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材料一认为新诗发展就应矫枉过正,否则新诗与旧诗水火不容”分析不当,原文是“但新诗发展又矫枉过正,彻底否认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似乎新诗与旧诗水火不容”。B项,“所以毛泽东更加偏爱新诗”无中生有,也推理不当,原文是“毛泽东一生偏好古典诗词,但也多次指出旧诗的缺憾”“传统诗词的缺憾,正是新诗所拥有的优势,毛泽东对新诗发展持支持态度”。D项,“古诗的‘定型美’要求更高”不合文意,原文是“相比而言,新诗的‘自由美’比古诗的‘定型美’要求更高”。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诗歌的内容层面来说”不合文意,应是“从艺术和审美层面来说”。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特定概念内涵的能力。D项,直接体现了毛泽东“对新诗现状不满”。A项,体现了毛泽东对新诗发展持支持态度。B项,是谈新诗与旧诗的优劣,新诗是大家都能看懂的。C项,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的思考。4.①只面向少数知识分子,不易普及;②很难写,不易学;③束缚思想,难以尽情表达;④不通俗,不易懂。(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特定内容的能力。首先联系理解毛泽东有关旧体诗词的言论,然后分析他所指出的旧体诗词的不足之处,最后概述答案。5.①毛泽东主张在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既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又吸收民歌的丰富养料,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②郑敏主张中国新诗要建构自己的诗学理论,在艺术手法、修辞、声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中国新诗还应追求以“真善美”作为价值导向的境界。(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内容的不同观点的能力。首先通读两则材料,梳理主要内容;然后比较毛泽东和郑敏的有关言论,分析主要观点;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他认为有人的地方就可能发生火灾”张冠李戴,“人就是火种。只要人在,火灾就不可避免”是作者的观点,并不是梁老的观点。B项,“这样写的意图是强调其丈夫武铸玉没尽职照顾好妻子”分析不当,这样写的意图是赞美林业人“不惜奉献青春、汗水乃至生命保护树木的忘我精神”。D项,“火势甚猛却未能击退森林消防员”不合文意,根据原文“那时候还没有森林消防,大大小小的火灾都靠人力扑打”可知,灭火的并不是“森林消防员”。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就是为了让世人不要遗忘那些守卫着森林安全的消防员和护林员”以偏概全,文章最后发出呼告,既是为了让世人铭记这些消防员和护林员;也是为了让人们具有森林防火意识,熟记防火电话,参与防火8.①火凤凰指文中的人物武筱婷,因为她出生在林场灭火的现场,大家都叫她“火凤”一火凤凰,这是她的小名。②火凤凰与楚国古老的传说有关,传说中,火凤凰义不容辞战乌龙而最后牺牲自己,让楚国重现光明。火凤凰喻指子午岭的消防员和护林员,他们奋战在灭火防火一【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24-27A·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1957年1月,毛泽东在和诗人藏克家、袁水拍谈诗时指出:“我以高一语文月考试卷为新诗应该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求发展。”毛泽东主张在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既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又吸收民歌的丰富养料,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这样的中国诗歌具有民族特性、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能考生注意:够体现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的诗学主张为中国新诗的发展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指明了方向,毛泽东诗词也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树立了成功典范。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摘编自人民网《毛泽东诗词:当代诗词改革创新的典范和指南》)》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材料二:%章燕:现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应该往何处去?一、现代文阅读(35分)】郑敏:依我所见,21世纪中国新诗的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从艺术和审美层面来说,新诗还未建立自己的诗学理论。当代中国新诗要建构自己的诗学材料一:理论,和当代西方诗学比起来,今天中国新诗诗学理论在艺术手法、修辞、声韵、内容的深度、意象的转换等都没有深入的系统研究。