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初中毕业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模拟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云南省初中毕业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模拟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云南省初中毕业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模拟练习卷2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寻常的一花一木背后,都承载(zài)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诗经》的时代开始,草木就用于起兴和借喻,被历代文人赋予各种各样的寓意和象征。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每一回出现的植物种类都超过10种以上。曹雪芹善于以花喻人:宝钗是牡丹,湘云是海棠,探春是杏花,黛玉是木芙蓉。这些花木与人物的地位、性格、气质乃至命运一一 ,且都能在前代的诗文中找到依据。
文学之外,作为先民衣食和医药的 ,植物又与中医、农业、园艺、民俗乃至文明交流等诸多领域都 。蒌蒿(gāo)传说可解河豚毒,“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其实是一道绝顶美食。“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蓼蓝曾是我国重要的染蓝植物,而它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部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史。“分(fèn)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独许染家知”,鸭跖草染成的颜色既青且轻,所以古人用来画灯,由它制成的胭脂(zhī)名叫“夜色”。
如果以某种植物作为考察对象,将它在历代典藉中的资料加以梳理,便会发现身边一株不起眼的野草,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一首诗,并由此进入传统文化的一个媒介或窗口。你会发现经由植物重新编织起来的,是一个姹紫嫣红、古典诗意、 的世界。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zài)
B.蒿(gāo)
C.分(fèn)
D.脂(zhī)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予
B.兴衰
C.典藉
D.姹紫嫣红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应 根源 一脉相承 津津有味
B.照应 来源 一脉相承 妙趣横生
C.对应 根源 息息相关 津津有味
D.对应 来源 息息相关 妙趣横生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义重复
B.成分残缺
C.搭配不当
D.语序不当
2.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 , ; ; 。这就是,每六十年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奇观。
①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
②有时逢太阳将落,余晖会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
③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
④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
⑤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换
A.③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②③⑤④
3.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九(3)班将开展“青春逢盛世,奋斗当自强”的主题班会,为此班长写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古时文人路,生不逢时多。”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①   ,   ?”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与无奈。但命运虽不济,他们仍能自强不息。“②   ,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沧海扬帆执着追求理想的自强不息;“③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凭借美酒重振精神的自强不息;“④   ,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兼济天下的自强不息;“⑤   ,   ”(《水调歌头》),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予普天下人美好的祝愿的自强不息;“⑥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报国之心不减的老而弥坚的自强不息;如今,我们青春逢盛世,更应持“⑦   ,   ”(李商隐《无题》)的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奏响时代强音。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4.近日,学校开展“弘扬敬老美德,当新时代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你所在的小组将去附近一所敬老院,请你参加下面的筹备活动。
【活动一】请为本次活动另外拟写一个标语。
【活动二】请为本次活动设计几个环节。
环节①:办一期关于“孝亲敬老”的黑板报
环节②:   
环节③:   
环节④:   
环节⑤:到本地敬老院开展慰问。
【活动三】请你作为组长,向小组成员展示雷锋精神的关键词。
5.前七篇写作者    时代在故乡    的见闻和    的情景;《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后三篇写作者    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    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    经历。
6.鲁迅儿时喜欢描摹的《西游记》人物绣像,其中不乏智者形象。假如以“智”为主题制作名著人物绣像册,你会推荐下列名著中的哪一位人物?请说明理由。
《水浒传》
《红星照耀中国》
《海底两万里》
7.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你也一定结交了不少新朋友。学校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活动。
