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为品牌推出了15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出游需求。读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1.丙、丁两幅景观图分别位于(C)A.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青藏高原、东南丘陵C.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华北平原2.乙地隧道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____,可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C)A.长白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因此乙地隧道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秦岭,可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3.图中丙地花期较晚,主要影响因素是(A)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下列地形剖面图,能反映沿30°N地势起伏状况的是(B)5.我国陆地地势特征(A)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B.使各阶梯内部地势高差大C.使许多大河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D.使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6.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C)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下图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7.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为(D)A.甲 B.乙C.丙 D.丁8.丙位于(C)A.中温带 干旱区 B.暖温带 半干旱区C.亚热带 湿润区 D.热带 湿润区读图可知,丙是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亚热带湿润区。9.附近建有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甲附近建有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甲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这里地形平坦,且地势较高、河流稀少,气候干旱,人烟稀少,便于飞船返回舱安全回收。每年10月前后,黑脸琵鹭从辽宁出发,一路南下到深圳过冬,其越冬地深圳的生态环境优越、食物资源丰富。图1为黑脸琵鹭迁徙路线图,图2为黑脸琵鹭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的共同点是(D)A.全年高温 B.降水均匀 C.冬季温和 D.雨热同期读图可知,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黑脸琵鹭的越冬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因此,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11.影响黑脸琵鹭每年南飞过冬的主要因素是(A)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结合题干“每年10月前后,黑脸琵鹭从辽宁出发,一路南下到深圳过冬”可知,由北向南纬度由高到低,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黑脸琵鹭越冬,故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12.深圳成为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有(A)①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②红树林提供了庇护所 ③湿地广阔、食物充足 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结合题干“其越冬地深圳的生态环境优越、食物资源丰富”可知,深圳成为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有: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气温相对较高;当地有丰富的食物来源,食物供应充足;当地湿地广阔,有较多的红树林分布,为其提供了庇护所;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关系不大。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干湿区分布图,完成13~15题。13.下列关于该省地理信息组合正确的是(C)A.鲁—济南 B.秦—西安C.陇—兰州 D.豫—郑州14.据图推测,该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B)①空间分布均匀 ②空间分布差异大 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④湿润区面积广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根据图示可知,从东南向西北以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顺序分布,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空间分布不均,且差异大,①错误,②③正确;湿润区只有最南边一小部分,④错误。15.M处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损毁。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D)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某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诗人群像,48首诗串联了剧情,辉映了盛唐的锦绣,让观影者感受到了大唐的气象万千。据此完成16~18题。16.影片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提到的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D)A.唐古拉山脉、渤海 B.巴颜喀拉山脉、黄海C.唐古拉山脉、东海 D.巴颜喀拉山脉、渤海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中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B)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欲渡黄河冰塞川”这句诗描述了黄河河道被冰堵塞,说明黄河出现了结冰现象,反映出黄河有结冰期这一水文特征。1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推测诗中情景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读长江水系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B.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能丰富C.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D.长江流域支流稀少甲河段位于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不利于航运;乙河段位于中游,水量增加;丙河段位于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长江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多。20.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是(A)①修建水库 ②围湖造田 ③疏通河道 ④清除蓄洪区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长江上游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中下游地区存在泥沙淤泥、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可采取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田还湖、疏通河道等措施加以治理。截至2023年3月,我国非可再生资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降到50%以下,清洁能源供应比例不断上升。读图,完成21~22题。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装机容量21.长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B)A.乌东德 B.三峡C.白鹤滩 D.溪洛渡长江上游水能丰富,三峡水利枢纽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工程。读图可知,长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利枢纽。22.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在地形地势方面的原因是(B)A.气温高 B.落差大C.植被密 D.人口多黄河的济南泺口段,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以前跨黄河需要搭建浮桥,遇上特殊时段需要拆除。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河段。读图,完成23~25题。23.黄河下游河段形成“悬河”的根本原因是(C)A.源头过度开发 B.上游修建水坝C.中游水土流失 D.下游泥沙淤积24.浮桥需拆除的特殊时段主要是(A)A.洪峰冰凌期 B.台风登陆期C.梅雨绵绵时 D.雾霾高发时25.与架设浮桥跨河相比,河底隧道的优势在于(C)A.建设难度较小 B.建设成本较低C.受天气影响较小 D.便于欣赏风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35分)26.(8分)读中国山脉示意图和沿32°N的我国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地理事物的名称。(3分)盆地F:塔里木盆地;山脉H:秦岭;平原I:东北平原。(2)列出32°N自西向东穿过的我国的甲、乙、丙地形区名称。(3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3)简述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2分)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大量降水;使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有利于沟通东西交通。27.(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每年的1月到8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也是旅游者向往的季节。油菜不仅仅是一种油料作物,更成为一种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我国的油菜种植,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一般来说,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零下10 ℃的地区,为冬油菜区,人们通常于前一年秋天播种,次年大地春回,油菜才迅速开花成熟。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0 ℃的地区,油菜不能安全越冬,只好改为春种秋收,称为春油菜。材料二 中国各地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等值线端点旁的注记为开花日期)。(1)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2)从南往北,油菜开花的日期大致有什么变化规律?(2分)由南向北逐渐推迟。(3)图中虚线A为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此线以南以东为冬油菜区,以北以西为春油菜区。(2分)(4)写出图中我国油菜开花时间最晚的地形区,并分析导致其开花最晚的主要原因。(3分)青藏高原。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28.