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3课《人工智能与艺术》课件【清华版】人工智能通识( 中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3课《人工智能与艺术》课件【清华版】人工智能通识( 中学)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四单元 第3课
人工智能与艺术
清华版(中学)

1
学习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在诗歌创作、谱曲和绘画中的技术发展与重要成果。
(2)探讨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02
新知导入
1、AI在艺术领域的多模态创作能力
人工智能已能生成高质量画作、诗歌及音乐,覆盖视觉、文学与听觉艺术,展现跨模态创造力。
AI设计的艺术作品
02
新知导入
2、艺术创作的技术革命
AI通过算法重构艺术生产流程,推动从“人工创作”向“人机协同”的范式转变。
03
新知讲解
1
AI诗人:用文字书写情感
1、诗词的文化价值与艺术特色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融合了韵律、情感与哲理。
03
新知讲解
1
AI诗人:用文字书写情感
2、AI作诗的早期尝试与局限
初期机械拼凑法生成的诗词语义混乱、缺乏连贯性,艺术价值有限。
03
新知讲解
1
AI诗人:用文字书写情感
3、 统计模型的改进与不足
统计机器翻译(SMT)等模型提升了诗句流畅度,但句意还不够通顺,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①对汉字的语义理解不足。
②对汉字的前后关系建模有限。
醉里梦中离,痴问心底一
笑下意前二,愁人人外里
03
新知讲解
1
AI诗人:用文字书写情感
4、深度学习的革命性突破
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分析用户意图并映射到语义空间,生成兼具逻辑与诗意的诗句。下面是清华大学的作诗机器人“薇薇”在 2016 年所创作的一首题为《海棠花》的七言古诗:
03
新知讲解
1
AI诗人:用文字书写情感
5、大语言模型时代
进入大语言模型时代,只需要一个通用的大模型就可以完成各种作诗任务,只需要设计合理的提示词。下面是让GPT“以《海棠花》为题写一首七言绝句”得到的结果:
03
新知讲解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03
新知讲解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1、AI谱曲的历史起点
1956年,化学家希勒与艾萨克森用ILLIACI计算机创作《伊利亚克组曲》,意外开启AI艺术之路,成为计算机音乐的开山之作。
勒哈伦·希勒和伦纳德·艾萨克森用计算机作曲
03
新知讲解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2、跨界学者的传奇贡献
希勒从化学博士转型AI音乐先驱,其团队培养大批作曲家,印证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潜力。
03
新知讲解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3、深度学习的现代突破
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分析音乐时序关系,取代传统规则方法,生成更自然的乐曲。
03
新知讲解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4、 Transformer的音乐革命
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如谷歌MusicLM)捕捉长序列音符关联,学习音乐“语法”,实现专业级作曲。
03
新知讲解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5、全流程生成的里程碑
Suno系统可生成完整音乐结构(主歌、副歌等),并实现词曲同步创作,标志AI音乐进入工业化阶段。
03
新知讲解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课堂实践:
字节跳动的抖音平台上,可以通过AI识别一张图片,就可以生成一张属于自己的新年单曲。请同学们上传图片,尝试生成属于自己的单曲吧!
03
新知讲解
3
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1、艺术的内容和风格的定义
一张图片里既包含内容信息也包含风格信息。内容是图片所展示的事物本身,风格是展示的方式。如下图我们很容易判断出前两张图的内容一样,而后两张图的风格一样。
03
新知讲解
3
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2、内容与风格的分离技术
AI可将“内容”与“风格”分离,实现风格迁移。如下图椅子就是内容,颜色和样式就是风格。
人工智能生成的各种风格的椅子
03
新知讲解
3
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3、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分离机制
一个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到一幅图片的内容和风格,通过神经元的激活捕捉图像内容信息,通过神经元间的关系提取风格特征,对图片的内容与风格进行了分离。
03
新知讲解
3
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4、风格与内容的向量化表达
风格向量决定了绘画的风格,比如是浪漫、写实还是抽象;而内容向量则决定了绘画的内容,比如是山川、人物还是花鸟。
03
新知讲解
3
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5、风格迁移的技术实现
将A图的内容向量与B图的风格向量融合,生成兼具两者特性的新图像。
A图
B图
新图
03
新知讲解
3
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6、文本驱动的艺术生成技术
DALL-E、Stable Diffusion等视觉大模型通过解析用户文本指令,生成兼具创意与艺术性的图像,实现从语言到视觉的跨模态创作。
用AI生成的长了翅膀的猪
03
新知讲解
4
总结
1、AI艺术创作的现状与潜力
人工智能已在诗歌、音乐、绘画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作能力,随着算法优化和数据积累,未来或能更精准地捕捉人类情感与审美,成为艺术家的灵感助手。
03
新知讲解
4
总结
2、AI艺术带来的挑战
AI生成作品的原创性界定、版权归属及伦理风险(如滥用、同质化)亟待解决,需建立行业规范以避免艺术贬值。
03
新知讲解
4
总结
3、未来发展的平衡之道
在鼓励AI艺术创新的同时,需通过技术标准(如版权水印)与伦理框架(如人类价值观校准),确保其丰富而非削弱艺术生态。
03
新知讲解





