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得分本单元是“提问”主题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大家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如针对内容、写法、生活经验),培养问题意识与深度阅读能力。单元包含不同文体的课文,帮助大家掌握提问方法并灵活运用。请带着思考认真答题,展现你的阅读与提问能力!积累与运用(42分)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5分)科学家长期观(guān guàn)察鸽子的飞行规律,发现它们能准(zhǔn zǔn)确避开障(zhàng zàng)碍物,这一发现为导航技术的研(yán yàn)究提供了重要启(qǐ qí)示。二、 看拼音,写词语(8分)yán jiū fā míng zhì liàng jì shùwén zi ào mì yú kuài kǒng pà三、补全词语或诗句,再选词填空(5分)( )根到( ) ( )呼( )唤 ( )( )意料( )七( )八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这次实验的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真是( )。2.这件事之所以能成功,( )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四、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4分)A. 设问 B. 比喻 C. 反问 D. 引用 E. 排比1.是谁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是孜孜不倦的科学家。(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3.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勤奋的科研人员学习吗?( )五、读句子完成练习(4分)A. 实验室里没有电脑、打印机、显微镜和保温杯。B. 实验室里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没有显微镜,也没有保温杯。1.B句反复使用“没有”,突出了实验室( )的特点(2分)A. 缺少办公用品 B. 设备简陋、物资匮乏2.仿照B句改写:小明在公园里放风筝、跑步、拍照。(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9分)1.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3.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4.好问则裕,________________。5.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七、 班级将开展“走近科学发明”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7分)1.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介绍一项你感兴趣的科学发明及其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采访发明家用机器人的工程师,设计两个采访问题(2分)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与理解(28分)阅读理解(28分)(一)对比阅读(14分)【甲】①为了研究蜜蜂是否靠眼睛辨别方向,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把蜜蜂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里,箱外布置了与蜂巢方向一致的标志,然后将玻璃箱搬到三公里外的地方。结果,蜜蜂飞出箱子后,依然能准确找到回巢的方向。②接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用黑色布罩住玻璃箱,让蜜蜂看不到外部标志;一次在蜜蜂身上粘了一小块磁铁,干扰它们对磁场的感知。结果,第一次实验中,蜜蜂在箱子周围打转,找不到方向;第二次实验中,蜜蜂也偏离了回巢的路线。【乙】科学家发现,蚂蚁在搬运食物时,总能找到最短的路径。原来,蚂蚁在爬行时会分泌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如果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它会沿着原路返回巢穴,并留下信息素;其他蚂蚁闻到信息素后,会沿着这条路线寻找食物,同时也会留下更多信息素。走的蚂蚁越多,信息素越浓,这条路线就成了蚂蚁们的“捷径”。工程师们受此启发,设计出了“蚁群算法”,用于优化城市交通路线和物流配送路径。1. 根据甲文内容,补充表格(6分)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第一次 把蜜蜂放在透明玻璃箱,搬到三公里外 ①______ 蜜蜂辨别方向,靠的不是⑤______,而是⑥______和⑦______第二次 ②______ 蜜蜂打转,找不到方向第三次 ③______ ④______2. 给乙文的问题分类(填序号),并提出一个新问题(4分)①蚂蚁的“信息素”有什么作用?②“蚁群算法”还能用于哪些领域?③文中用“捷径”形容蚂蚁的路线,好在哪里?针对内容提问:______ 针对写法提问:______ 联系生活提问:______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对比甲、乙两文,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二)课外阅读(14分)萤火虫与冷光夜晚,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发出柔和的绿光,这神奇的“冷光”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不同于蜡烛、灯泡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萤火虫的光几乎不发热,所以被称为“冷光”。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腹部有数千个发光细胞,每个细胞里都含有两种特殊物质:荧光素和荧光酶。当萤火虫呼吸时,氧气与荧光素在荧光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就会发出绿光。更神奇的是,萤火虫还能通过控制氧气的供应,调节光的亮度和闪烁频率,用来与同伴交流。