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民乐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2023年7月9日1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11月23日18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1.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再次发射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新疆某地(43°N)根据“寿光型”日光温室结构和参数建造温室(如下图),发展越冬果菜生产。但建成后效果不够理想。为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增温效果,当地对该类型日光温室的参数和朝向进行适当调整(注:1tan23.5°≈0.43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对该地“寿光型”日光温室参数的调整方案最合理的是( )
A.将D缩减到4m B.将D扩大到10m C.将H缩减到3m D.将H扩大到5m
3.该地“寿光型”日光温室的朝向应调整为( )
A.南偏东 B.南偏西 C.东偏北 D.西偏北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 平均气温的差值。 下图是 2018年绵阳市热岛强度变化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年绵阳市一天之中热岛强度最小变幅是(  )
A.0.45 B.0.96
C.1.12 D.1.38
5.绵阳市城市风最弱时出现在(  )
A.1月、正午 B.3 月、子夜
C.6 月、中午 D.8 月、子夜
6.与 7 月子夜相比,8 月子夜绵阳市热岛强度大主要是因为(  )
A.城市湿地面积广 B.降水异常偏少
C.气温异常偏低 D.大气污染严重
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表示的最可能是(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8.该节能房屋(  )
A.最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的原理
D.打开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读亚洲部分地区12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0.图中甲乙之间锋的类型及可能的天气特征为( )
①暖锋 ②冷锋
③甲地大风降温 ④乙地风雪交加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热穹顶"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动,并不断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使气温不断升高的现象。受"热穹顶"的影响,2021年6月,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高温。下图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11~13题。
11. "热穹顶"的形成过程是( )
①空气压缩 ②空气受热抬升 ③气流下沉 ④冷空气受排斥
A.②③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③②
12. "热穹顶"会造成加拿大西南部( )
A. 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较好 B. 空气干燥,诱发森林火灾
C. 日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快 D. 生活生产过程中耗电减少
13. "执穹顶"发生的位置具有相似性,下列地点中,最不可能发生"热穹顶"的是( )
A. 俄罗斯西部 B. 阿拉斯加 C. 东非高原 D. 东欧地区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15.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16.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二.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94.8%,蒸发占出湖总水量60.42%,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几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图1)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图2)。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当其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东侧(图1),此时的气旋型风场有利于海冰向外扩展。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图2),是导致白令海海冰面积显著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白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也对区域水文、大气、生态系统等造成巨大影响。图3示意1979—2021年白令海海冰融冰开始日、结冰开始日的变化。
(1)解释当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时,白令海海冰覆盖减少的原因。(6分)
(2)推理说明海冰大面积消融可能对白令海海水及大气性质产生的影响。(6分)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国西北某绿洲地区基本无大气降水,人们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北部冰川融水汇聚形成的季节性时令河。该绿洲地区起始借助河流原河道引水灌溉,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经设计改良后,河道宽度变小,两侧种植灌丛,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较大。下图示意该绿洲原河道和改良后河道位置及景观的变化。
(1)说出该绿洲地区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6分)
(2)阐述该绿洲地区起始阶段水资源浪费的主要环节。(6分)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绿洲地区河道改良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原因。(6分)民乐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B B A C B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A B C D B D
1.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再次发射时,北京时间为11月23日18时00分,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夜,60°W为6时。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图中②③两线构成晨昏线,③线为昏线,②线为晨线,B项正确。
2.B 3.B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43°N,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是在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计算可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5°。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调整日光温室间距(D),tan23.5°=H/D,计算可得日光温室间距应不小于9.89m,这样能够保证日光温室在一年中就能照到阳光;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调整日光温室高度(H),tan23.5°=H/D,计算可得日光温室高度应不高于2.18m,这样能够保证日光温室在一年中就能照到阳光。故选B。
3.为了让阳光更好地照入温室,温室的朝向应该与正午时阳光的来向大体垂直。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该地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夜晚时间长;该地午后温度最高,为保证能更好地接受阳光,提高夜间棚内的温度,日光温室应面向正南略偏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 A
解析 通过读图可知,11~12月之间大部分时间,一天中热岛强度最大值介于0.8~1.0 之间,最小值介于 0.2~0.4之间,变化幅度为0.4~0.8 之间,故答案选A。
5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数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城市风越强,通过读图可知,6 月份中午绵阳市热岛强度最小,城市风最弱,故答案选 C。
6答案 B
解析 8月降水异常偏少,导致云量少(晴天多),日落后郊区辐射降温更明显,市区废热排放多,降温缓慢,夜间热岛强度出现最大值。
7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室内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屋,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应是冬季白天。
8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节能房屋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和温室效应原理,比较适合在气温季节变化大和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建造,如我国西北地区,而海南地处热带,全年高温,热量丰富,不适合推广。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实现热量的内外交换,但如果要净化空气,需要打开窗户。
【答案】9.A 10.C
【解析】
9.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中③地的等压线最密集,故风力最大,此区域为北半球,高压在北,低压在南,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作用下,形成东北风,故选A。
10.读图可知,甲乙之间以偏北风为主,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形成冷锋,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乙地位于锋前,天气晴朗,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11.A 12.B 13.C
解析 “热穹顶”现象发生时,在高压系统和风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特殊的空气运动系统,出现排斥冷空气,吸收热空气现象。近地面热空气无法上升,高空高压气体不断下沉,使得低空热气体像泵一样不断被压缩和吸收,形成极端高温天气。“热穹顶”的形成过程: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②);热空气上升后被高压向下推,气流下沉,在气流下沉过程中,热空气被压缩,气温升高(④③);内部空气因空气压缩密度变大,外界冷空气无法进入,冷空气受排斥(①)。C项正确。
【答案】14.D 15.B 16.D
【解析】
14.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5.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6.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海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 (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退化,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影响: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18.【答案】
(1)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低压中心在白令海西南部,白令海东部盛行偏南风;偏南风驱动北太平洋暖湿空气(暖海水)向北输送进入白令海,海水温度随之增加,不利于白令海海冰的形成;且偏南风抑制了白令海北部海冰向南扩展,白令海海冰覆盖面积减少。
(2)海冰大面积消融,导致局部海域海水盐度下降;海冰大面积消融降低海域的反射率,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海水升温;海水升温增加水汽(云量),加强大气温室效应,致使底层大气温度升高。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19.答案:
(1)陆地内循环。判断依据:该地基本无大气降水,说明海洋水汽较难到达;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形成的时令河,说明河流无法注入海洋,可判断该地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2)河道较宽,地表时令河河床面积大,水资源蒸发量较大;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宽度大,水体浅,下渗量较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无植被阻挡,大风时,河道淤塞,河道水体下渗量增大。
(3)河道宽度减小,单位面积水资源蒸发量减少;河道宽度变小,流速加快,下渗量减少;灌丛阻拦风沙,减少河道淤塞,且植被令水资源蒸发量变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