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判断注音的正误(用“√”或“×”)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着落(zháo) 黄晕(yùn) 应和(hé) 莅临(lì)
酝niàng( ) 粗guǎng( ) 静mì( ) jué( )别
2、古诗词默写。(10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明月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的诗句是;“(1) , 。”《观沧海》一诗中,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太阳、月亮、银河等极大的空间意象与沧海横流相结合,反映出作者宽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的句子是:(2)“ , 。 , 。”《次北固山下》中(3)“ , 。”王湾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同时折射出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的哲理;《天净沙·秋思》中(4)“ , 。”马致远借落日下山烘托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3、根据语境作答。(4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 A )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的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 B )的欢娱之花迷惑。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俗艳 鲜艳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C.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别人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见教”“见谅”属于敬辞,“令堂”“令爱”属于谦辞。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战国策》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焉: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5、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两处)(2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意思。(4分)
太丘舍去(去: ) 相委而去(委: )
乃往,身自罢之(乃: ) 是日,饮酒乐(是: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的结尾处的“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B.【甲】文中的人物形象,全部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塑造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C.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乙】文中的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
D.【甲】【乙】两文的共同主题是:为人一定要讲诚信。因此,与人交往,“信用”和“礼貌”尤其重要。
(二)古诗赏析(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9、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3分)
名著阅读(6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A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选文中的A是谁?选段中主要写了作者与他交往的哪两件事 (3分)
12、作者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这位好老师,请结合全文说说这位好老师好在哪里 (3分)
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3、作者重点描绘了济南的哪三幅山景图 各有怎样的特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4、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修辞的角度)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从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角度)
15、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但结尾写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矛盾吗 为什么 (3分)
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不相见已是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 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时,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应该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不会对他跷起大拇指呢 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 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交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高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的样子,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眼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像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像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 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弯曲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 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3分)
(1) ;
(2) ;
(3)父亲挑粪浇池;
(4) ;。
17、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3分)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18、 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4分)
19、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的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4分)
20、作文(63分,含3分卷面分)
一个人心灵和心智的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期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领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让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 :1 选材恰当,内容具体;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8分)× √ × √ 酿 犷 谧 诀
(10分)(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分) 不知不觉 俗艳
(2分)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3分)D
5、(2分)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6、(4分)太丘舍去(去: 离开 ) 相委而去(委: 舍弃 )
乃往,身自罢之(乃: 于是 ) 是日,饮酒乐(是: 这 )
7、(1)(3分)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3分)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
8、(3分)B
9、(3分)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和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意对即可)
10、(3分)“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1分)太阳从黑夜中出生,春天进入旧年,将“日”和“春”人格化,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1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或新事物会代替旧事物。(1分)(修辞、分析、情感各1分,意对即可)
11、(3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12、(3分)①衣着朴素,性格和善。②别的同学甚至老师都对我充满鄙视,而藤野先生却打破国界,对我一视同仁,有时还主动帮助我。③在学术上非常严格,亲自批改作者的讲义,并细细地指出错误。
13、(3分)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课文重点描绘了三幅山景图:①阳光朗照下的山一温暖。②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③城外的远山--淡雅。
14、(1)(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写成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
(2)(3分)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雪的可爱情态,烘托出一种恬淡、安适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5、(3分)不矛盾。标题《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写出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体观感。这样结屋,既和开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16、(3分) 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④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第②段可概括出父亲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根据第③段可概括出父亲年轻时帮人炸石头。根据第⑥段可概括出父亲挑粪浇地。根据第⑦⑧段可概括出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17、(3分) (示例)用几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做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把这个句子放在段落中,结合上下文进行赏析。“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年轻时高大健壮的形象。这与现在枯瘦的形象形成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18、(4分)答案(示例)通过与现实的比对,表明了父亲并没有那么强壮,写出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
解析抓住第④段第一句,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出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印象中的父亲与现实中的父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并没有那么强壮,表现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
知识拓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之间的矛盾,突出被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9、(4分)(示例)不矛盾。“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那时的父亲已经不再年轻,他需要“我”的陪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多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实际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印象中的父亲年轻时高大的形象;一种是现实中的父亲苍老的形象。前者的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后者的背影让“我”流泪,让“我”辛酸,让“我”思念,让“我”想要回去陪伴父亲。
20、作文(63分,含3分卷面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