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一、覆盖全国、东密西疏的交通网络1.我国交通线分布格局:东密西疏。2.分布原因:在地形平坦、人口密集的地区,交通线较为稠密;在山区和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交通线较为稀疏。3.高速公路分布: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渝地区等已形成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4.高速铁路分布:我国的高速铁路纵横交错,连接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二、内畅外通的交通联系1.海陆空交通线相互衔接连接范围 交通形式相邻大中城市间 高速铁路连接全国主要城市 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相结合一般城市、乡村和偏远地区 普速铁路、普通国道、省道、农村公路2.与陆上相邻国家的联系:通过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连通。3.与远洋国家的联系:通过航空运输和海洋运输往来。(陕西榆林期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读我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A) 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B.内陆密集,沿海稀疏C.北部密集,南部稀疏D.网状布局,分布均匀2.与普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D)A.机动灵活 B.无需换乘C.运价低 D.运速快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位于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大桥全长1 341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据此完成3~4题。3.北盘江大桥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是(B)A.辽阔坦荡 B.地形崎岖C.千沟万壑 D.雪山连绵北盘江大桥位于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地处我国四大高原中的云贵高原,该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崎岖。4.北盘江大桥的建成(A)①体现了中国的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 ②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④实现了水资源跨地域调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北盘江大桥的建成体现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强的特点,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可促进沿线地区交流与沟通;该大桥不能实现水资源跨地域调配。(山西中考)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下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5~6题。5.图文材料可反映出中欧班列(C)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C.运量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6.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B)A.方便人们出行 B.加强经贸往来C.保护生态环境 D.提高旅游收入读图文材料分析可知,中欧班列主要是加强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方便人们出行,提高旅游收入并非主要影响,中欧班列的建设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2024年5月26日,被称为广东“大号地铁”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长城际铁路贯通,助力大湾区打造“一小时城轨交通圈”。下图为广东“大号地铁”线路图。读图,完成7~8题。7.广东“大号地铁”连接的始终点城市是(B)A.广州、佛山 B.肇庆、惠州C.江门、中山 D.东莞、深圳8.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小时城轨交通圈”的主要目的是(A)A.加快城市融合发展 B.缩短城市空间距离C.激发产业结构矛盾 D.加强城市内部竞争“一小时城轨交通圈”的形成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融合发展,A正确。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越壮美山川,成为云南省各族人民奔向小康的致富路。下图为云南省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9.云南省内的高速公路(B)A.向西南通往缅甸、越南等国家B.东接川、黔、桂三省高速公路C.以大理为最大枢纽向外辐射D.东南部稀疏,西北部稠密云南省内的高速公路向西南通往缅甸,向南通往老挝,向东南通往越南等国家;东接川、黔、桂三省高速公路;以昆明为最大枢纽向外辐射;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10.四段高速公路与其特色对应正确的是(A)A.昆明至丽江——沿洱海,旅游展风采B.昆明至大理——绕雨林,生态重保护C.大理至丽江——抵边境,贸易促发展D.大理至缅甸——跨长江,天堑变通途11.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D)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②国家经济实力提升 ③路桥技术创新发展 ④当地环境日益改善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云南省地势崎岖,河流众多,建设难度大,耗费资金多,其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路桥技术创新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一条国家大通道,包括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等铁路运输线路,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长江经济带。读西部陆海新通道空间局部布局示意图,完成12~13题。12.与经过沿江通道出海到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相比,西部陆海新通道(B)A.单次运输成本更低B.单次运输时间更短C.单次运输量更大D.单次运输路线更长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方式为铁路运输,与经过沿江通道出海到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水上运输相比,西部陆海新通道单次运输成本更高,单次运输量更小,但单次运输时间更短,单次运输路线更短。13.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意义有(C)①提高单次运输量 ②减少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③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 ④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铁路的单次运输量比水路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不能提高单次运输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会减少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加方便我国商品运输,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增加了西部地区对外联系的新通道,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14.【探究发现】探究名称:铁路建设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资料:资料一 甘肃铁路干线河西走廊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是一个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自古以来便是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核心区域。现代化的铁路修建,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资料二 世界上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一端连接天府之国,一端连接日光城,在这条绵延1 800多千米的铁路线上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资料三 国民经济发展大动脉“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的统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资料四 两地的铁路分布图。