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云南省初中毕业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模拟练习卷1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1.跟着课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段多么神奇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限制,一起去游览鲁迅的故乡——绍兴。下面是“绍兴文旅”公众号发布的文字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①绍兴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河街水巷交织如网,大小古桥星罗棋布。②游绍兴,最好是在雨天。烟雨朦胧中,坐上摇曳的乌篷船,穿梭在蜿蜒的河道里,看艄公揖桨摇橹,听水声潺潺(chán),感受喧嚣和疲惫戛然而止的美妙,是那样的惬意。③当暮色降临,两岸亮起的万盏灯火,与河水交相辉映,筑成壮丽的色彩斑斓的灯海,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在这样的夜色里,蓦(mò)然回首,某一瞬间仿佛走进了历史千年的褶皱里,你会发现,就在这里,这一叶载(zài)满两岸烟火的小船,也曾载过多少文人雅士的沁人墨香,见证过古城多少人情事故和历史的更迭,但绍兴古城的魅力,却始终在这一水一纹中,随波流转,千古不息。④绍兴,还是绿茶之乡。这里有茶叶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到宋朝时,此处便有了名冠天下的龙井绿茶、日铸(chóu)雪芽……来绍兴,必然要体验当地的茶文化。绍兴人品茶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追求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全过程。绍兴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1)文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潺(chán)B.蓦(mò)C.载(zài)D.铸(chóu)(2)文中加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嚣B.褶皱C.人情事故D.名副其实(3)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蜿蜒B.追溯C.戛然而止D.叹为观止(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绍兴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B.一杯茶对于绍兴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C.一杯茶对于绍兴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D.对于绍兴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2.下列在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有两座最美的小城,一座是湖南的凤凰,一座是福建的长汀。( ),长汀却一直无缘相见。暮春时节,终于有机会与几位朋友一起同游长汀,自然欣然前往。A.很多年前就去过凤凰B.凤凰很多年前就已去过C.离去凤凰已经有很多年D.多年前凤凰就曾去过3.根据要求完成诗词默写。古诗是一首首声音悲切的“古琴曲”。白露既降,天气转凉,(1)“ ,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思乡之心不言而喻;重阳已至,都城沦陷,(2)“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战后故园之景浮现眼前。古诗还是一曲曲昂扬向上的“交响乐”。李白面对人生的困境,发出了(3)“ , ”(《行路难(其一)》)的积极之音;李贺明白战争的残酷,却高诵(4)“ , ”(《雁门太守行》)的舍身爱国之情;苏轼中秋之夜,与弟分隔,仍吟诵着安慰天下所有离人(5)“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旷达之歌。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4.下面是某校社团关于“线上学习”的专题调查表,该表在设计和语言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两处,阐明问题并加以修改。题号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1 你喜欢哪种学习方式? A.线上学习 B.线下学习2 你认为线上学习的优势是什么? (可多选) A.学习方式灵活 B.有利于多媒体交互教学 C.及时性强 D.可供个人支配的时间增多 E.其他3 你认为个人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可多选) A.不能很好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B.受到硬件的制约 C.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D.学习环境存在差异性 E.其他4 针对以上调查问题,你觉得线上教学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务必写出2条)5.前七篇写作者 时代在故乡 的见闻和 的情景;《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后三篇写作者 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 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 经历。6.经典名著中从来不缺少正义,有多少人为正义而战,又有多少人为正义而捐躯。 《西游记》便是一趟正义之旅,师徒四人便是正义的化身……正义无处不在,需要用心体会。阅读下面备选名著,你是否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请任选其中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50字)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海底两万里》7.请用正楷字体抄写下面这句话。8.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笔画横轻竖重,撇捺出笔劲利。 B.笔力浑厚强劲,气势庄严雄浑。C.结构阔大端正,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D.从总体上看,作品刚健而娟秀,飘逸而灵动。三、阅读(共32分)9.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写景做铺垫。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词人都没有留意到,秋天北方的大雁已经奋翅南飞。C.上片描摹出一幅大雁南飞、寒风呼啸、战马嘶鸣、暮霭沉沉的边塞风光。D.下片转为抒情,集中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建功之志,暗含对朝廷的不满。(2)请分析词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10.你准备借鉴郦道元写景名篇中的内容和写法来丰富主持词,阅读【甲】【乙】两文,疏通文意,获得启示。【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 三峡》【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水经注 江水》(有删改)(1)巧借锦囊释字词。发现疑难 巧用锦囊 解决困难至于夏水襄陵 查找词典法①冲上、漫上。②举,昂。③高。④除去,扫除。⑤成就。⑥同“骧”,驾车的马。 A襄: (填序号)清荣峻茂 根据语境推断 B荣: 虽途经信宿 课内迁移法: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虽: 莫得究焉 成语联想法:寻根究底 D究: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3)【甲】【乙】两文在结尾分别引用渔者歌和行者谣,这对状写三峡和黄牛滩有何作用?(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深刻领悟读书与行路之乐,你将拟以“爱我中华,情系鹤城”为主题,制作鹤城风光宣传片。