【交友之道】古语有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请将“心”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8.如图“书”字的书体顺序依次是 (  )
A.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B.楷书 篆书 隶书 草书 行书
C.隶书 篆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D.篆书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三、阅读(共32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1)诗中第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本诗中“玉蟾清冷桂花孤”与《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的“斫去桂婆娑”都写到桂树,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10.阅读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期年:一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执策而临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反以报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3)结合语境,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②【乙】文中“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的原因是“   ”。
(4)结合文本,谈谈甲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乙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1.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①“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惟一的解药。”年关之时,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②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抑或是_____。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③《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受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④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指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合为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⑤“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⑥“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事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从学过的课文或课外名人故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据,填写在第②段的横线上。
(3)阅读第⑤段,梳理这一段的论证过程。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老罗师傅
①老罗师傅是位送水工。我也记不清老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我们小区送水的,他好像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甲】
②瘦瘦高高的老罗木讷寡言,河南人,见人只是嘿嘿一笑。因为种田难以支撑儿子上大学的开销,年过半百,进城打工。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的信息知之甚少。人们也不知道老罗公司的名称,每次见水桶快见底时,只要拨打老罗永不关机的手机,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老罗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揩一把汗,穿上塑料鞋套,将一桶“阿依苏”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交接十二元水费,拎着空桶,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有时家中临时有事,锁门不在,老罗便会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收费。【乙】
③炎热的夏天来了,小区时不时会陷入“水荒”。老罗解释道,天热,山上的泉眼越来越细,取水的人越来越多,拉水车每次都需要排好长时间的队,小区也疯传老罗他们公司的水以次充好。山上的泉眼终于干涸了,纯净水取代了矿泉水,价码也从一桶十二元降成一桶十元。
④小区的住户纷纷议论纯净水的水质,有沉淀了,出异味了,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人们也很快接受了老罗送来的纯净水,日子便又重回往日的平静。【丙】而老罗依然沉默寡言,依然及时送水,依然嘿嘿一笑。要说老罗送水有何不便,就是每次送水大家要提前备好十元零钱,老罗不习惯用移动支付。于是,有人调侃了:“老罗,我教你微信支付吧。”“老罗,再用现金支付就打折。”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浓河南口音回一句话:“不中,小区里老人多,用现金支付习惯,不麻烦。”
⑤老罗默默地送水,日子也静静地流淌。直到有一天,老罗的电话突然关机了,这可是从未出现过的状况,人们纷纷猜测和抱怨。【丁】不久传来消息,老罗心梗,已经走了。这么突然!想想他的质朴和憨厚,想想他的尽职和尽责,大家叹息,好人一个。
⑥老罗一走,大家只好按着水桶上的电话订购纯净水。一日,我打电话订水后,来了一位头戴棒球帽、挂着耳机的年轻人,二十来岁,很帅,很酷。我想以后就要和这位小师傅打交道了,便主动索要他的电话号码。小伙子头也不抬,“水桶上有电话,订水和公司联系。”我有点儿尴尬,不过这只是变化的开端。一次,打电话订水后,因家中临时有事锁门外出,回来时门口却没有水桶。第二天,在小区碰到了小伙子,问起此事,他好一顿数落,抱怨我让他白跑一趟。还说以前都是老罗师傅替我们垫资,自己不会那样做的。
⑦小伙子还规定了送水的时段,上午A区,下午B区,不再随叫随到,几乎一夜之间,小伙子站在了舆论风口:送水不及时,态度生硬,只通过微信收费,老人们感到非常不便。不久,公司又开通了二维码订水,只需在平台上付费订水并填写地址,然后排队等候。人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送水方式。
⑧从此,除了偶尔在小区照面,碰见小师傅的机会少了,生活也再度回归平淡。只是偶尔还会忆起憨厚的老罗,他在楼道里晃动着瘦高的身形,剪开熹微的光影,扛着沉甸甸的水桶缓步走来。可是又有谁想过老罗师傅曾经在心里想过些啥呢?
