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衡水金卷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衡水金卷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政论与随笔
众所周知,中唐时代真正称得上“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散文家是韩愈。
在审美风格上,韩愈的散文与其诗歌创作既有相同的一面,亦有不同的一面。其相同处在
于,韩愈的散文能喜能怒,宜长宜短,“不专一能,奇奇怪怪”(韩愈《送穷文》),表现出一定
的“险怪”特色;其不同处在于,韩愈的散文并不以“险怪”为能事,而是以充实的内容、浩
大的气势为主要追求。导致这不同之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从文体功用上讲,与古代
不少文人一样,韩愈把文章的写作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而不仅写作态度
认真,而且强调一种谠正不阿的文风;而诗歌则被其视作“释恨佐欢”的游戏之作,是表达
个人情感的手段,因而不仅写作态度自由,而且也尽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从文
化背景上讲,韩愈主张“文以载道”,是要用儒家的思想来抵御佛、道两教的影响,因而儒气
较重,道气较轻;反之,韩愈主张“余事作诗人”,是要借道教的思想来排遣生活的郁闷,因
而道气较重,儒气较轻。韩愈用“文”和“诗”来分别体现其儒、道分裂的文化人格。
尽管韩愈的诗、文之间存在着分裂的一面,但仅就其文章本身而言,却有其统一而完
整的审美追求。在当时佛、道两教甚嚣尘上,对民族的血脉、国家的完整造成不利影响的
情况下,韩愈高擎“古文运动”的大旗,确乎不是一件儿戏之事。他作古文,是为了求古道
韩愈对自己的文化定位,就是要继承孟轲的衣钵,将已被佛、道阻断的正统文化延续下来
以恢复华夏文明的主导地位。于是,他不仅强调孟子以“内圣”为主的人格气节,而且也赞
美孟子以“养气”为主的文章功夫: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
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在此之前,不少散文家已看到了骈文形式主义的局限。但是他们尚没有找到取代这
些外在形式的内在根据。而到了韩愈这里,便不再将外在的声韵辞藻视为撰写文章的关
键,而在先秦“养气说”和魏晋“文气说”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向创作主体内在的精神气
质。难其如此,他才真正找到了打破骈文之形式主义文风的有力武器,从而既保障了行文
的自由,又保障了文气的畅达,使“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当然,要真正达到这一
境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答李翊书》中,韩愈根据自己二十余年的写作经验,总
结了这个由必然而走向自由的创作过程:这既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修养
的过程。只有“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答李翊书》),才能够由“戛戛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语文
2026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A.因果倒置,原文指出“韩愈把文章的写8.①现实的困境限制了暖暖的认知,“三百万”的资金
作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而不仅写作
规模远超暖暖的生活认知,打破了她对“农村难以吸
态度认真,而且强调一种谠正不阿的文风”。B.原文
引大额投资”的固有印象,因此她惊呆了。②不相信
说明韩愈“分裂的文化人格”休现为“用‘文’体现儒
薛传薪拥有这么多的资金。(③对薛传薪的投资行为
气,用‘诗'体现道气”,而非诗文中同时融人需、道思
表示不解。④认为这么多资金没有可能流向偏远的
想。C.“完全相同”错,原文提到韩愈在《答李翊书》
农村。(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
中总结的写作经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的情给分)
致的”,下文分析了它们的不同。
9.①以薛传薪的话语直接传递核心思考:他点出楚王庄
2.A【解析】由韩愈的散文不以“险怪”为能事,而是
的没落现象,提出“中国不可能没有农村”的看法,强
追求浩大气势,不能推知他的诗歌刻意表现“险怪”,
调楚王庄“湖水、绿树、楚文化、原始耕作”的价值,规
气势较弱。这种推断缺乏事实依据和逻辑依据。
划“发展旅游业”的路径。②以暖暖态度变化体现思
3.①儒学②载道③骈文(每词1分,其他答案符合
考的感染力:暖暖从最初对薛传薪的反感,到被“乡村
内容亦可得分)
有被看的价值”打动,再到对“三百万投资”的震惊
4.①韩愈将“气”比作“水”,将“言”比作“浮物”,用“水
这一过程体现“乡村价值被重新认知”的思考。③以
大则浮物皆能漂浮”的日常现象,形象闸释了“气盛
乡村场景细节支撑思考的合理性:文中对楚王庄“清
则语言长短、声韵高下皆适宜”的创作道理。②“气”
澈湖水、满山绿树、石碾、石磨、楚长城遗存”的描写,
是“言”的内在基础,“言”是“气”的外在表现,二者相
以及“九十岁老人因环境长寿”的细节,直观呈现了
互关联又有主次之分,体现了辩证逻辑。(每点2分,
“乡村有得天独厚发展条件”的判断,让“乡村可通过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
自身资源发展”的思考有了具体依托。(每点2分,
情给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
5.①内容充实,服务于“载道”:韩愈主张“文以载道”,
情给分)
散文以充实内容和明确思想为根本。《师说》围绕
10.B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
“从师学习”的道理展开,批判社会弊端、阐明从师意
给分)】
义,核心是弘扬儒家“传道授业”的价值观,符合其
【解析】原句标点:闻其临郡,阁家逃亡。景伯督切
“以充实内容为追求”的审美主张。②行文自由,破
屈县,追捕禽之。
除形式束缚:韩愈打破骈文形式主义,追求行文自由。
11.D【解析】“兵”和“族”都是名词作动词。B.“虽
《师说》不刻意讲究对仗声韵,而是根据论证需要灵
一毫而莫取”的“虽”是即使的意思。
活运用语言,既保证观点清晰,又让文气不受外在形
12.B【解析】“坚持二十多天,那人便以孝闻名”错,
式限制,休现“言之长短皆宜”的特点。(每点3分,
从“终以孝闻”的表述看,懂得孝母,是二十天以后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的
的效果,“以孝闻”则是后来长期坚持的效果。
情给分)
13.(1)我听说听人说不如亲眼见,山里百姓没受过礼
6.C【解析】文本一对丹湖一带景色并没有实写,而是
的熏陶,哪里值得苛责呢!(第二个“闻”“何足”各
薛传薪话语中带出来的:暖暖对家乡京色“无感”也
1分,句意2分)
不准确。
(2)他在集市旁卖醋,来供给每天的生活,买东西时
7.B【解析】文中仅提到暖暖被薛传薪的话“拨动”,
不还价,按对方要的钱给他。(“鬻馥市侧”“酬价”
对发展旅游产生“兴致”,并未体现“唤醒振兴乡村的
各1分,句意2分)》
夙愿”和“充满期待”。
14.①房景伯家境贫寒,但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体现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