及养小白鼠;③ “我”和爸爸在阳台用鞋盒给麻雀做了个窝。 16. 示例: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大;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和父亲在阳台放塑料袋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17. 三个“没有”和“也没有”重读,强调了生长在城市里的“我”缺失了童真童趣,在它们的后面“放过风筝”“在田野里打过滚”“爬过树”“在河流湖泊里游过泳”轻读,体现出这些童趣的平常,“所以”后面停顿,引出并强调后面的内容。 18.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回的遗憾和感慨,对童年时光的珍视和怀念。 19. 示例:甲段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甲段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让那被春风偶然吹起、偶然落入我们花盆的种子,偶然再发芽吧”与文章标题相呼应。 20.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