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自然选择的证明
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知人论世
达尔文年轻时,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其种类永远不会变化。这就是“物种不变论”。相反,无神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进化论”。
当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完成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时,英国政府派遣大量舰船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1831年,达尔文参加贝格尔舰的环球航行。一路上,达尔文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他发现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定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又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背景介绍
《物种起源》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
《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物种起源
1.阅读课文,抓住主要词句,梳理论证思路。
2.鉴赏语言,提升科学思维品质,体会严密准确的语言特点。
学习目标
“深文浅读”是针对有一定难度作品的阅读策略。
“深文”是指专业性、逻辑性较强的论著,包括科学与文化类论著和学术类论著等;“浅读”,是指能把握论著的基本观点,初步了解其论述的方法或特色。
“深文浅读”就是通过把握论著中所列举的事实及结论,抓住核心概念和关键句,从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任务一:抓关键,梳理文章思路
段1:自然选择
只要在自然状态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
段2:
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
我已经尽可能忠实地将反对这一学说的种种疑难问题和意见加以概要地综述,现在我将转而谈谈支持这一学说的各种具体事实和论点。(过渡句)
阅读文本,勾画关键词句
段3:物种、变种
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段4:变异 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段5:变异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伐进行。
段6:事实 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
段7:自然界处处充满美,应归功于自然选择。
段8:生物的适应、改良和迁移。自然界不是完美无缺的。
段9:本能 自然在赋予动物本能时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段10:杂交的后代会酷似其父母。
段11:地质记录的事实 物种和整个类群的绝灭是遵循自然选择原理的必然结果
段12:地理分布 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的原因是其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段13:迁移
段14:遗传变异 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是一个极为一般性的法则。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第1-2段)。
第二部分:阐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事实和观点(第3-14段)。
第一层:论述自然选择下有变异发生(第3-7段)。
第二层: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8-11段)。
第三层:物种进化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第12-14段)。
梳理文本思路
当有人评价达尔文“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但缺乏推理能力”时,达尔文为自己辩护:“我觉得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因为《物种起源》从头到尾都在推理论证。”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为达尔文的反驳提供相关佐证。
任务二:找推理,学习科学思维
类比推理: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那么如果A有一属性,就能推断出B也有同一属性
A:属性一,属性二,属性三…… B:属性一,属性二,……
所以,可以推断出B可能也具有属性三
大雁是鸟,有翅膀,有羽毛,会飞;麻雀也是鸟,有翅膀,有羽毛,所以,麻雀可能也会飞。
达尔文在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中,为什么将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和人工驯养情况的变异类比
推理一:类比推理
推理一:类比推理
属性 人工驯养 自然繁衍



推理一:类比推理
属性 人工驯养 自然繁衍
一 驯养的生物存在个体差异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存在个体差异
二 生物发生变异 自然条件下存在生物变异
三 人们能根据自己需要挑选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将这种差异逐渐累积起来 自然会挑选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差异保存积聚起来
归纳推理: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尝试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分析第6段相关内容。
推理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与“归纳法”相对。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所以沛公应该在咸阳称王。
尝试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分析第12段相关内容。
推理三:演绎推理
归谬推理:如果我们要证明一个判断不成立,就要先假定这个判断成立,由此推出矛盾,从而得出原判断不成立。
尝试用归谬推理的方法来分析第10段对特创论的批驳。
如果物种是独立创造的,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上述相似性就变得颇为离奇了。
前提:物种是独立创造的,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
结论:杂交的后代无法遗传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
事实具有相似性,这一结论与事实相反,以此证明自然选择的正确,特创论的荒谬。
推理四:归谬推理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变成了)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任务三:比较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准确
严密准确的语言特色
1.恰当使用限制性词语。“按照几何级数、变异了的、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长期连续的、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饰、限制性词语,即定语或状语等修饰语,让句子表意更完整、客观、符合实际。
2.精准使用动词。“更倾向于”和“变成了”两个动词相比,前者更加精准。
3.恰当使用关联词。“由于”“而且”“所以”属于关联词,增加句子的层次,更能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所在。
二、你的《物种起源》一书已经写成,你想抽出本文向学术期刊投稿,还需要有摘要和关键词。(论文发表需要标题、正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要求:1、请你拟写一段论文摘要(任务指向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2、找出3-5个关键词以方便读者查询检索(任务指向核心概念)
论文摘要示例:(天文学方向)
在当前研究中,我们探讨了银河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是否与星际中的分子气体的动力学过程有关。银河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分子云是恒星形成的主要场所。然而,关于分子云中气体动力学过程与恒星形成活动的关系,目前研究尚不清楚。(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探究分子云中气体动力学过程与恒星形成活动之间的关系,为弄清恒星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动机)我们使用了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 (APEX)望远镜的13CO (J = 2-1) 和 C18O (J = 2-1)分光仪,对银河系中的G305.20+0.21分子云进行了观测。同时,我们还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对分子云中的气体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方法)我们得到了G305.20+0.21分子云的气体动力学特征,并发现该分子云中的气体动力学过程与其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我们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分子云中气体动力学过程对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本研究表明,银河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与分子云中气体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在分子云中的气体动力学过程发生变化时,会直接影响其中的恒星形成活动。(结论)这一发现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银河系中的恒星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摘要示例:
本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生物学观点,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理论解释自然中的生物现象与事实,批判了神创造万物的“特创论”,由此证明了新学说的科学性,并借助本理论揭示了物种地理分布的客观规律。该学说有助于破除宗教迷信,为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性客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