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度独立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度独立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
2025 年秋学期七年级月度独立作业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和运用(共 2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0 分)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甲】时序之
美。春天,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 liáo 亮响起,【乙】着春的气
息,①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 cuì的喉咙。热烈而又粗 guǎng 的夏雨迫不及待,它的到来,
就更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②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③当田野
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夜晚,
玻璃窗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丙】使人怀想【丁】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还有那可
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终年 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2. 填入语段中【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甲】领略 【乙】传递 B. 【甲】领悟 【乙】传递
C. 【甲】领悟 【乙】传播 D. 【甲】领略 【乙】传播
3. 下列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画波浪线的①②③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语段中加点的词语 “气息”“风情”“怒放”“喜悦”都是名词。
C.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一年到头”与“终年”重复,可删去“一年到头”。
D. 语段中【丙】【丁】两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顿号。
4.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春》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这句话是明
喻。
语文试题 第 1页 共 7 页
C. 曹操《观沧海》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了诗歌合乐而加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联
系。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
夫的言谈、逸事。
5.古诗文默写。(8 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牵龙标遥有此寄》)
(3) ▲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 ▲ 。(朱自清《春》)
(6)《次北固山下》中的“ ▲ , ▲ ”两句,展现了时序交替之际的
江南景致与蓬勃的生机,隐含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6.综合实践活动。(8 分)
“朋”,志同道合之人也!交到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班级准备开展主题为“有
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区分情境晓友义】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境相对应的是 ( ▲ ) (2 分)
①一见如故:小李与小苗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②情同手足:小李与小刘两兄弟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③亲密无间:小李和小刘都喜欢古筝,是彼此的知己。
④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与初中生小李都喜欢《宋史》,他们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细品名言明友道】下面一组材料是某组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关于交友的名人名言,请你
任选一个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道理。(3 分)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③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

(3)【分享文字赞友情】在本次活动中,你交到了小宇和小文两位新朋友。过后,小宇在微信
语文试题 第 2页 共 7 页
朋友圈发了你们的合照,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与照片相配的文字。请你帮他配上一段赞美你们之间
友情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 字左右。(3 分)


二、阅读理解(共 64 分)
(一)阅读贾至①的《春思》一诗,完成第 7 题。(共 12 分)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 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7. (1)在读书的时候,小胡很喜欢课本上的贾至的《春思》,作为同桌的你答应誊写这首诗送
给他收藏。请用正楷字体认真誊写一遍。(5 分)

(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 ,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
出春天 ▲ 的特点。(3 分)
(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 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
王祥事①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
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③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
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事:侍奉。②私起:起床解手。③斫(zhuó):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语文试题 第 3页 共 7 页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 ②相委而去( ▲ )
③祥尝在别床眠( ▲ ) ④值祥私起( ▲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家 有 一 李 树 结 子 殊 好 母 恒 使 守 之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
的言谈、逸事。
B.“尊君”表示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C.“母自往暗斫之”中的“之”代指王祥。
D.“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
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2. 甲文选自《方正》篇,乙文选自《德行》篇,你对文中元方和王祥的做法赞同吗?结合两则
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名著语段,完成第 13-15 题。(共 12 分)
13.《朝花夕拾》原题 ▲ ,是 1926 年,鲁迅先生撰写的 ▲ 篇回忆性散文。《朝
花夕拾》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 ▲ ,比喻 ▲ 。(4 分)
14.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是( ▲ )(2 分)
A.此书多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狗·猫·鼠》中提到的“隐鼠”对鲁迅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曾陪伴孤独的鲁迅,给他带来童
年的慰藉。
C.这是一部回忆性的小说集,融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朴实隽永,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等。
D.《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语文试题 第 4页 共 7 页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15.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小题。(6 分)
A.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B.“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
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C.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 八十四!……”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
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请分别写出语段中加点字对应的人物。(3 分)
A 他是 ▲ ;B 她是 ▲ ;C 她是 ▲ 。
(2)鲁迅善于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甚至其对话描写中的标点符号都有极强的表达效果。
请赏析上述语段画线部分中标点符号运用的妙处。(3 分)

(四)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共 24 分)

