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
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
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
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1 世界的物质性
01
02
03
自然界的物质性
本框内容: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的物质性
上帝创世说
盘古开天辟地
思考:
世界是上帝或者神创造的吗?
联系你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思考:你知道天地万物是怎么来的吗?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2)方法论: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思考: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超声波、磁场、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你念或者不念我,我都在这里
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物质到底是什么?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
强调物质的可知性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2.物质的含义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判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1)“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是一种状态。
客观实在(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它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 。
结论:物质和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只有物质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3.区分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
归纳:3.区分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别 内涵  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强调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具有真实性
外延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世界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也指向主观世界。
地位 它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事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它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 质

思考:桌子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不是,桌子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于物质范畴,是一种物质现象。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区分】4.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张三
李四

猫 狗
动物
花草
生物
日月星辰
看的见的物质形态
看不见的物质形态
物质
(抽象、
一般、
共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个别、个性)
抽象概括
物质 ≠ 物质的具体形态
注意:(1)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但是物质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2)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1.木材燃烧,变成了浓烟和木碳,其性质、外形、重量等许多特征变,还是没有改变?
2.木材,浓烟和木碳,它们有没有客观实在性?如果有,客观实在性有没有改变?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变的。是可以创造、可以消灭的。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是不能创造、不能消灭的。(物质不灭)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特性
存在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4.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注意:①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
②哲学上的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③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下列哪些是客观实在(物质)?哪些是客观存在?
1.万有引力 2.中国梦
3.在座的各位同学 4.广州搭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区别点:是否包括精神意识活动;
判断:
1、2、3、4、5
1、3、4
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A、日月星晨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生产力、生产关系
E、电、磁场
F、动植物、细菌、病毒
H、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A
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D
E
F
H
课堂练习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劳动的
作用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劳动者 (主导)
劳动工具(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方式
(客观的物质力量)
(客观的
经济关系)
物质的客观的
物质关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结论:3.从发展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归纳: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原理内容: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来看,构成人类社会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具有客观物质性。
(2)方法论:尊重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三目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滴水石穿
植物向阳
海豚表演
思维着的精神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
简单反应
刺激感应
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思考: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
人类意识的产生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无机物的反应特性
结论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生物的反应形式
自然界的进化
思考: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
思考讨论:
(1)你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映?
(2)高等动物如猎狗、狐狸、黑猩猩等有较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
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已束手无策了。
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的意识不仅是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结论: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还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劳动和
社会交往
促使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脑与动物脑的对比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人脑的结构
人脑功能分区图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人脑
≠动物脑
≠大脑
≠电脑
注意:人的意识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意识是人特有的,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但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想一想:
(1)动物和智能机器人有没有意识?
(2)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如: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请问树上还剩几只鸟?
人工智能与人脑的区别
人工智能是不具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创造性,只能接收命令。
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意识。
9只!
0只!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从本质看)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只而已。”
——鲁迅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外星人的形象为什么似曾相识?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从本质看)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客观
存在
人的
感官
人脑
意识
原材料
厂房和机器
产品
信息
传输
形成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形式是主观的)
实践
作用于
加工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从本质看)
内容是客观的
结论: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受绘画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不同绘画者对同一对象绘画的结果不同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塑造“徐鹏飞”》
面对同一个“徐鹏飞”为什么两个画家画出的形象各异?
(具有差异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创造出上帝、鬼神的形象?上帝、鬼神的观念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
正确的意识
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注意:不管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如宗教,鬼神观念)
(1)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定理)
(2)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原理: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5.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课堂小结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含义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思维是物质的
产生
存在
发展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自觉坚持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方 法论
1、有了人脑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思维也是物质。( )
4.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
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
6.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易错易混
×
×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