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课时3 行程问题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课时3 行程问题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3 课时3 行程问题
1. 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
2. 充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小明每天早上要到距家 1000 m 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 80 m/min 的速度出发,出发后 5 min,小明的爸爸发现小明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 180 m/min 的速度沿同一条路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思考:(1)上述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
解:(1)已知量:小明家到学校1000 m、小明的速度80m/min、
小明已出发5min、小明爸爸的速度180m/min;
未知量:小明爸爸追上小明用的时间、
小明爸爸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多远.
(2)想象一下追及的过程,你能用一个图直观表示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探究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 x 分钟,当爸爸追上小明时,所行路程相等,如下图所示.
学校
小明家
180x
爸爸追上小明的位置.
80x
小明5min走的路程:80×5.
小明在爸爸追时走的路程:80x.
爸爸追赶小明时走的路程:180x.
80×5
根据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
解这个方程,得x= .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 min,
此时距离学校还有 m.
4
4
180x=5×80+80x
280
(3)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1000-180×4=280(m)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是一种有效方法.根据相等量的两种不同表达式就可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了.
追及问题:
甲、乙两人同向出发,甲追乙这类问题为追及问题:
对于行程问题,通常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对于同向同时不同地的问题,如图所示,甲的行程-乙的行程=两出发地的距离;
注意:同向而行注意始发时间和地点.
(2)对于同向同地不同时的问题,如图所示,甲的行程=乙先走的路程+乙后走的路程.
1.《九章算术》中有一道题,原文:“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问几何步及之?”意思:同样时间段内,走路快的人能走100步,走路慢的人只能走60步.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走路快的人走多少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  )
A.300步 ? B.250步 ? C.200步 ? D.150步
B
练一练
线段图:


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 450 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 65 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 85 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解:(1)设 两车行驶了xh相遇,
根据题意得 65x+85x=450,
解,得 x = 3.
答:两车经过3h相遇.
分析:等量关系:慢车路程+快车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相遇
慢车行驶的路程65x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450km
快车行驶的路程85x
探究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线段图:
(2)快车先开30min,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相遇
快车先开30min行驶的路程85×0.5
慢车行驶的路程65y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450km
快车在慢车走时行驶的路程85y
解:(2)设慢车行驶了y小时两车相遇.
据题意得 65y+85(y+0.5)=450,
解,得 y= ????????????????????.
答:慢车行驶了????????????????????小时两车相遇.
?
关于两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称为相遇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根据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列方程.
如图所示,甲的行程+乙的行程=两地相距的路程.
相遇问题:
2. A,B两站间的距离为 335km,一列慢车从A站开往B站,每小时行驶55 km,慢车行驶1小时后,另有一列快车从B站开往A站,每小时行驶85 km.设快车行驶了x小时后与慢车相遇,则可列方程为( )
A.55x+85x=335 B.55(x-1)+85x=335
C.55x+85(x-1)=335 D.55(x+1)+85x=335
D
练一练
例:小明和小华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小明每分钟跑260米,小华每分钟跑300米,两人起跑时站在跑道同一位置.
(1)如果小明起跑后1min小华才开始同向跑,那么小华用多长时间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起跑后1min小华开始反向跑,那么小华起跑后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分析:本题涉及哪些量?你能画图说明小明和小华跑步的情形吗?在问题
(1)和(2)中,两人所走的路程分别有什么关系?
探究三:环形跑道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解:(1)设小华用 x min追上小明.
根据题意,得260(x+1)=300x
解,得 x=6.5.
所以小华用6.5min追上小明.
(2)设小华起跑后 x min两人首次相遇.
根据题意,得 260( x +1)+300 x =400,
解,得 x =0.25.
所以小华起跑后0.25min两人首次相遇.
环形跑道长s米,设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第一次相遇.
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形:
①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v甲t-v乙t=s.
②同时同地、背向而行:
v甲t+v乙t=s.
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
3.在800米的环形跑道上有两人在练习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起跑,t 分钟后第一次相遇,则 t 的值为 .
20
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800.
320t-280t=800
练一练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实际问题
抽象
寻找等量关系
数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
数学问题的解(一
元一次方程的解)
验证
实际问题的解
解释
例1:小明家离学校2.9千米.一天,小明放学走了5分钟之后,他爸爸开始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接小明,已知小明每分钟走60米,爸爸骑自行车每分钟骑200米,则小明爸爸从家出发几分钟后接到小明?
解析:设小明爸爸出发x分钟后接到小明.
可以画出线段图如右图所示.
解:设小明爸爸从家出发x分钟后接到小明,
由题意,得200x+60(x+5)=2900.
解这个方程,得x=10.
因此,小明爸爸从家出发10分钟后接到小明.
例2:小明的爷爷每天都步行到距离家3.2千米的公园去打太极拳.周日早晨,爷爷出发半小时后,小明发现爷爷忘记带家门钥匙了,小明就骑自行车去给爷爷送钥匙.如果爷爷的速度是4千米/时,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千米/时,当小明追上爷爷时,爷爷到公园了吗?
解:设小明用x小时追上爷爷.
因为3千米<3.2千米.
所以小明追上爷爷时,爷爷没有到公园.
1.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环形跑道一圈长400米,乙每秒跑6米,甲每秒跑8米.如果甲在乙前面8米处同时同向出发,那么经过几秒两人首次相遇(  )
A.208秒 B.204秒 C.200秒 D.196秒
D
2.某轮船往返于A,B两港之间,逆水航行需3小时,顺水航行需2小时,水速是3千米/时,则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
A.18千米/时 ? B.15千米/时 C.12千米/时 ? D.20千米/时
B
3.甲、乙两人赛跑,甲的速度是8米/秒,乙的速度是5米/秒,如果甲从起点处往后退20米,乙从起点处向前进10米,若甲、乙两人同时出发,则甲经过几秒钟追上乙?
解:设甲经过x秒追上乙.
由题意,得8x-5x=20+10.
解这个方程,得x=10.
因此,甲经过10秒追上乙.
4.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千米,经过2.5小时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解:设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甲的速度为(x+1)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2.5x+2.5(x+1)=30.
解这个方程,得x=5.5.则x+1=6.5.
因此,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6.5千米/时、5.5千米/时.
5.一架飞机在两个城市之间飞行,当顺风飞行时需2.9 h,当逆风飞行时则需3.1 h.已知风速为20 km/h,求无风时飞机的航速和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解: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 km/h,
根据题意,得 2.9(x+20)=3.1(x-20).
解这个方程,得 x=600.
则3.1(x-20)=1798.
因此,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600 km/h,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1798 km.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同向追
及问题
相向相
遇问题
同地不同时:甲路程=乙路程
同时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