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 (52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 (52张)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
1
2
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
3
结合生活实例,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目录
目标一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目标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p47)
(1)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石家庄遥感图
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建设地形阻碍小,易于建设,往往规模较大,多呈现团聚形或棋盘式
南方某地区卫星遥感图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落人口较少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南北方聚落差异(p48)
北方平原地区
南方丘陵地区、山区
呈团聚型、棋盘式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规模较大,聚居的人口较多
规模较小,聚居的人口较少
西北地区
新疆禾木村
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藏高原
1. 青藏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雅鲁藏布江谷地-西藏省拉萨;湟水谷地-青海省西宁)
思考
云贵高原
广西桂林喀斯特
北方平原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低山丘陵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
青藏高原:多分布在地势较低河谷地区
西北地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
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建于距今6800~6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建造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该遗址表明,当时的村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制动区、慈养区、防御壕沟等。在我国,类似的遗址还有许多。这些遗址大都坐落在河流阶地上,这说明先民在选择居住地时,已充分考虑到地形和水源对聚落的影响。
P48活动1: 读图2-52、图2-53,完成相关任务。
上图中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左图为山区聚落,右图为平原地区的聚落。
山区的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
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P48活动1: 读图2-52、图2-53,完成相关任务。
(2)试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
②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丽江坐落在云贵高原上,海拔2400米,她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诃、中河、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流流贯大街小巷,使丽江形成独具风情的小桥、流水、人家,高原水乡。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①丽江古城北面和西面有山地阻挡西北寒冷气流;
②纬度相对较低。
夏无酷暑:
丽江古城坐落于云贵高原,地势相对较高,夏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因此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建设,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①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
②地势较高,北、西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西北风);
③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进入;
④小盆地地形有利于玉龙雪山的水源在此汇集,方便居民用水
塔里木盆地的城镇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有什么关系?
塔里木盆地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影响,城镇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发展促进了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
资源
城镇分布
工农业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地形对交通线路影响尤为深刻
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思考:两地的公路形态有何差异,为什么。
交通线路分布密度特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特点(p50)
西部稀疏
东部稠密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特点(p51)
平原地区
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
交通呈网络状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特点(p51)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
为减缓坡度
多呈“之”字形
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
2. 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
①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建设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相对降低工程难度。
②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
思考
交通线路选线除了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是。
阿尔卑斯山区
雅西铁路
青藏铁路
杭州湾跨海大桥
地形与公路选址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冻土

由经纬度可知,该岛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障碍,铁路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沿海地区。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却没有建铁路,最有可能是因为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修建铁路。
02
e7d195523061f1c01ef2b70529884c179423570dbaad84926380ABC1F97BAEF0C8FC051856578EAB7874501A1FFE158C4981707381814BCC4D9A8E3554438DEE4FBCF5A5B4D2A8B0989AB57E8BAC65EB486172191761AFEFAD98399B7F929649E3C9CC3C2EDB05375483D52C873C1D6A323B353A12750684349CA2B1649B470708ACE6AB0C23D190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
从来没有停止过
改造周边环境的活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例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
注意: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填海造陆
想一想:以下活动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填海造陆
利:扩大土地面积,增加生产生活用地;
美化海岸线,改善景观。
弊:改变自然岸线;
加重海洋污染,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
开挖河道
想一想:以下活动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开挖河道
利: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抗洪能力。
弊:经济投资大;
破坏水源地、沿线和输入地的生态平衡。
修建水库
葛洲坝
三峡水库
想一想:以下活动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修建水库
利:调节径流,改善水库气候;
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旅游等效益。
弊:水质下降、生物数量减少;
诱发地质灾害,如库区地震。
修筑梯田
想一想:以下活动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修筑梯田
利:蓄水、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将坡地改变为平地(改变山坡形态)
弊: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思考
我国山区多梯田,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
梯田。 梯田相对较平坦,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与等高线平行)
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
(2022·河南郑州期中)呼伦湖(右图)位于内蒙古境内,东岸多沙丘带分布,近年来沙丘带范围呈扩大趋势。据此完成1~2题。
导 练
1.与近年来沙丘带范围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①气候变暖 ②围湖造田 ③引水灌溉 ④流水堆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