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商丘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者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在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大量带有蟾蜍纹或蛙纹的陶器,
其纹饰如下图。此类纹饰可用于佐证


A.自然崇拜的淡化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艺术审美的趋同
D.早期国家的出现
2.西周以前,姓、氏在“古诸侯以国为姓”的原则下并未分化,都是族群的符号,得姓与受氏无
别。西周统治者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将姓与氏分开,建立“以姓统氏”“同姓
不婚”的宗法制度。这一变化
A.构建了华夏认同
B.瓦解了血缘观念
C.促进了族群交融
D.缓和了阶级矛盾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3.在《道德经》中,老子反对功名富贵、称王称霸,主张“知足之足,常足矣”。韩非在注解《道
德经》时却认为“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不以欲自害,则邦不
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为足矣。’”据此可知
A.韩非借老子的言论宣扬法家学说
B.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C.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有互鉴之处
D.老子的主张背离了战国时代需求
4.下图为秦简中某秦代官吏的功劳簿。这可用于说明秦代
0
0
为官佐六岁,为县今佐一岁十二日,为县斗食四岁五月廿四日,
为县司空有秩乘车三岁八月廿二日,守迁陵丞六月廿七日,凡十五岁
九月廿五日,凡功三,劳三岁九月廿五日。
A.基层官吏的升迁较为迅速
B.官吏考核具有一定透明性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D.选拔官吏忽视才能与道德
5.《九章算术》记录了大量社会生活方面的数学问题。例如,“今有取保(佣工),一岁价钱二
千五百。今先取一千二百,问当作日几何?”“今有取佣负盐二斛,行一百里,与钱四十。今
负盐一斛比斗三升、少半升,行八十里。问与钱几何?”据此可知,汉代
A.政府支持商业贸易的发展
B.数学发展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C.社会生活中存在雇佣现象
D.契约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较普遍
6.三国时,蜀国沿用东汉《四分历》,认为“四分历本起图谶,最得其正”;吴国和魏国则基于受
命改制的理念,分别颁行《乾象历》和《景初历》。西晋代魏后,又将《景初历》改名为《泰始
历》。这表明
A.政权更迭推动历法创新
B.三国时期历法体系完备
C.创制历法益于恢复生产
D.历法具有一定政治功能
7.学者研究发现,西晋的临海郡在东晋时已析分为临海、永嘉二郡,又增置了二县,户口数却
只有西晋的56.7%;西晋时期的零陵郡在东晋时已析置为营阳郡,刘宋时户口数只有西晋
的21.7%。类似的情况还可以找到不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B.均田制未得到执行
C.编户齐民制度解体
D.江南地区经济衰退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