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单元写作任务改写诗歌和学写申论1.试着用《自己之歌》(节选)中第3小节的形式改写《致大海》,体会二者之间的差异。既可改写整首诗,也可挑选一段改写。注意不要改变原诗主题,要运用原诗中的意象。(1)《自己之歌》(节选)第3小节的写作特点 (2)改写的段落 (3)把握要改写段落的意象、情感 (4)进行改写 2.学写申论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站C位”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根据下面的拆解任务,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是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1)拆解任务一:分析材料内容 (2)拆解任务二:明确材料内涵 (3)拆解任务三:确定申论立意 (4)拆解任务四:列写作提纲 (5)拆解任务五:确定题目 (6)拆解任务六:完成写作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单元写作任务1.答案 (1)疏散的形式之中有整齐的诗歌韵律;语言平白如话(2)《致大海》前5小节(3)意象:以大海为主体意象情感:大海是自由的象征,借“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求而不得的苦闷(4)(示例)大海,我正向自由的你挥手告别,在你蓝色的浪头里翻滚着骄傲的美时,在你低沉忧郁地呼唤我时,在你幽静的黄昏时分和任性的脾气发作时,在你汹涌地淹没渔人渺小的帆时,在你保护他们滑过海洋时,我正向自由的你挥手告别。2.答案 (示例)(1)材料第一句话是小品《占位子》里的台词,体现了小品的主题;第二句话概述小品《占位子》的主要内容及社会反响;第三、四句话揭示“C位”的内涵,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解释。(2)“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是希望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有一个好“位置”。但是,座位跟学习成绩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现在成绩优秀了,是不是将来进入社会就一定会有好“位置” (3)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未必有为。(4)开头:简述材料。主体:①先指出影响学生成绩和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不是在教室里的“位置”;②接着指出家长的责任应当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使出浑身解数帮孩子抢占教室“C位”,并从反面论述抢“C位”的消极后果;③然后深化论证,指出“不论身处什么位置,都能发光发热”,可举谢觉哉的事例进一步点明在“位”者更须有为。结尾:引用名言,再次点明论点,照应标题。(5)有为才能有位。(6)[例文]有为才能有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小品《占位子》便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这些家长的爱子之心固然可敬,但是他们不明白,位置跟优秀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诚然,座位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影响学生成绩和成长的核心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如思考、交流、合作、自律、自觉等才是重点。坐在所谓“C位”的学生最终成绩并不优秀,而坐在非“C位”的学生却成为学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信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自己所在的学校里找到实例。为什么有些坐在“C位”的同学会不如坐在非“C位”的同学成绩好呢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家长的责任应当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使出浑身解数帮孩子抢占教室“C位”。换句话说,家长与其在教室里为孩子抢“位置”,不如培养孩子自己争“位置”的意识和抢“位置”的能力。孩子迟早要独立,他们的未来有怎样的“位置”,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志气、毅力和恒心。须知,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未必有为。不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不在内因上下功夫,仅在“C位”上用力气,只会弱化孩子的意志。其实,影响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不单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父母在自身所处“位置”的作为对孩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作为父母,自身发展得如何、具有怎样的素质,都会对孩子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比起去抢教室座位,为人父母者更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为孩子的成长做榜样。古人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通过累积真才干、真本事,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那么不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能发光发热。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须有为。谢觉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已年逾七旬。医生和身边的人说:“您年岁大了,法院的工作挂个名就行了,干吗还费那么大力气啊 ”谢老严肃回答:“挂名怎么行啊 ”谢老依然满腔热情、不知疲倦地工作。今天,新时代为奋斗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把握好“有为”与“有位”的辩证关系,想为、敢为、善为,我们何愁不能施展才干、赢得人生的主动权。无位者可成其为,有为者终得其位。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眼睛盯着的不应该是孩子的“位”,而应该是孩子的“为”。如果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对孩子的“爱”就可能成为实际的“害”。知识拓展申论简介 1.定义“申”是申述,“论”是议论,“申论”,就是要求作者就特定的材料、事件或者问题进行陈述、说明、概括,并据以发表见解,阐述理由,推断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讲道理”。 2.申论结构申论,其实就是政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所以也要遵循议论文的写作方式,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基本结构组成:引论—分析问题—论述如何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结构——七段论:引论,引出主题(1—2段);分析问题,分析论证(3—4段);对策分析,论述对策(5—6段);结论,总结结尾(第7段)。2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