在编辑文案时,你可以引用哪些诗句更好地展现家乡的魅力。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邹翔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甲】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③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乙】“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对于青年人来说,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也当有黄钟大吕;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在科研一线创新竞进,聚力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在工厂车间苦练本领,立志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体育赛场顽强拼搏,矢志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将下面两段材料作为论据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A.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B.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3)本文论证严密,富有感染力,阅读②~⑤段,说明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12.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哥的春天章丽①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名叫闸山。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闸山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到了春天,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仿佛一夜之间便染红了山,染红了天。如果是早起上山的话,还能看到那些娇艳的花瓣上饱噙着昨夜的露珠。②二哥家就住在闸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他兄弟姐妹六个,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十五岁那年,二哥初中毕业,便跟着做木匠的父亲学起了木工手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中,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打磨声中,在漫天飘舞的刨花飞屑中,那一根根粗糙笨重的木头,在二哥的手中变得越来越轻巧,越来越精美。③有一天,父亲带着二哥去一户人家做活。父子俩挑着工具走在田埂上,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咱到人家去干活,一定要好好干,不然对不起自己的手艺,也对不起人家称你一声师傅。”父亲说的这句话,二哥记了半辈子。④上世纪80年代末,不甘于在农村做一个木匠的二哥,带着板凳、锯子、斧头,还有父亲给他的十块钱和殷切嘱托,只身前往县城,在离县城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处房子。那房子本是闲置的牛屋,二哥将其修葺一新,开了一个农具店。⑤如果说此时的二哥是闸山上那待开的映山红,那么,一冬的沉淀酝酿了恰好的花期,他所等待的只是春天的绽放。⑥从前的农民耕田种地多离不开农具,但很多农具并不好用,譬如犁田所用的犁头,笨重又难用。二哥听说河南有一家工厂生产新型犁头,便不远千里前去取经。⑦经过学习,二哥很快掌握了制作犁头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反复钻研改进,最终发明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犁头。二哥的犁头,一度成为巢湖地区独一无二的农具产品,二哥甚至给他的犁头设计了商标。⑧为了宣传他的新式犁头,二哥别出心裁,拿起毛笔,在大白纸上写下了一张张宣传单。他白天干活,晚上就骑着自行车前往一个个乡村,在沿街的电线杆上张贴宣传单。⑨有一天晚上,二哥跟往常一样,带着他自制的宣传单,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二哥去的村子要经过一段山路。微弱的月光下,崎岖的山路像是一条银白色的河道。路旁的山林隐匿在了沉沉的暗影里,一切白天赋予山林的色彩统统变成了黑色,与夜色混成一片,看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⑩远处隐约传来一阵豺狼叫声,让孤身一人骑行在山路上的二哥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可偏偏这时自行车链条掉了。借着模糊的月色,二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安好链条,忙不迭地朝着更深的夜色中骑去…… 二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全县各个乡村,完成了他的宣传目标,也打响了他进城后的第一枪。 后来,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推进,耕牛犁田逐渐被拖拉机和耕田机所取代,很多农具店的生意每况愈下,纷纷倒闭。二哥的农具店也未能幸免。 生活,就是这样造化弄人,它能让你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荣耀,也能让你品尝失败甚至绝望透顶的滋味。但有的人就是这么奇怪,无论他经历了什么,他的心里对梦想的渴望,都不曾销蚀。 于是,不服输、不认命的二哥,带着梦想又一次选择了出发。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首都北京。那年,他三十九岁。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二哥揣着三千块钱,坐上了北上的列车。到北京后,为了节省开支,二哥花了154块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白天骑车穿梭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寻找商机,晚上就睡在地下通道里,有时就干脆睡在马路边的老树下。 凭借精湛的木工手艺,加上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还有种种鲜为人知的艰辛和无奈,二哥在北京城度过无数个寒冬后,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春天。 和千千万万的追梦人一样,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让梦想离现实更近一点,二哥一次次地走出家门。而正是有许许多多像我二哥那样的普通人,逐梦于他乡,放眼于未来,才有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江大河。(1)结合文章,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结合全文,赏析下面的句子。微弱的月光下,崎岖的山路好像是一条银白色的河道。路旁的山林隐匿在了沉沉的暗影里,一切白天赋予山林的色彩统统变成了黑色,与夜色混成一片,看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二哥的人物形象。(4)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追梦人”的理解。四、写作,任选一题(共40分)1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在《背影》中,通过细微小事表现了浓浓的父子情。回首过去,你是否会发现那些习以为常却又被忽略的爱。请以“于细微处发现爱”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14.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为了给生病的儿子换健康的肝,暴走数月减肥;一名曾在武汉服役的老兵,在新冠疫情后,装上自家的蔬菜,驾车连夜“逆行”送往武汉;一名装修师傅时隔半月,又特地赶到装修地补上了忘掉的一颗螺丝钉……其实,在每个人心目中最贵的东西都不一样,你心中最贵的是什么呢? 