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赤壁怀古
念奴娇
都说女人最容易被文字打动,五千年来,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惟有苏轼一人而已,我要认真的,虔诚的,刻苦的……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做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 ——嫁给苏轼。虽然他曾经有过三任妻子,虽然他的妻子的寿命都不长,然而,我仍愿意把生命浓缩成一束烛光,辉映在他的指间心上。哪怕只有十一年(他的女人总是跟十一这个数字紧密相关)。哪怕为此,历尽千年的情劫。
——梁衡《来生嫁给苏轼》
在诵读中
品味词风
入情入境,读出情感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受豪情
在品读中
请同学们品读诗句,分析东坡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赏豪放之景
忆豪放之人
抒豪放之情
思考:我在 (字/词/句) 中,看到了 (景物特点)的豪放之景。
一:赏豪放之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浑
开阔
气势磅礴
充满力量
特点
意象解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
写出岩石山崖的险怪,参差不齐。
”穿“
夸张,突出山崖陡峭,高耸入云。
”拍“
拟人,突出惊涛骇浪的力度之大。
”卷“
写出浪花汹涌的气势之大。
”雪“
比喻,指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思考:我在 (字/词/句 )中,看到了 (人物形象特点)的豪放之人。
二:忆豪放之人
诗人从哪些方面塑造了周瑜的什么形象?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才干出众
羽扇纶巾
从容娴雅 儒将风度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
儒将风范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苏轼(1037~1101年),21岁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宋仁宗对皇后说:“我为后代选了两位宰相。” 25岁被英宗破格提拔在宫中图书馆任职,精通儒释道三家。29岁妻子王弗病逝。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35岁起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颇有政绩。44岁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生活困顿,躬耕城东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24岁就当上建威中郎将,吴中皆呼“周郎”。32岁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他的妻子小乔也堪称国色。周瑜是后人羡慕追思的英雄。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
怀古伤今
(对比、反衬)
由周瑜想到自身,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借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自己的“早生华发”,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小组讨论: 的苏轼抒发了 (情感特点)的情感。
三:抒豪放之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人生如梦”
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我宽慰。
“一尊还酹江月”
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一杯敬明月
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放眼大江,举杯赏月!自此,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一杯敬古人
一杯敬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东坡突围》
课堂结语
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然而苏轼的一生,又是乐观的、积极进取的一生。身处逆境之中,仍能保持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态度,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正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
千百年来,苏轼正是以这种旷达、洒脱的精神气度影响着后人,吸引了无数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仰慕。
对比阅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题材和情感角度总结豪放词的共性。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