⑨老罗走了,和老罗一起走的,还有他的时代。
(1)文章多次将老罗师傅与小师傅进行对比,请在下列相应处补写情节,并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
老罗师傅 小师傅
老罗手机永不关机,随叫随到。 拒绝“我”索要电话号码的请求。
①    不把水放门口,抱怨让他白跑一趟。
不怕麻烦,为方便老人,用现金支付。 ②   
对比的作用:③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放在文中哪处位置更恰当    
一天又一天,老罗成了小区中的一员,家家离不开他。
A.【甲】
B.【乙】
C.【丙】
D.【丁】
(3)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中的老罗形象鲜明,请从人物品性、处境或与作者的情感方面来分析。
四、写作,任选一题(共40分)
13.写作。
东坡遭贬,却在黄州迎来了他的文学闪耀时刻;
红小鬼自愿从军,在贫苦的延安,帽子上的红星格外闪耀;
鲁迅弃医从文,力图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黑瘦的身躯里闪耀着精神之火;
“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张桂梅在偏远山村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在神舟十六号上迎来了自己的闪耀时刻;
悲情英雄斯科特一行征服大自然,最终在南极点留下了他们闪耀的身影;
………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拥有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一刻,让你铭记于心,照亮你的前路。请以《我的闪耀时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打开语文课本,阅读一篇篇课文,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从文字中走来。“民族魂”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女中豪杰花木兰、民间高手卖油翁……他们的身上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务实、向善、求美。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精彩,抵达美好的人生境界。
请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选择一位你尊敬的人物作为对象,写人物对你成长的影响。请以“ 影响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5年云南省初中毕业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模拟练习卷3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1)B(2)C(3)D(4)A 2.A。
3.①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注意“薄”的书写)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③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注意“暂”的书写)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注意“弊”“残”的书写)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炬”的书写)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4.【活动一】示例:让老人幸福,促社会和谐。
【活动二】示例:环节②:布置“孝亲敬老”家庭作业
环节③:举行“孝亲敬老”图片展
环节④:举行“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活动三】示例:信念坚定、无私奉献、敬业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5.童年 绍兴 受教育 青年 南京、日本 教书
6.示例一:我会推荐《水浒传》中的吴用。理由:吴用绰号“智多星”,足智多谋,是梁山好汉中的智者代表。他策划了诸多巧妙的计谋,如智取生辰纲,通过精心设计,不费吹灰之力就劫走了生辰纲,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在梁山的发展过程中,他多次出谋划策,为梁山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他的智慧体现在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对人心的巧妙把握以及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对处理上,非常符合“智”的主题。
示例二:我会推荐《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周恩来。理由:周恩来是一个极具智慧和领导才能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团结各方力量。他思维缜密,对局势有着精准的判断和把握,在与国民党的谈判等诸多事务中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三:我会推荐《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理由:尼摩船长知识渊博,他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这显示出他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非凡智慧。他带领船员在海底进行探险,面对各种未知的危险和挑战都能沉着应对,巧妙化解。他还对海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智慧让他能够在神秘的海底世界自由穿梭、生存。
7.“心”的笔顺为:点,斜钩,点,点。
8.D
三、阅读(共32分)
9.(1)第一问:月(霜影、月光、月影、月色),梧桐(庭梧)。
第二问:凄清(冷清、清冷、凄凉等近义词均可)。
(2)《中秋月》:孤独寂寞(孤寂、孤独、寂寞、怅恨、惆怅);思念家乡(思亲)
《太常引》:扫清阻碍北伐势力(收复失地、爱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译文:
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10.(1)①有时。②面对。③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鞭打。④同“返”,返回。(2)①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②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3)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4)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乙文启示我们:①办事情要讲究方法策略;②重视人才,善待人才,才能得到人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11.(1)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2)《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3)首先,引用古语,引出本段观点“提高责任意识和培养担当精神,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然后,阐述了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性。接着,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毛泽东的壮志豪情、赵一曼的慷慨就义、焦裕禄的为民情深的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事例,并分析了这些共产党员家国情怀的表现,论证了本段观点。
12.(1)①住户不在家,老罗便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②只通过微信收费。③为了突出了主人公老罗的质朴、憨厚尽职尽责。(2)B(3)①照应文题,并引起下文,使文章结构浑然体;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点明本文描写对象是老罗,暗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对老罗的赞美和怀念之情。(4)①老罗淳朴,待人真诚,送水服务到位;②老罗活得卑微,有时未得到太多的尊重。小区的人随意推断老罗公司的水以次充好。③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对淳朴善良的社会风气的渴望与追思。
四、写作,任选一题(共40分)
13.