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从萤火虫体内提取出荧光素和荧光酶,研制出了第一支荧光灯。这种灯发光效率高,几乎不产生热量,广泛用于矿井、医院等场所——在矿井里,冷光不会引起瓦斯爆炸;在医院里,冷光不会灼伤病人的皮肤。后来,科学家又发明了“生物荧光探针”,将荧光物质注入人体,通过观察荧光的变化,就能检测癌细胞的活动,为癌症诊断提供帮助。如今,萤火虫的“冷光”还启发科学家研发更节能的照明技术。小小的萤火虫,竟为人类的科学发展点亮了方向!1. 萤火虫的“冷光”特点是( )(2分)A. 亮度高 B. 不发热 C. 闪烁快 D. 颜色多2. 荧光灯被广泛用于矿井和医院,原因是( )(3分)A. 发光时产生大量热量 B. 亮度远超普通灯泡C. 发光效率高,几乎不发热 D. 成本低,容易制作3. 下列不属于“冷光”启发的发明是( )(3分)A. 荧光灯 B. 生物荧光探针 C. 节能照明技术 D. 太阳能电池4. 从不同角度给短文提两个有价值的问题(3分)5. 你还知道哪些从生物身上获得启发的发明?写一个(3分)习作与表达(30分)九、写作(30分)题目:《我的“科学小发现”》要求:1. 写一次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或小发现(如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等);2. 写出观察过程、发现的奥秘,以及当时的心情;3. 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4. 不少于350字。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答案:积累与运用(42分)一、字音选择(5分)观(guān√);准(zhǔn√);障(zhàng√);研(yán√);启(qǐ√)(解析:“观”表“观察”读guān,“准”为翘舌音zhǔn,“障”为翘舌音zhàng,“研”读yán,“启”读qǐ,注意区分平翘舌与声调。)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每空1分)研究;发明;质量;技术;蚊子;奥秘;愉快;恐怕(解析:注意“研究”的“究”、“奥秘”的“奥”、“恐怕”的“恐”等易错字的书写,“技术”的“技”不要写成“枝”,“蚊子”的“蚊”不要少写“虫”字旁。)三、 补全词语与选词填空(5分)归;底;呼;风;出;乎;横;竖;千树万树梨花开1.出乎意料 2.归根到底(每空1分)(解析:“出乎意料”指结果超出预期,符合“实验结果超出所有人预期”的语境;“归根到底”指归结到根本,符合“成功源于齐心协力”的逻辑。)四、修辞手法判断(4分,每空1分)1.A 2.B 3.C(解析:(1)有问有答,为设问;(2)将“超声波”比作“波浪”,为比喻;(3)用疑问表肯定,为反问。)五、句子练习(4分)1.B(2分,解析:B句反复“没有”,强调实验室不仅缺办公用品,整体设备简陋、物资匮乏,A项表述片面。)2.示例:小明在公园里放风筝,在公园里跑步,在公园里拍照。(2分,解析:仿照B句,重复“在公园里”,突出小明在公园的多种活动。)六、 积累填空(9分,每空1分)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审问之;明辨之4.自用则小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析:准确默写名言与诗句,注意“辨”“忽”“梨”等易错字的书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20世纪成就变化快、数量多。)七、 主题活动任务(7分)1示例:①举办“科学发明故事会”;②开展“我的小发明”创意展示(2分,解析:设计不同类型活动,符合“走近科学发明”主题即可。)2.示例:我感兴趣的发明是“智能手环”。它能监测心率、计步、记录睡眠,还能接收手机消息,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方便日常生活(3分,解析:介绍发明名称及2-3个作用,语句通顺即可。)3.人未来会在哪些方面更好地帮助人们生活?(2分,解析:问题围绕“发明过程”“未来应用”,符合采访工程师的语境。)八、阅读与理解(28分)(一)对比阅读(14分)1. 补充表格(6分,每空1分)①蜜蜂准确找到回巢方向 ②用黑色布罩住玻璃箱,让蜜蜂看不到外部标志 ③在蜜蜂身上粘一小块磁铁,干扰磁场感知 ④蜜蜂偏离回巢路线 ⑤眼睛 ⑥外部标志 ⑦磁场感知(解析:从甲文提取实验方式与结果,结合三次实验结论,推断蜜蜂靠“外部标志”和“磁场感知”辨别方向,而非眼睛。)2. 问题分类与提问(4分)针对内容提问:①;针对写法提问:③;联系生活提问:②(3分,每空1分)新问题:示例:蚂蚁分泌的“信息素”会一直存在吗?(1分,解析:新问题可针对内容或生活经验,合理即可。)3. 研究相同之处(4分)示例:①都通过观察生物的特殊能力展开研究(蜜蜂辨别方向、蚂蚁找捷径);②研究结果都对人类技术发展有启发(为导航技术、蚁群算法提供思路);③都采用实验或观察的方法验证猜想(科学家做实验、观察蚂蚁分泌信息素)(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二)课外阅读《萤火虫与冷光》(14分)1. 冷光特点(2分)B(解析:从“萤火虫的光几乎不发热,所以被称为‘冷光’”可知,“不发热”是核心特点。)2. 荧光灯应用原因(3分)C(解析:从“这种灯发光效率高,几乎不产生热量,广泛用于矿井、医院”可知,C项表述正确。)3. 不属于冷光启发的发明(3分)D(解析:文中提到冷光启发发明“荧光灯”“生物荧光探针”“节能照明技术”,未提及“太阳能电池”。)4. 提出问题(3分)示例:①萤火虫调节光的亮度和闪烁频率,除了与同伴交流,还有其他作用吗?②“生物荧光探针”检测癌细胞的具体原理是什么?(解析:从内容、原理等角度提问,有探究价值即可,每问1.5分。)5. 生物启发的发明(3分)示例:科学家观察蝙蝠夜间飞行靠超声波,发明了雷达,用于飞机、船只导航(解析:写出生物名称、特点及对应的发明,合理即可。)九、习作与表达(30分)评分标准1. 内容完整(12分)清晰写“观察过程(时间、方式)、科学奥秘、心情变化”,细节具体(如植物生长的叶片变化、动物的特殊行为),得10-12分;写出观察与发现,但细节笼统(如只写“发现蚂蚁搬家”,未写过程),得7-9分;内容偏离“科学小发现”,得0-6分。2. 语言与修辞(12分)运用比喻、拟人等2种及以上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得10-12分;运用1种修辞,语句较通顺,1-2个错别字,得7-9分;无修辞,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得0-6分。3. 字数要求(6分)不少于350字,得6分;300-349字,得4-5分;250-299字,得2-3分;少于250字,得0-1分。示例 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