请以“人生最贵是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需先补全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2025年云南省初中毕业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模拟练习卷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小题)题号 2 8答案 B D一.综合读写(共3小题)1.(1)D(2)C(3)C(4)B 2.B3.(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二.综合读写(共5小题)4.下面是某校社团关于“线上学习”的专题调查表,该表在设计和语言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两处,阐明问题并加以修改。题号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1 你喜欢哪种学习方式? A.线上学习 B.线下学习2 你认为线上学习的优势是什么? (可多选) A.学习方式灵活 B.有利于多媒体交互教学 C.及时性强 D.可供个人支配的时间增多 E.其他3 你认为个人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可多选) A.不能很好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B.受到硬件的制约 C.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D.学习环境存在差异性 E.其他4 针对以上调查问题,你觉得线上教学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务必写出2条)5.童年 绍兴 受教育 青年 南京、日本 教书6.示例一:我选择《红星照耀中国》。书中领袖胸怀正义,彭德怀看到大地主拒绝饥民要求平价卖米时,挺身而出,带领农民攻打大地主的家,是正义的力量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示例二:我选择《水浒传》。《水浒传》中,“义”是联结梁山众人的精神纽带。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宋江的“济弱扶贫”,柴进的“轻财好施、扶危济困”等,都体现了正义。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正义的力量。示例三:我选择《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是一位正义感十足、勇于反抗不公的英雄。他利用海底打捞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深陷苦难的民众,支持被压迫的民众为正义而战。他是正义的化身,他追求自由和正义的行为深深感染了我。7.闲敲棋子落灯花 8.D三.古诗词赏析(共4小题)9.(1)B(2)画线句展现了塞外景象的肃杀、苍凉,突出了风景之“异”,表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暗含作者的惆怅伤感之情。10.(1)A.①;B.茂盛;C.即使;D.探究。(2)①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②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在黄牛滩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3)不同点:【甲】文“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各具特色。【乙】文围绕黄牛滩和南岸山石来写,“南岸重岭叠起……人黑牛黄成就分明”,突出黄牛滩江湍纡回或水路纡深的特点。(4)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11.(1)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2)[甲]B[乙]A(3)先提出中心论点,分别从”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早立志,还要立大志”“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等方面进行了论证,②和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12.(1)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描绘出“我”的家乡闸山上,只有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得娇艳的美景,令人产生向往之情;为下文叙述二哥的故事作铺垫,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①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二哥说的一句话,表现了父亲善于教育子女、做事认真、敬业。②景物描写,运用比喻修辞,写微弱的月光下闸山山路的崎岖和路旁山林的昏暗,渲染阴森的气氛,突出二哥“追梦”之路的艰辛。(3)示例:我们要像二哥一样,学好本领,掌握好技术,不断创新创造,勤奋好学,有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做个“追梦人”;在失败和绝望面前,要有不服输、不认命,心存梦想,时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要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智慧,敢于迎难而上。(4)二哥自己钻研工具聪明能干、手艺精湛;勇气非凡、富有智慧;二哥不服输、不认命,是坚持不懈的“追梦人”。四.作文(共2小题)1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例文:于细微处发现爱生活中,我们总在寻找爱的踪迹,却往往忽略了它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那一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存在,它原来就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冷到了极点。考试的失利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让我喘不过气来。我低着头,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家的楼下。我抬起沉重的脚步,缓缓地走上楼梯。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痛得让我无法呼吸。终于,我站在了家门口,却迟迟不敢伸出手去敲门。我担心,担心父母会责怪我,担心他们会对我失望。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门突然开了。映入眼帘的是母亲那张略显疲惫却充满关切的脸庞。她看到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温柔所取代。“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冷不冷啊?”她一边说着,一边接过我手中的书包,把我迎进了家门。我低着头,不敢看她的眼睛,生怕她会从我眼中读出那份失落和沮丧。然而,她却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我的异常,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坐下。“饿了吧?我给你热点饭。”说着,她便转身快步走向厨房。我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不一会儿,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走到我面前,轻声说道:“快吃吧,吃完早点休息。”我接过饭碗,心中五味杂陈。每一口饭都像是嚼着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爱就在这里,就在这一碗热腾腾的饭菜里,就在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吃完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母亲那温柔的脸庞和关切的话语。我终于明白,原来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存在。14.省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