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诗词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首好诗一定要经过成功的艺术转换。艺术既来自诗人对现实的敏感而深刻的感受,而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毛泽东的丰富创作实践和深邃诗学主张,为解决中国当代种感受又不直接等于诗的艺术成就。从现实到艺术如同从葡萄到酒,能否将小而酸的制酒葡萄诗歌创作中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毛泽东认为变成甜而美的葡萄酒,这就是对诗人的艺术审美才能的考验。所谓“当代诗歌艺术”,包括适合古典诗词和新体诗歌各有弊端,明确要在民歌和古典的基础上发展中国诗歌。表达新的当代诗歌内容的艺术,什么样的内容需要呼吸在什么样的形式里,这是艺术的本真之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但近代以后,古典诗词义。古典诗词在这方面已臻完境;而中国新诗虽已近百岁,在诗的艺术形式,文本内容的深邃上逐渐走向僵化,充斥陈词滥调,盛行无病呻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诗应运而生。但新诗发仍属幼年。有人会说“自由体”就是不必考虑格式问题。这是很大的误解,只要是诗,无论新旧展又矫枉过正,彻底否认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似乎新诗与旧诗水火不容。都必须有审美形式感。诗而无诗美,岂能称之为诗?区别只在古诗有定型的古典美,而新诗有毛泽东一生偏好古典诗词,但也多次指出旧诗的缺憾。1949年12月,毛泽东和苏联汉学家的是千差万别非定型的自由美;这包括错落、参差、反衬等无定规的形式美,相比而言,新诗的尼·费德林谈论中国文学时说:“诗么,应该是新诗,让大家都能看懂,而不仅仅为了上层知识分“自由美”比古诗的“定型美”要求更高,更有个性的创造和更少放任自流的自由。子。”1957年1月12日,毛泽东对李银桥说:“写诗是件费脑子的事,尤其是旧体诗词更不容易掌从内容方面来讲,新诗存在着反崇高、反审美、反意义而代之以玩世、丑陋、庸俗等倾向。境握…你们年轻人最好莫学写旧体诗。”1957年1月12日,毛泽东在《致臧克家等》中写道:“旧诗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价值的最终所在,它并不浮出诗歌的表层,却以它那不可触摸的光辉照亮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1958年毛泽东与诗友梅全诗,没有境界的诗如珠玉失去光泽。现在有些新诗不但缺乏境界,而且有意反境界,以庸俗甚白谈话时说:“旧体诗词有许多讲究,音律、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如新诗那样至低劣丑恶入诗,以达到践踏美的目的。伪道德、假崇高自然应该遭到批评,但若因此舍弃以‘自由'。”在给老友蒋竹如的一封信中,毛泽东写道:“律诗是一种少数人吟赏的艺术,难于普及,不“真善美”作为生命价值的导航,那实在是一种本质性的误导。宜提倡。”归结起来,毛译东指出了旧体诗词的四大不足:(摘编自章燕《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及其出路一诗人郑敏访谈》)传统诗词的缺憾,正是新诗所拥有的优势,毛泽东对新诗发展持支持态度。1957年1月1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日,毛泽东在《致臧克家等》中强调:“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但他对新诗现状也颇为不满,A.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诗应运而生。材料一认为新诗发展就应矫枉过正,否则新诗与1960.年,他不无夸张地对梅白说:“你知道我是不看新诗的…给我一百块大洋我也不看。”旧诗水火不容。1957年1月,毛泽东在和诗人减克家、袁水拍谈诗时指出:“现在的新诗,太散漫。”1958年B.毛泽东多次指出旧诗的缺憾,而传统诗词的缺憾正是新诗所拥有的优势,所以毛泽东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说:“现在的新诗不能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加偏爱新诗。1960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不单是绘画,还有音乐,都有这样一批人抄袭C.毛泽东有关诗歌的评论表达了对中国诗歌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强调新体诗和旧体诗西方,他们看不起自己民族的东西…诗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都要改革和创新。·毛泽东对旧诗和新诗的相关评论,表达了对中国诗歌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即新体诗和旧D.郑敏指出新诗与古诗都有审美形式感,但与新诗的“自由美”相比较,古诗的“定型美”要体诗都要改革,都要创新。从文艺发展的目标出发,从文艺政策的导向着眼,毛泽东对中国诗歌求更高。【高一语文第1(共8页)】·24-27A·【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24-27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9月月考语文27A答案.pdf 高一语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