赵永新
①突然想起了父亲。
②父亲已过世十多年,但父亲对我的一些影响,总在心中涌起,而且久久不能抹去。
③父亲中等身材,很结实,他没文化,为人侠义,一生克勤克俭,没有什么奢求。唯有的癖
好是爱在庄稼地里转悠,总爱掰弄些谷穗、麦穗、瓜果类,以致有些入迷。
④小时候,常随父亲去买些瓜果,那时瓜果便宜得几角钱一斤,可我却总喜欢和人家讨价还
价,每当我们“砍”得不可开交时,父亲总是拍着我的小屁股:“走,几分钱,图个啥?”此时,
我总是嘀咕:“你不在乎,我在乎,你什么时候多给过我五分钱。”我就是这样在不理解和顺从
中,逐步认知父亲的。
⑤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学时,发现一个学生娃蹲在路头哭泣着。父亲走过去,问他为什
么,他断断续续地告诉父亲,要交的学费丢了。【A】父亲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捞了半天,好不
容易捞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元钱,说:“给,报名去。”要知道,那个时候一年的学费才三元五。
父亲的举动着实让我惊讶,好大方啊!父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是这么一个阔绰的“小侠义”。
⑥可是,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却是一个“大吝啬”。
语文试题 第 5页 共 7 页
⑦我渐渐长大了,已是结婚成家的时候了,我好像良心大发现了,决定“五一”期间回家看
望老父亲。见到儿媳,儿孙,还有儿子的我,他高兴得好像得了健忘症一般,什么都不记得了,
一个劲儿地招呼着:“好!好!好!明早帮我割麦子去。”
⑧我不敢执拗,不情愿地答应着:“好吧,我一个人去。”
⑨第二天早上,一轮金黄金黄的太阳,把它诱人的光洒在茫茫麦海中,一阵一阵,一层一层
的金浪起伏在地平线上,一种羡煞人的美,令人惊艳。父亲匍匐在这麦海中,手中的镰刀一茬茬
地平割着麦子,身后留下一片平整的麦桩,就像用剪刀修整过的,又像是画着的一般。回头看看
我身后的麦桩高高低低的,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参差”。
⑩难题好像是专门留给懒人似的。【B】我眼前的那片麦子被狂风卷得东倒西歪,有的耷拉
着脑袋,垂头丧气,有的晃动着身躯,极不齐整,有的交叉缠绕,乱七八糟。我心慌意懒地一阵
快刀乱斩,连自己都看不顺眼。这时,父亲走了过来,把麦子一支一支地捋了起来,扎成一个个
小把子,和气地对我说:“这也是粮食啊!”然后替我把狼藉的麦子收拾好。
吃午饭的时候,我女儿习惯地把饭弄得半桌都是,我不以为意。【C】可我父亲不声不响
地把散在桌上的饭一粒一粒捡起来,丢在嘴里,慢慢咀嚼着……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的我,对着
父亲数落起来:“这不是灾荒年,这也不是解放前,丢在桌上的饭您就不怕脏!”
听着我的不满,父亲沉下脸来,许久许久。然后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这是老天的恩赐,
这也是国家的命根子啊!”
“老天的恩赐,国家的命根子!”这句话警醒了我。十多年来,我常常反复着这句话。
父亲,你的叮嘱,我懂了。
放心吧!父亲!
(选自《作家地带》,有删改)
16. 思路寻美】本文思路清晰,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文章思路,补全思维导图。(8 分)
17. 【语言鉴美】小明觉得【A】句中“皱皱巴巴”用得很妙,你觉得呢?请你帮他品析一下吧。
(4 分)

语文试题 第 6页 共 7 页
18. 【环境品美】小明觉得【B】句中的景物描写好像与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觉得呢?请
你帮他品析这句话的用意。(4 分)

19. 【朗读诵美】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
式加以强调。小明觉得【C】句朗读起来特别有感觉,请你帮他设计朗读重音,并说明理由。(4
分)

20. 【主旨悟美】该文章在出版时没有附上题目,我校文学社拟写了以下三个题目,你觉得哪个
最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借助知识卡片说明理由。(4 分)
知识卡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或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蕴含文章的主旨,或吸引读
者的阅读兴趣……
A. 我的父亲 B.叮嘱 C.“小侠义”与“大吝啬”