我的闪耀时刻
我们这个学习小组一共6个人,除了我之外,其他人个个身手不凡。别看“假小子”张玉姗个子不高,可爆发力特强,跑起来如脱缰的野马,速度快得惊人,在刚刚结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上,一口气拿下了100米、200米两块金牌。“小博士”杨明明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没有一次不载誉而归。而“艺术姐”严萌吹拉弹唱无所不精,还会跳舞,学校只要有文娱活动,她必定是“主角”,是校园里的大明星。至于奥数高手王滔、“英语通”张仁君,更是了不得,遇到难题,连老师有时也“谦虚”地询问他们的解题思路。
与他们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惭愧万分啊!你想想,要才没才,要艺没艺,考试成绩又总比他们少那么一点点,这日子咋过!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我分进这组,这不等于把一块丑石放进珍珠堆里吗?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这个“咸鱼”翻身的机会终于来了。
上个星期天,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去看望82岁的烈属王奶奶。王奶奶说想吃饺子,其他人都愣住了,不知如何下手。哈哈,我从小跟会面点的外公一起生活,学会了许多面点制作方法,包饺子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成了当天午餐的“总指挥”,先指挥他们洗韭菜、剁肉末,然后亲自和面,擀饺皮,再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包“耳朵”饺子。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战斗”,我们的饺子宴开始了,品尝着味道鲜美的水饺,王奶奶一个劲儿地夸好吃。他们五个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更绝的是,吃完饺子后,我还用剩下的一小块面团,乘兴捏出了美猴王、济公、奔马等小饰品,那栩栩如生的造型,让他们大为惊诧,嘴巴都张得大大的。他们哪里知道,为了学这一本领,我跟外公苦练了3年多。
呵呵,想不到,我也自有我的精彩,今天就是我的高光时刻。看来,只有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关键的时候,才能亮出精彩,让别人刮目相看。
14.
杜甫影响我成长
回眸历史你是如此遥远而又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而又如此平凡。悲苦结束了你的一生,文章、诗歌却延续着你的生命。
回忆儿时,初读罢你的《春夜喜雨》,字里行间浮现出一个阳光的你,我仿佛听见了你对春雨的赞美,也看见了你对自然的热爱。体会出你对生活的愉悦。然而人生是无情的,这黑暗腐朽的大唐王朝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拥有快乐,战乱不同意你似李太白般洒脱。因为历史选择了你,也只有你才能用诗歌记录下这段黑暗的历史。
你也曾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鸿鹄之志,但上苍残酷,你空有满腹才华,却未有一个实现政治抱负的舞台。当一句“忧端齐终难,澒洞不可掇”一次次浮现在我眼底,眼前仿佛出现了身着忧愁编制的衣裳,愁苦覆盖脸颊的你,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每声脚步里都透出沉重。但我明白明白你不是因为自己仕途的”坎坷,人生的不顺,你忧虑的是天下的苍生。
当国都陷落你被俘虏后,你又开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爱国箴言,为什么你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你对这大唐王朝爱得深沉。但这表面无尽繁华内里却以千疮百孔的的大唐广厦,并没有因为你的爱而逃脱坍塌的命运。你这短暂的一生,却见证了盛唐的繁盛与衰落。
你的一生都在漂泊,被生活放逐,被苦难放逐,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束余光,就被这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潇潇的江畔。这世间也唯有蜀地的草堂才是你在这人间的唯一栖息地,在这你不再是诗人,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眼泪里,默默承受着幼子新亡的哀伤。
一江怅惘的江水,一盏无眠的鱼灯,一个忧郁的诗人。我想起了你,你避开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喧嚣,也避开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独。
杜甫,你是一颗星,照亮了大唐的夜。你是一幅画,描绘出人间的疾苦。你是一面旗,引领者我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