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彩虹 教案(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彩虹 教案(共2课时)

资源简介

《彩虹》教案(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虹、浇、壶”等生字,会写“丽、提”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第1 - 2自然段,感受孩子对家人的关爱与童真想象。
3.初步体会比喻的妙处,激发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孩子把彩虹想象成桥的创意,感受亲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彩虹图片:小朋友们,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彩虹)看到彩虹,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彩虹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彩虹》,联系彩虹像桥一样美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
自读要求: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序号。
2.生字认读(我会认):
出示词语:多种方式认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3.识字方法指导:
(1)形声字法: 虹(“虫”表意,彩虹像虫形;“工”表声);
镜(“钅”表意,和金属有关;“竟”表声)
裙“衤+君”(衣字旁表意,“裙”和衣服有关)
(2)生活联系法:浇(浇花是生活中常见动作,联系“浇花”);
壶(想象家里的水壶)
荡(联系“荡秋千”)
(3)加一加:提(扌+是=提) 洒(氵+西=洒) 挑(扌+兆=挑)
(4)动作演示法:拿(做“拿东西”的动作,“合+手”);
4.易读错字强调:洒(sǎ,平舌音)、挑(tiāo,三拼音节)、镜(jìng,后鼻音)
5.整体感知: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指名说,教师标序号。
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指名朗读、齐读。
2.提问:这里的“桥”指什么?(彩虹,把彩虹比作桥,多有趣!)
3.书写指导“丽”“和“提”
(1)学生观察田字格:
“丽”上下结构,上面横要长,下面两个大小一样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
(4)朗读指导:读出惊喜的语气,“美丽的桥”要读得轻柔。(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及时评价、注意语气。
(二)学习第2自然段(爸爸部分):
1.课件出示段落:“爸爸,您浇花用的那把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您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您高兴吗?”
2.提问:孩子看到彩虹,想到帮爸爸做什么?你体会到什么?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用彩虹桥洒水浇田,让爸爸不用挑水)
3.“提”提手旁,左右结构,先写提手旁(横、竖钩、提)再写(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4.互动课堂(语言训练):
句式仿说:爸爸,您______呢?如果我______,走到桥上,______,那不就是______吗?您高兴吗?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鼓励创意表达。
5.创设语境(巩固字词):
填空:一( )彩虹 一( )水壶 一( )水 (道、把、滴)
指名填,再齐读短语。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课文里的小朋友一起看到了美丽的彩虹桥,还知道他想帮爸爸浇田呢!下节课,我们去看看他想帮妈妈和哥哥做什么,再学写更多生字。
板书设计
彩虹
雨停了→美丽的桥(彩虹)
爸爸→水壶→洒水浇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吗、圆”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童真与亲情。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点:
写字指导、创意表达。
教学难点:
体会孩子对家人的爱,仿说有创意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 复习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生字词),现在咱们来开火车打个招呼吧!小火车哪里开?(预设:学生齐答“这里开!”)
生:(开火车认读“彩虹、浇花、水壶、提着、洒下来、挑水、镜子、拿着、系围裙、荡秋千”,若读错,师及时纠正:“‘系围裙’的‘系’在这里读jì,跟老师再读一遍~”)
师: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大家对生字词掌握得真扎实!
2. 课文朗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指名2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流利、有感情。
生:(朗读后)
师:小评委们有什么评价?(预设:“读得很流利,但‘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可以再活泼一点”)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上节课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想帮爸爸用彩虹桥上的水浇田,多有爱的孩子呀!那“我”还想为妈妈和哥哥做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彩虹》,去感受这份温暖吧!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文本,初读感知
师:请大家轻声读第3自然段,圈出“我”想对妈妈说的话里,提到了什么物品?(预设:镜子、月亮)
课件出示:“妈妈,您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您梳头,您高兴吗?”
