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5级9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生命宜居带”(右图),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影响“生命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导因素是( )
A.恒星体积 B.行星质量
C.温度适宜 D.水体适量
2.如果当初太阳质量是现在的0.5倍,最有可能出现生命的是( )
A.木星 B.火星
C.地球 D.水星
2025年5月29日,“天问二号”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实现对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等多项任务。小行星2016HO3,直径为36-60米,28分钟自转一周,与地球的距离保持在38-100倍月地距离之间,像一颗围绕地球上下震荡的星星伴飞在地球周边,其围绕太阳公转轨道参数与地球几乎相同。完成3~4题。
3.“天问二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脱离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
4.与地球相比,小行星2016HO3( )
①公转快 ②引力小 ③辐射强 ④自转快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右图示意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据此完成5~6题。
5.乌鲁木齐某居民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系统,该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是( )
A.地处黄土高原,海拔较高 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纬度高,光照强烈 D.地处河谷,雾霾天气多
6.下列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行驶中的燃油汽车 B.风能发电站
C.地热发电站 D.炭火烧烤
地球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图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完成7~8题。
7.蕨类植物发展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前寒武纪后期,地球大气中O2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陆地的面积增大 B.火山频繁地喷发 C.藻类出现和发展 D.恐龙时代的结束
下图为4种化石图片,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四种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①形成的时代被子植物繁荣 B.化石②反映的古地理环境为宽广大陆DD
C.化石③形成的时代为中生代 D.化石④形成于寒武纪
10.下列对地球演化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低级到高级 B.从简单到复杂
C.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D.从植物向动物演化
陕西省神木市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距今约1.5亿年前恐龙的脚印化石(右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时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B.鸟类高度繁盛
C.两栖类动物开始出现 D.出现大型哺乳动物
12.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大熊猫(如下图)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据此完成13~14题。
13.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宙
14.下列关于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演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②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③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 ④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
⑤哺乳动物与被子植物大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太阳的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16.“黑气”在图中出现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吸引了众人围观。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吸收捕捉到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热的一种装置。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据此完成17~18题。
17.假如在我国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 )
A.拉萨 B.海口 C.成都 D.呼和浩特
18.下列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
A.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 B.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辐射是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 D.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
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读图,完成19~20题。

19.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 )
A.木星与土星 B.金星与火星 C.金星与木星 D.火星与土星
20.下列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B.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C.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可发生冲日现象
D.在地球上既可看到火星凌日,也可看到火星冲日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地磁暴是一种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磁暴是一种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2024年3月2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称,3月24日至26日3天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3月25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
(1)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从宇宙环境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 。从地球自身条件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 。(6分)
(2)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使得地球上出现原始生命,地球上“生命大爆发”是在 (单选:A.前寒武纪 B.寒武纪 C.第四纪),而人类则是在新生代的 (单选:A.古近纪 B.新近纪 C.第四纪)诞生。(6分)
(3)图1中导致这场磁暴产生的太阳活动是耀斑,位于太阳大气的 层。若太阳的剧烈活动在2024年发生了一次,预计未来的一次将发生在约 年。(6分)
(4)此次耀斑爆发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3分)
A.导致地表温度明显增加 B.广西可以观测到极光现象
C.直接导致作物停止生长 D.干扰天宫空间站与地面通信
(5)磁暴的监测通常依赖于卫星,这些卫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图2中表示水星的是 (填字母),它属于 行星(填写行星结构类型)。八大行星的运动具有 、共面性、近圆性。(12分)
(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不定项选择)(3分)
A.火山喷发 B.生物出现 C.水体运动
D.潮汐现象 E.地形起伏 F.大气运动
(7)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人类通过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和间接利用(如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方式获取能量。然而,过度依赖间接利用方式会加剧环境污染与碳排放。请思考: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优化能源利用的方式来降低环境负担?(4分)
(提示:可以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或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来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B C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C B A C A B A
21.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或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或有适宜的温度)
(2) B C
(3) 色球 2035
(4) D
(5) 地月系 A 类地 同向性
(6) BCF
(7)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①日常生活方面,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等设备,从源头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优先选择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必要时选择新能源汽车,减少对石油的消耗;养成随手关灯、关闭电器的习惯;夏季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以上;购买能效等级高的节能家电,间接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
②区域发展与规划层面,依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优化能源结构:
例如西北内陆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太阳能、风能资源极其丰富,可以大规模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光热电站和风力发电场。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好、技术先进、濒临海洋,可以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如屋顶光伏) 和海上风电;重点研发和推广智能电网、高效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作为能源消费中心,应率先完成产业升级,淘汰高耗能产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