(1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条河流共同流经的省(区)有青海省和四川省。(1分)(2)两大水系之间的分水岭是秦岭(山脉),该山脉与淮河(河流)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请列举两例说明该线的地理意义。(3分)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3)在下列选项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填入下图中空白方框内(填序号)。(6分)①流经甲所在地形区 ②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③流经乙地形区 ④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29.(8分)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我国某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1)图1中B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图2中的②(填数码)。(2分)(2)在图1中,北京和吐鲁番两个城市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北京,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2分)(3)图2中①②两地降水的共同特征是集中在夏季,这一特征的形成是受夏季风的影响。(2分)(4)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多发的国家,导致我国旱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旱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农作物减产;道路损毁,交通中断;人们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等(写出一点即可)。(2分)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为品牌推出了15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出游需求。读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1.丙、丁两幅景观图分别位于( )A.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青藏高原、东南丘陵C.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华北平原2.乙地隧道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____,可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 )A.长白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3.图中丙地花期较晚,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下列地形剖面图,能反映沿30°N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5.我国陆地地势特征( )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B.使各阶梯内部地势高差大C.使许多大河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D.使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6.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下图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7.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为( )A.甲 B.乙C.丙 D.丁8.丙位于( )A.中温带 干旱区 B.暖温带 半干旱区C.亚热带 湿润区 D.热带 湿润区9.附近建有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每年10月前后,黑脸琵鹭从辽宁出发,一路南下到深圳过冬,其越冬地深圳的生态环境优越、食物资源丰富。图1为黑脸琵鹭迁徙路线图,图2为黑脸琵鹭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的共同点是( )A.全年高温 B.降水均匀 C.冬季温和 D.雨热同期11.影响黑脸琵鹭每年南飞过冬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12.深圳成为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有( )①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②红树林提供了庇护所 ③湿地广阔、食物充足 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干湿区分布图,完成13~15题。13.下列关于该省地理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A.鲁—济南 B.秦—西安C.陇—兰州 D.豫—郑州14.据图推测,该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①空间分布均匀 ②空间分布差异大 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④湿润区面积广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5.M处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损毁。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某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诗人群像,48首诗串联了剧情,辉映了盛唐的锦绣,让观影者感受到了大唐的气象万千。据此完成16~18题。16.影片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提到的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A.唐古拉山脉、渤海 B.巴颜喀拉山脉、黄海C.唐古拉山脉、东海 D.巴颜喀拉山脉、渤海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中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1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推测诗中情景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读长江水系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B.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能丰富C.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D.长江流域支流稀少20.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是( )①修建水库 ②围湖造田 ③疏通河道 ④清除蓄洪区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截至2023年3月,我国非可再生资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降到50%以下,清洁能源供应比例不断上升。读图,完成21~22题。长江上游主要水电站及装机容量21.长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 )A.乌东德 B.三峡C.白鹤滩 D.溪洛渡22.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在地形地势方面的原因是( )A.气温高 B.落差大C.植被密 D.人口多黄河的济南泺口段,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以前跨黄河需要搭建浮桥,遇上特殊时段需要拆除。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河段。读图,完成23~25题。23.黄河下游河段形成“悬河”的根本原因是( )A.源头过度开发 B.上游修建水坝C.中游水土流失 D.下游泥沙淤积24.浮桥需拆除的特殊时段主要是( )A.洪峰冰凌期 B.台风登陆期C.梅雨绵绵时 D.雾霾高发时25.与架设浮桥跨河相比,河底隧道的优势在于( )A.建设难度较小 B.建设成本较低C.受天气影响较小 D.便于欣赏风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35分)26.(8分)读中国山脉示意图和沿32°N的我国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地理事物的名称。(3分)盆地F: ;山脉H: ;平原I: 。(2)列出32°N自西向东穿过的我国的甲、乙、丙地形区名称。(3分)(3)简述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2分)27.(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每年的1月到8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也是旅游者向往的季节。油菜不仅仅是一种油料作物,更成为一种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我国的油菜种植,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一般来说,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零下10 ℃的地区,为冬油菜区,人们通常于前一年秋天播种,次年大地春回,油菜才迅速开花成熟。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0 ℃的地区,油菜不能安全越冬,只好改为春种秋收,称为春油菜。材料二 中国各地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等值线端点旁的注记为开花日期)。(1)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带主要位于 盆地和 平原。(2分)(2)从南往北,油菜开花的日期大致有什么变化规律?(2分)(3)图中虚线A为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此线以南以东为 油菜区,以北以西为 油菜区。(2分)(4)写出图中我国油菜开花时间最晚的地形区,并分析导致其开花最晚的主要原因。(3分)28.(1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条河流共同流经的省(区)有 。(1分)(2)两大水系之间的分水岭是 (山脉),该山脉与 (河流)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请列举两例说明该线的地理意义。(3分)(3)在下列选项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填入下图中空白方框内(填序号)。(6分)①流经甲所在地形区 ②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③流经乙地形区 ④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29.(8分)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我国某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1)图1中B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是 气候,对应图2中的 (填数码)。(2分)(2)在图1中,北京和吐鲁番两个城市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2分)(3)图2中①②两地降水的共同特征是 ,这一特征的形成是受 的影响。(2分)(4)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多发的国家,导致我国旱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季风活动不稳定,旱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写出一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 学生版.docx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