1、人工智能在一天内可以生成大量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真的有艺术价值吗?
AI艺术的价值存在争议。
(1) 技术价值 :展现算法创造力(如风格融合、无限生成),拓展艺术形式边界;
(2) 人文争议 :缺乏人类情感深度与创作意图,艺术价值需结合观众主观体验评判。
03
新知讲解




分成兴趣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图腾动物,用ChatGLM作为工具将它画出来,分组展示你们的设计理念。
04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希勒最初是计算机科学家,后转向AI音乐研究。(  )
2、统计机器翻译(SMT)能完全理解诗歌的深层语义。 (  )
3、Suno系统可生成包含歌词的完整歌曲。 (  )
4、AI生成的艺术作品版权归属清晰无争议。 (  )
5、Transformer模型仅用于文本生成,不适用于音乐创作。 (  )
×
×

×
×
04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AI绘画的技术? ( )
风格迁移 B. GAN生成对抗网络
C. 随机森林算法 D. Transformer架构
2. AI谱曲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依赖: ( )
A. 量子计算 B. 深度神经网络 C. 专家系统规则 D. 遗传算法
3. “薇薇”作诗机器人的诗作主要问题是? ( )
A. 完全无韵律 B. 词句搭配微小瑕疵 C. 无法生成七言诗 D. 仅能模仿现代诗
4. AI艺术的核心争议是: ( )
A. 计算速度太慢 B. 缺乏人类情感与原创性
C. 仅支持黑白作品 D. 无法生成抽象风格
C
B
B
B
04
课堂练习
三、填空题
1、 AI作诗 的早期方法因____ ____生成的诗词语义混乱,艺术价值低下。
2. 《伊利亚克组曲》 由____ ____于1956年用计算机创作,成为AI音乐的开山之作。
3. 风格迁移 技术通过分离图像的____ ___向量(如猫)与____ ____向量(如梵高画风)并融合生成新作品。
4. DALL-E 等模型通过解析用户____ ____指令(如“长了翅膀的猪”)生成跨模态艺术作品。
5. AI音乐模型Suno 可生成完整的音乐结构,包括____ _ 、副歌和桥接部。
机械拼凑
希勒与艾萨克森
内容
风格
文本
主歌
05
拓展延伸
1、多模态艺术生成
GPT-4通过联合训练文本与图像编码器 ,实现文本指令(如“生成四格漫画”)到连贯图像序列的跨模态生成,保持角色与情节一致性。
05
拓展延伸
2、艺术版权区块链
NFT技术通过区块链为AI作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 ,记录创作者、生成时间及交易链,确保版权可追溯且不可篡改。
05
拓展延伸
3、实时交互艺术
AI通过实时解析观众行为数据(如位置、动作、声音),驱动算法生成动态光影、音效或虚拟场景变化,使艺术作品与观众互动共生。
06
课堂总结
1
AI诗人:用文字书写情感
2
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3
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4
完成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1
2
3
4
5
人工智能与艺术
07
板书设计
人工智能与艺术
1、AI诗人:用文字书写情感
2、AI谱曲:用旋律奏响乐章
3、AI绘画:用色彩描绘世界
4、完成课堂练习
5、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若AI能生成与人类无差别的作品,艺术家的“创造力”价值是否会被削弱?
08
课后作业
1、若AI能生成与人类无差别的作品,艺术家的“创造力”价值是否会被削弱?
不会完全削弱,但需重新定义。
(1) 工具性补充 :AI可辅助灵感激发(如风格拓展),但人类创造力仍主导艺术意图与情感表达。
(2) 价值迁移 :艺术家转向更高阶角色(如AI训练师、策展人),创造力体现在对AI的引导与再创作。
(3) 不可替代性 :艺术的情感深度、文化语境与批判性思考(如社会议题表达)依赖人类独特体验。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