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写作:论证要合理【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明确写议论文,观点要一致,论证要合理。2.引导学生恰当选择材料,并合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作简单的议论文。【拓展资源】《生命的三分之一》《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不知足者常乐》【课型及课时建议】读写融通课 2课时【教学过程】发布情景任务:学校要举行辩论赛,主题是“知足常乐”,作为辩手,我们该如何明确论点,组织材料并合理论证,完成我们的辩论稿呢?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各抒己见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要进行论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论证。点拨: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安排学生阅读下面的语段: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这样说:“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指出情境中的逻辑错误并做简要解释。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这就是一种混淆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活动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方法阅读教材中的“论证要合理”,联系读过的文章明确具体方法。活动三:阅读例文,梳理思路阅读丛书中的《生命的三分之一》《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两篇文章,理清思路。文章 观点 论证角度 材料事例(事实论证) 名言(道理论证)《生命的三分之一》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立论 妇女夜绩 始皇勤政 师旷劝学 思礼夜读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人生总有那么些关键处、转折点、紧要时和危险地,把这些“扣子”扣准、扣紧、扣牢和扣踏实了,才叫扣好了人生的每一粒扣子,才能让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立论 1.个别所谓“后进生”,其厌学之路越走越远、越陷越深。2.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白恩培和李春城的反省。 1.“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2.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活动四:引导学生定观点,理思路,列提纲阅读《不知足者常乐》一文,思考“知足常乐”这一主题,大家自由选择正反方,先讨论确定我方的观点,并围绕观点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确定可选用的材料(学生也可自由补充),并绘制辩论稿的思维导图或写作提纲。1.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2.社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6.《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艳羡富人的生活,极力遮掩自己的贫困,对于勒毫无亲情可言,人生注定不会常乐。7.陶渊明仕途不顺,归隐田园,找到人生乐趣。8.李白一生才华无处施展,仍有达观之句,在周游四海、浪迹天涯中,将诗意尽情发挥。9.夜郎自大的故事。10.晚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11.方仲永的故事。12.屈原写《离骚》、司马迁撰《史记》、孙膑著《孙膑兵法》。13.鲁迅弃医从文。14.居里夫人发现钋元素。观点 事例(事实论据) 名言(道理论证)立论观点:知足常乐 反面事例:《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艳羡富人的生活,极力遮掩自己的贫困,对于勒毫无亲情可言,人生注定不会常乐。 正面事例:1.陶渊明仕途不顺,归隐田园,找到人生乐趣。2.李白一生才华无处施展,仍有达观之句,在周游四海、浪迹天涯中,将诗意尽情发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驳论观点:不知足者常乐 反面事例:1.夜郎自大的故事。2.晚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3.方仲永的故事。 正面事例:1.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孙膑著《孙膑兵法》。2.鲁迅弃医从文。3.居里夫人发现钋元素。 社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活动五:指导学生当堂写作,互评修改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或写作提纲,当堂完成己方辩论稿,并分小组进行互评修改。“论证要合理”写作评价量表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修改建议1.有明确的论点 10分2.论点前后一致 10分3.整体思路清晰 10分4.材料能支持论点 10分5.论证方法恰当 10分总得分:_________ 评价人:_________【板书设计】黑板应呈现:中间写“论证要合理”,左侧列出论证要素: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方法恰当;右侧示例正反观点“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并标注所用论据类型(事实/道理)与论证方法(举例/对比/引用)。【教学建议】教学时应通过典型逻辑错误案例引导学生避免偷换概念、论据不匹配等问题;可结合《生命的三分之一》等范文分析,指导学生绘制论证提纲并进行互评修改,注重论证过程的合理性与说服力。(共14张PPT)论证要合理《生命的三分之一》《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不知足者常乐》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实践课 2课时学习目标1.写议论文过程中,做到观点一致,论证合理。2.能够恰当选择材料,并合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学校要举行辩论赛,主题是“知足常乐”,作为辩手,我们该如何确立论点,组织材料并合理论证,完成我们的辩论稿呢?活动一:回顾思考,各抒己见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要进行论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论证。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活动一:回顾思考,各抒己见请大家阅读下面的语段: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这样说:“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指出情境中的逻辑错误并做简要解释。活动一:回顾思考,各抒己见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这就是一种混淆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活动二:阅读教材,明确方法论证要合理1.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2.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3.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阅读教材中的“论证要合理”,联系读过的文章明确具体方法。活动三:阅读例文,梳理思路阅读丛书中的《生命的三分之一》《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两篇文章,理清思路。文章 题目 观点 论证 角度 材料 事例(事实论据) 名言(道理论据)《生命的三分之一》 《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活动三:阅读例文,梳理思路文章 题目 观点 论证 角度 材料 事例(事实论据) 名言(道理论据)《生命的三分之一》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立论妇女夜绩始皇勤政师旷劝学思礼夜读师旷曰:“何不炳烛乎?”活动三:阅读例文,梳理思路文章 题目 观点 论证 角度 材料 事例(事实论据) 名言(道理论据)《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人生总有那么些关键处、转折点、紧要时和危险地,把这些“扣子”扣准、扣紧、扣牢和扣踏实了,才叫扣好了人生的每一粒扣子,才能让人生之路行稳致远。立论1.个别所谓“后进生”,其厌学之路越走越远、越陷越深。2.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白恩培和李春城的反省。1.“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2.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活动四:定观点,理思路,列提纲阅读《不知足者常乐》一文,思考“知足常乐”这一主题,大家自由选择正反方,先讨论确定我方的观点,并围绕观点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确定可选用的材料(学生也可自由补充),并绘制辩论稿的思维导图或写作提纲。活动四:定观点,理思路,列提纲1.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2.社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6.《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艳羡富人的生活,极力遮掩自己的贫困,对于勒毫无亲情可言,人生注定不会常乐。7.陶渊明仕途不顺,归隐田园,找到人生乐趣。8.李白一生才华无处施展,仍有达观之句,在周游四海、浪迹天涯中,将诗意尽情发挥。9.夜郎自大的故事。10.晚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11.方仲永的故事。12.屈原写《离骚》、司马迁撰《史记》、孙膑著《孙膑兵法》。13.鲁迅弃医从文。14.居里夫人发现钋元素。活动四:定观点,理思路,列提纲观点 事例(事实论据) 名言(道理论据)立论观点:知足常乐驳论观点:不知足者常乐反面事例:《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艳羡富人的生活,极力遮掩自己的贫困,对于勒毫无亲情可言,人生注定不会常乐。正面事例:1.陶渊明仕途不顺,归隐田园,找到人生乐趣。2.李白一生才华无处施展,仍有达观之句,在周游四海、浪迹天涯中,将诗意尽情发挥。反面事例:1.夜郎自大的故事。2.晚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3.方仲永的故事。正面事例:1.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孙膑著《孙膑兵法》。2.鲁迅弃医从文。3.居里夫人发现钋元素。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社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活动五:当堂写作,互评修改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或写作提纲,当堂完成己方辩论稿,并分小组进行互评修改。“论证要合理”写作评价量表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修改建议1.有明确的论点 10分2.论点前后一致 10分3.整体思路清晰 10分4.材料能支持论点 10分5.论证方法恰当 10分总得分:________ 评价人: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主题写作:论证要合理教案.docx 主题写作:论证要合理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