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声声慢寻寻觅觅乱世佳人蔡文姬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悲愤诗》代表作:《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彩书怨》《驾幸三会寺应制》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史学才人班昭代表作:《东征赋》《女诫》,《汉书》续写婉约词人李清照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声声慢寻寻觅觅小剧场李清照的诗词人生从灿若春花到瘦似残菊__________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其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作者简介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待字闺中(描写少女时期的生活)性格——烂漫纯真、动人活泼内容——(闺怨词)善用白描写闺中少女的心事词风——缠绵清丽、明快活泼、纯真质朴情感——闲适之情、爱恋之意、自然之美1084年 出生约1155年 逝世词人生平为人之妻(描写少妇时期的生活)性格——娇柔、多情内容——(闺怨词)有写新婚生活的诗作,但多写两地分隔后闺中生活的寂寞愁绪词风——细腻缠绵、温婉柔丽情感——先是表达新婚的幸福之情,而后多表现闺中少妇的寂寞、离愁1084年 出生1155年 逝世1101年 结婚1103年 遣返词人生平颠沛流离(描写嫠妇时期的生活)心境——绝望痛苦内容——表现思夫、思乡、思国,怀旧悼亡词风——沉郁忧伤、凄婉哀怨,但在婉约中又增添了几分豪迈奔放情感——孤寂心情、身世之苦、故国之思、流亡之痛, 也有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1084年 出生1155年 逝世1101年 结婚约1127年 南渡1129年赵明诚卒于建康1103年 遣返1107年 隐居青州词人生平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写作背景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预习检查①戚戚:②乍暖还寒:③将息:④黄花:⑤堪:⑥怎生:⑦次第:悲愁、哀伤天气忽冷忽暖。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菊花。可以,能够。怎样,如何。光景,状况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赏析诗歌你觉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本词的词眼是什么?愁本词的词眼是?思一思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诗歌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结果引发动作环境心境寻寻觅觅寻而不得孤苦无依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毫无生气、肃杀凄清凄凉悲苦凄然寡欢惨然不乐七组叠词(1)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加深意境】(2)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增强感情】(3)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加强音乐美】开头七组叠词有何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间接写愁:借景抒情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明确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淡酒三杯两盏淡酒“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是人兴以酒助兴, 人愁饮酒消愁, 但愁更愁酒是“愁”的象征为何说是淡酒?“淡”是主观感受,是与“浓”相对而言的,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词人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一个“淡”字,表明词人晚年的境况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淡酒晚风怎敌他、晚来风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晚(秋)风渲染愁情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雁”象征离愁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信使),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杜甫《九日》“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虽然人不摘花,花也当自萎;及花儿已损,则更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出词人惜花将谢的情怀。若黄花盛开——乐景哀情——反衬凄苦忧愁若花残叶败——以花喻人——正衬凄苦忧愁结论:黄花即菊花,比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诗透露了什么样的情感?细雨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伤、愁思的象征。这几句渲染了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气氛。这句诗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守着窗儿“窗”——诗人视角:由里往外看这位妇人往窗外眺望,又能看到些什么呢?整体:“冷冷清清”局部:“淡酒”“晚风”“过雁”“细雨”“梧桐”“黄花”守着窗儿“守”:各个时段的生活场景乍暖还寒 (晨) ———晚来风急 (午后) ———怎生得黑 (暗示仍在白天) ——黄昏词人不厌其烦地将各个时段落实到位, 从而表述出一天的整个行程, 再借用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举以及各类时间推移之景, 将一个孤寂、无可依托的女子形象表现得充盈而又饱满。愁在这种情境下, 词人的内心感受如何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淡酒晚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品味情感生出何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流离之苦上阕:下阕:用清冷环境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主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豪放派词欣赏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婉约派词欣赏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陆游 李清照 、晏殊 、柳永、李煜、秦观、周邦彦典型意象题材艺术特色对比分析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历史人物、高山大江等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细雨等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个人抱负等题材单一:男女相思、离愁别绪、伤春悲秋、感时伤怀直截了当,直抒胸臆,豪迈奔放,感情激荡;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多写离情愁思,风格纤婉隐微,抒情则委婉含蓄、细腻;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明确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本课完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