探究思考:(1)写出图1中穿越河西走廊,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铁路干线的名称,并分析影响该铁路分布的主要原因。兰新铁路。 影响该铁路分布的原因主要有:河西走廊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有利于铁路的建设和维护;河西走廊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城镇分布较为密集,运输需求量大等。(2)图1中高速公路与铁路走向大致相同。试比较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各自优势。公路运输的优势:灵活性高。 铁路运输的优势:铁路运输的运量大;铁路运输的速度较快;铁路运输的成本相对较低;铁路运输具有连续性强的特点等。(3)试分析川藏铁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建的铁路”的原因。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条件恶劣、气候条件严酷、技术挑战巨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4)“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试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通如同经济的脉络,确保资源、人才和信息顺畅流动,促进各地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它也是连接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的桥梁,通过交流互动,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合理即可)第三节 交通运输一、覆盖全国、东密西疏的交通网络1.我国交通线分布格局: 。2.分布原因:在地形 、人口 的地区,交通线较为稠密;在山区和人口 的偏远地区,交通线较为稀疏。3.高速公路分布:环渤海、 三角洲、 三角洲和成渝地区等已形成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4.高速铁路分布:我国的高速铁路纵横交错,连接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二、内畅外通的交通联系1.海陆空交通线相互衔接连接范围 交通形式相邻大中城市间连接全国主要城市 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 等相结合一般城市、乡村和偏远地区 普速铁路、普通国道、省道、农村公路2.与陆上相邻国家的联系:通过公路、 、航空运输连通。3.与远洋国家的联系:通过航空运输和 运输往来。(陕西榆林期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读我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B.内陆密集,沿海稀疏C.北部密集,南部稀疏D.网状布局,分布均匀2.与普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 )A.机动灵活 B.无需换乘C.运价低 D.运速快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位于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大桥全长1 341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据此完成3~4题。3.北盘江大桥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辽阔坦荡 B.地形崎岖C.千沟万壑 D.雪山连绵4.北盘江大桥的建成( )①体现了中国的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 ②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④实现了水资源跨地域调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山西中考)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下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5~6题。5.图文材料可反映出中欧班列(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C.运量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6.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 )A.方便人们出行 B.加强经贸往来C.保护生态环境 D.提高旅游收入2024年5月26日,被称为广东“大号地铁”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长城际铁路贯通,助力大湾区打造“一小时城轨交通圈”。下图为广东“大号地铁”线路图。读图,完成7~8题。7.广东“大号地铁”连接的始终点城市是( )A.广州、佛山 B.肇庆、惠州C.江门、中山 D.东莞、深圳8.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小时城轨交通圈”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城市融合发展 B.缩短城市空间距离C.激发产业结构矛盾 D.加强城市内部竞争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越壮美山川,成为云南省各族人民奔向小康的致富路。下图为云南省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9.云南省内的高速公路( )A.向西南通往缅甸、越南等国家B.东接川、黔、桂三省高速公路C.以大理为最大枢纽向外辐射D.东南部稀疏,西北部稠密10.四段高速公路与其特色对应正确的是( )A.昆明至丽江——沿洱海,旅游展风采B.昆明至大理——绕雨林,生态重保护C.大理至丽江——抵边境,贸易促发展D.大理至缅甸——跨长江,天堑变通途11.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②国家经济实力提升 ③路桥技术创新发展 ④当地环境日益改善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一条国家大通道,包括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等铁路运输线路,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长江经济带。读西部陆海新通道空间局部布局示意图,完成12~13题。12.与经过沿江通道出海到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相比,西部陆海新通道( )A.单次运输成本更低B.单次运输时间更短C.单次运输量更大D.单次运输路线更长13.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意义有( )①提高单次运输量 ②减少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③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 ④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探究发现】探究名称:铁路建设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资料:资料一 甘肃铁路干线河西走廊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是一个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自古以来便是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核心区域。现代化的铁路修建,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资料二 世界上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一端连接天府之国,一端连接日光城,在这条绵延1 800多千米的铁路线上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资料三 国民经济发展大动脉“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的统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资料四 两地的铁路分布图。探究思考:(1)写出图1中穿越河西走廊,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铁路干线的名称,并分析影响该铁路分布的主要原因。(2)图1中高速公路与铁路走向大致相同。试比较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各自优势。(3)试分析川藏铁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建的铁路”的原因。(4)“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试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 交通运输 - 学生版.docx 4.3 交通运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