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尤溪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注意:请把答案填写在答案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案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八年级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
2.下图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福建名人名言录(节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严 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己陈嘉庚: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励他们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A.民族团结 B.政治变革 C.实业救国 D爱国主义
3.有人认为,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A.钓鱼岛 B.香港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4.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 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 花 24.19 5.56
棉 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自然经济的破坏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5.鸦片战争时期,浙江嘉兴县丞龚振麟目睹了英军火轮船的优势,遂萌生仿制火轮船的想法,经过数月努力,造出类似战舰,并安装了枪炮。这反映了当时
A. 中英贸易扩大 B. 危机下的个体探索 C. 地方势力膨胀 D. 新式海军已经建成
6.天津是通往北京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7.“有一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四个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从圆明园开始,其次转向西边的万寿山、静明园,最后轮到香山。”材料中的“军队”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英美盟军 D.八国联军
8.1860年,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烧毁圆明园后发布的官方公告中称:“此举系对背信之惩,以儆效尤。”材料说明侵略者意在
A.瓦解中国儒家文化 B.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以打开市场
C.消灭中国军事力量 D.摧毁皇家园林以震慑清廷权威
9.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主要分布于
A.东南沿海 B.西南边陲 C.华北平原 D.北方地区
10.某同学在观看电影时,看到李秀成领导太平军奋起抗击洋枪队这一情节。他观看的电影是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 D.《火烧圆明园》
11.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把战费与赔款的负担转嫁给普通百姓,贫苦农民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据此推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B.中英矛盾的不断加剧
C.洪秀全个人经历的影响 D.列强对广西地区的掠夺
12.这次事件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次事件”发生在
A.南京 B.上海 C.天津 D.安庆
13.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了“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经丧失抵抗能力
C.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D.外国势力开始侵略中国
14.《天朝田亩制度》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资政新篇》也因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利用宗教发动群众 B.忽视农民的利益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具有阶级局限性
15.“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16.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等海军。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这说明了当时
A.海军建设步履艰难 B.自强求富已经实现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军队改制全盘西化
17.如表反映出当时
19世纪70年代国内对自筑铁路的看法
早期改良派 自筑铁路可以起到巩固边疆的作用
洋务派 铁路能够带动采矿业发展,提升沿线经济水平,达到威慑列强的效果
国人 基于铁路破坏传统等认识,总体上反对修筑铁路
A.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B. 维新变法受阻
C. 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 铁路修筑成为社会共识
18.《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19.“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 1886年春,日本军队派人潜入中国,建立间谍网,广泛搜集中国情报,后编成《清国通商综览》,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这表明日本
A. 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 取得黄海海战胜利
C. 调整对华投资策略 D.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2.《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下列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清政府被迫实施五口通商 B.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国家 俄国 法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强占租占地 旅顺、大连 广州湾 台湾和澎湖列岛 胶州湾 新界和九龙
势力范围 长城以北 两广和云南 福建地区 山东半岛 长江流域、西藏
23.某校八年级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找到了以下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国家 俄国 法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强占租占地 旅顺、大连 广州湾 台湾和澎湖列岛 胶州湾 新界和九龙
势力范围 长城以北 两广和云南 福建地区 山东半岛 长江流域、西藏
国家 俄国 法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强占租占地 旅顺、大连 广州湾 台湾和澎湖列岛 胶州湾 新界和九龙
势力范围 长城以北 两广和云南 福建地区 山东半岛 长江流域、西藏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C. 抗击外来侵略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 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A. 注重产品质量 B. 发展举步维艰
C. 采用先进技术 D. 推动交通革新
25.19世纪末,荣德生在广东、香港等地看到糖厂、自来水厂、矿业等均可获利,后经市场调查,他认为“如仿做,不外吃、着(穿)两门为最妥”。这折射出当时民族资本家
A. 倾向于发展轻工业 B. 投身社会福利事业
C. 重点建设化学工业 D. 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26.1895年春,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D.签订《北京条约》
27.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28.近代史上“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光绪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康熙帝
29.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是
A.训练新式军队 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变法的核心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创办新式学堂
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
31.联军司令西摩尔后来回忆说:“如果中国军民使用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以上西摩尔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右图所示的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名叫《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他们“痛打”的结果是“弱者”
A.最终灭亡
B.成为洋人的工具
C.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被肢解瓜分
33.一位同学在实践性作业《发现身边的历史》中写道:“它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无奈;它也背负着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这里的“它”应是
A.圆明园 B.威海卫 C.东交民巷 D.大沽炮台
34.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35.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史实与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
时间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年
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家 933家
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 2800万元 2亿
——摘编自周一良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条约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拆除大沽口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总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条约”的名称,并分析“条约”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6分)
(4)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2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如下图)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 湖北织布局 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中所示企业的类型及创办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的名称,并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变法”实行的时间。(4分)
(4)概括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4分)
2025—2026学年尤溪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D B C B D D C A A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D C A D A B A B A A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C B C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1)名称: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趋势: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原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名称:《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7.(1)类型:民用企业。(2分)目的:求富(2分)
(2)名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分)时间:19世纪90年代。(2分)
(3)共同作用:①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每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