(三)作文(54 分+6 分,其中 6 分是书写分)
21. 请以《我喜欢这样的语文 ▲ (老师、课堂、作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语文试题 第 7页 共 7 页2025 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月度独立作业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6 分)
1. 嘹 脆 犷 贮 (4 分,每空 1 分)
2. A(2 分)
领悟:对事物有所了解和认识。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
赏。甲处,根据“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
我们【甲】时序之美”语境可知,这里指我们文人的文字能带我们理解时序之美的情况并认
识它的意义,应使用“领略”。传递:传送;辗转递送。传播:广泛散布。乙处,根据“春
天,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 liáo 亮响起,【乙】着春的气息”
语境可知,这里指牧童的笛声传送了春的气息,应使用“传递”。
故选 A。
3.B (2 分)解说有错误。“气息”“风情”是名词,“怒放”是动词,“喜悦”是名词;而
非都是名词。
4.B(2 分)有误,“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
画。” 这句话是暗喻,把有雪的景象比作水墨画,没有明显的比喻词“像” 等,不是明喻。
5.(1)山岛竦峙(2)我寄愁心与明月(3)夕阳西下(4)吹面不寒杨柳风(5)有铁一般的胳膊
和腰脚(6)他领着我们上前去(7)海日生残夜(8)江春入旧年(8 分,每空 1 分)
6(1)D(2 分)
(2)(只要能讲出其中的道理就可以给 2 分)
示例一: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即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有害
的朋友也有三种,即谄媚逢迎的朋友、表面和善内心不善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这告诉
我们交友要有所选择,应与正直、诚信、有学识的人交往,远离那些谄媚、伪善、巧言令色
的人。
示例二:傅玄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比喻,说明人会受到周围环境和朋友的影响,与
品德好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变好;与品德不好的人交往,自己也容易被带坏,强调了交友环
境和朋友选择对人的重要影响。
示例三:曾国藩指出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都和所交的朋友是否贤能有关,所以交友不能不谨
慎,突出了谨慎交友对于人生成败的关键作用。
(3)感谢遇见,定格此刻的美好,愿我们的友谊如同星光闪耀!(修辞 1 分,描述 1 分)
7.(1)5 分
(2)草、柳、桃花、李花 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第一空写对三个或全对得 1
分:第二空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 分)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
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1 分)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
苦闷。(1 分)(修辞手法占 1 分,表达作用占 2 分。意思对即可)
8.(1)(4 分)①约定 ②丢弃、丢下 ③曾经 ④适逢,恰巧遇上
9.(2分)家 有 一 李 树/ 结 子 殊 好/ 母 恒 使 守 之
10.(2 分)B
11.(4 分)(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后母终于被王祥感动,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翻译文字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12.(4 分)我赞同元方的做法,因为他有理有据地驳斥了父亲朋友的无礼言行,体现了品
行礼貌端正的一面;(2 分)
赞同王祥的做法,因为他谨遵后母的话看守李树,为完成后母的心愿宁愿受死,表现的
是孝顺的“德行”品质。(2 分)
不赞同王祥的做法,因为他的“孝”是“愚孝”。他一心孝敬,但后母却无故要取他的
性命,他还主动跪前请死,这样只会使得后母更加肆无忌惮。(2 分)
(王祥赞同或不赞同,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参考译文:王祥对待他的后母朱夫人非常谦恭谨慎。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实很好,
后母一直让他看守那棵树。有一次,王祥正看守李树时忽然起了风雨,王祥就抱着树哭泣。
王祥曾经在别的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前往,准备暗中砍死王祥。正好王祥夜起去小解,后母
空砍在被子上。不一会王祥回来,知道后母因为没能杀死他而遗憾不已,因而跪在后母面前
请求一死。后母终于被王祥感动,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13.《旧事重提》(1 分);10(1 分);早晨开放的花朵,到了傍晚才去采摘拾起(1 分);比
喻中年雨后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往事(人和事)。(1 分)
14.C(2 分)
15.(1) (3 分) ①. 父亲 ②. 阿长或长妈妈 ③. 衍太太
(2)省略号是指阿长不等我把话说完即对我反反复复说“恭喜”,(1 分)感叹号体现了阿
长听到“我”的祝福后心情激动,(1 分)可见其迷信的特点。(1 分)(3 分)
16. (1)父亲不赞同“我”买瓜果讨价还价的行为;(1 分)(2)惊讶;(1 分)(3)父亲让
“我们”明早帮他割麦子;(1 分)(4)在“我”不满时教育“我”。(1 分) (共 4 分)
17. “皱皱巴巴”使用叠词,(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块钱被父亲藏得很久,很深,(1
分)突出五块钱在当时是十分珍贵的,(1 分)同时也表现了父亲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
而慷慨解囊的仗义、大方。(1 分)(共 4 分)
18. 不能删除。(1 分)描写麦子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场景,(1 分)烘托“我”的心烦意
乱,(1 分)为后文写“我”快刀乱斩麦子,父亲和气的教育“我”等内容做了铺垫。(1 分)
(共 4 分)
19. 重读“不声不响”“粒一粒”“慢慢咀嚼着”。(2 分,答对 2 个给 2 分)细致描写父亲
到女儿散在桌子上的饭默默捡起来的场景,(1 分)体现了父亲朴实无华、珍爱粮食的一面,
丰富人物形象。(1 分)
20. 以“小侠义”与“大吝啬”为题最好。(1 分)“小侠义”与“大吝啬”形成对比,(1 分)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 分)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1 分)体现人物的形象,(1 分)揭示主
旨,体现对父亲的怀念与赞美。(1 分)(共 4 分,任意 4 点得全分,如果选择得其余两项,
也酌情给分,最高给 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