(2)探究意图,体会情感
师:孩子想帮妈妈做什么呀?(指名回答,预设:“孩子想拿镜子走到桥上,把镜子当成月亮,照着妈妈梳头”)
师:真会读书!那镜子怎么就变成月亮了呢?(引导学生观察“镜子”和“月亮”的共同点,预设:“镜子是圆圆的,月亮也是圆圆的,所以孩子觉得镜子像月亮”)
师:多奇妙的想象呀!从这个想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孩子很爱妈妈,想让妈妈高兴”)
师:是呀,小小的孩子用最天真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多温暖呀!
(3)朗读指导,入情入境
师:想不想把这份温柔读出来?请大家注意,“圆圆的月亮”要读得轻柔,就像月亮轻轻照着妈妈一样;问妈妈“您高兴吗?”时,语气要甜甜的。先自己试试吧!
(学生自由朗读后)师:我们来小组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温柔、最有爱!(小组朗读后,指名1名学生读,师点评:“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孩子正笑眯眯地问妈妈呢,真好听!”)
2. 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文本,梳理内容
师:帮完妈妈,孩子又想到了哥哥。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用“____”画出孩子想为哥哥做的事。
课件出示:“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2)解读创意,感受童真
师:孩子想帮哥哥做什么?(预设:“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自己坐在上面荡秋千,让花裙子变彩云”)
师:为什么花裙子会变成彩云呀?(引导学生结合“荡来荡去”“飘啊飘”想象画面,预设:“秋千荡起来,裙子飘起来,颜色鲜艳像彩云”)
师:多天真的想法!你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样?(预设:“很可爱、很有想象力”)
(3)朗读指导,体会欢快
师:这段要读出孩子的活泼和开心哦!“荡来荡去”“飘啊飘”要读得稍快一点,就像秋千真的在动、裙子真的在飘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女生当“哥哥”,听着妹妹的话;男生当“孩子”,读出你的开心!
(分角色朗读后)师:想不想挑战闭眼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彩虹桥的秋千上,裙子飘呀飘,像彩云一样……开始吧!(学生闭眼朗读,感受画面)
师:老师从你们的声音里听到了快乐,真棒!
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写6个生字:“吗、圆、哥、秋、挂、啊”。写字前先观察,看看它们的结构和笔画有什么要注意的。
1.“吗”
“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要写得小一点,靠上;右边是“马”,横折要写得有力,竖折折钩要站稳。(范写后)请大家写写看,注意左窄右宽。
2.“圆”
“圆”是全包围结构,外框端正,上下等距,左短右长。“员”居框部正中,大小之中。
3.“哥”
“哥”是上下结构,上面和下面都是“可”(注意上面“可”的竖钩变成竖)。中间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上下两部分大小要差不多,这样字才稳。(范写时强调:“两个‘口’要写得一样大,别让上面的‘口’太大啦!”)
生:(书写后,同桌互相点评:“你的‘哥’重心很稳,真好看!”)
4.“秋、挂、啊”
“秋”是左右结构,左边“禾”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火”的撇捺要舒展。
“挂”左边“扌”,右边“圭”是两个“土”,上短下长。
“啊”左边“口”字旁,右边注意左高右低,要写得紧促。
(学生依次书写,师巡视,针对易错点提醒:“‘秋’的‘火’不要写成‘大’哦!”)
四、总结全文
师:这篇课文里,孩子对爸爸、妈妈、哥哥都有甜甜的想法,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的想象?为什么?(指名分享,预设:“我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把花裙子当成彩云很有趣”“我喜欢第3自然段,孩子对妈妈很温柔”)
师:是呀,不管是帮爸爸浇田、帮妈妈梳头,还是陪哥哥荡秋千,都藏着孩子对家人满满的爱。这份爱,就像彩虹一样美好!
五、课后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把课文读给家人听,问问他们:“如果我做这些事,您高兴吗?”明天来分享家人的反应哦!
(板书设计:.彩虹→爱家人→爸爸(浇田)、妈妈(照镜)、哥哥(秋千)→童真、亲情)
4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