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第3课时 分段问题中的一次函数素养目标1.能够理解分档计费问题与一次函数的联系,根据不同档位熟练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2.学会运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分档计费的实际问题,提升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3.通过分析分档计费情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重点根据分档计费标准建立并运用一次函数关系式解决问题.【自主预习】1.回顾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联系.2.从分档计费问题中,如何找到与一次函数相关的量 某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起步价8元(行驶距离不超过3千米都需付8元车费),超过3千米以后,超过部分每千米收费2元.设小明乘坐这种出租车行驶的距离为x千米,应付的车费为y元.(1)当x≤3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当x>3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 (2)当x=5时,求小明需要支付的车费.【合作探究】知识点:分档计费问题与一次函数阅读课本本课时“例3”和“尝试·思考”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在分档计费问题中,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具体情况属于哪个档位 3.求解分档计费问题中未知量(如用水量、行驶里程等)时,需要注意什么 1.在国内,投寄质量在80 g以内的普通信函到外地应付的邮资如下表:信函质量m/g 0邮资y/元 1.20 2.40 3.60 4.80某同学想寄一封质量为15 g的信函给居住在外地的朋友,他应付的邮资是 ( )A.4.80元 B.3.60元C.2.40元 D.1.20元2.某水果商店规定:如果购买苹果不超过10千克,那么每千克的售价为3元;如果超过10千克,那么超过的部分每千克的售价降低10%.某单位购买48千克苹果,则应付的金额为 ( )A.129.6元 B.132.6元C.141元 D.144元纳税问题例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最新规定:月收入不超过5 0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5 000元但不超过8 000元的部分征收3%的所得税;月收入超过8 000元但不超过17 000元的部分征收10%的所得税……月收入指个人工资收入扣除专项附加费后的实际收入,其中专项附加费就是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继承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大病医疗等费用.如某人月工资收入7 860元,专项附加费支出2 000元,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7 860-2 000-5 000)×3%=25.8(元).(1)当月收入超过5 000元而又不超过17 000元时,写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y(单位:元)与月收入x(单位:元)之间的关系式.(2)如果某人当月专项附加费支出2 500元,缴纳个人所得税160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是多少元 变式训练对写文章、出版图书所获稿费的纳税计算方法是y(x)=其中y表示稿费为x元应缴纳的税额(单位:元).若小红的爸爸取得一笔稿费,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得到6 216元,问这笔稿费是多少元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预学思考1.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k,b为常数,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k为常数,k≠0).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当b=0时的特殊情况.2.用水量看作自变量x,水费则是因变量y;分档计费中的单价可看作一次函数中的斜率k,而初始费用或某一档的基础费用可与截距b相关联.自学检测解:(1)y=8;y=2x+2.(2)当x=5时,y=2×5+2=12.答:小明需要支付的车费为12元.【合作探究】知识生成知识点1.首先要明确不同档位的划分界限,确定每个档位对应的单价或费用计算规则;然后找到自变量(如用水量、行驶里程等)和因变量(总费用);最后根据单价与数量的关系,结合不同档位的情况,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2.将实际的自变量数值与各档位的界限值进行比较.例如在用水计费中,把实际用水量与各档的用水量范围对比,若用水量x满足2203.先根据总费用与各档费用范围进行比较,判断该费用对应的档位;然后代入该档位的函数关系式求解;最后要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该档位的条件.对点训练1.D 2.B题型精讲题型例 解:(1)当5 000当8 000所以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2)∵160>90,∴收入超过8 000元,把y=160代入y=0.1x-710,得x=8 700,∴此人本月工资是8 700+2 500=11 200(元).变式训练 解:设这笔稿费为x元,因为x>4 000,所以根据相应的纳税规定,可列方程x(1-20%)·20%·(1-30%)=x-6 216,化简、整理得0.112x=x-6 216,所以0.888x=6 216,所以x=7 000.答:这笔稿费是7 000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