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战国时代
孟子其时
我妈妈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炒学区房的人
我是孔子的铁杆粉丝
我和偶像并称为“孔孟”
我被尊称为亚圣
我是儒家思想文化推广大使
我主张“性善论”
我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我反对“霸道”
我强调舍生取义
我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我是最早提出“教育”二字的人
如果我有群聊,我最不想邀请的是荀子.....
你了解我吗?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vs
正方:人性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
孟子
荀子
孟子:荀子先生,我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备良善的本性,追求美好和正义是人们内心的自然倾向。只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缺失,才会导致人们产生邪恶行为。只要给予人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人们就能够发展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荀子:先生,我却持有相反的看法。我认为人性本恶。人们天生带有自私自利的本能,追求个人利益和欲望是人性的本质。
孟子:如果人性本恶,善从何来?
荀子:如果没有外界的约束和道德规范,人们会沉溺于欲望,做出各种恶劣行为。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制约,才能抑制人性中的邪恶。人也有智能,可以人为的使之向善。所以,我认为,您所说的“人皆可以成为尧舜,能成为圣人,是教养,是文化,并非诗人性本善的缘故,而是后天努力达成的。”
孟子:请先生看我最新作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性本善vs人性本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的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忍”:狠,狠心,残忍
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
题目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古代圣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用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狠心对待别人

运转,转动
译文
于是,就
状语后置
省略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我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结交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邻朋友中间博取声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表原因
突然
惊骇,恐惧
同“纳”,结交
求取
厌恶
这样
哀痛,怜悯
表方式,用来
中插一条广告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译】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
谦逊推让
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
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判断句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怜悯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萌芽,发端
取独

就像
四肢
判断句
国骂“王八蛋”的由来:
“王八蛋”其实是“忘八端”
这是民间一句骂人的话。古代时,“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在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书曰:“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
孟子也曾说过“四端”。










公众号酸梨老师的语文江湖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有这四种萌芽却认为自己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起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表转折
古今异义/名作动,伤害
通“燃”
流通,指泉水涌出
假若,如果
侍奉
宾语前置
探析善端——
深析文本
1.本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你根据核心思想划分成3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该观点的(本文的论证思路)?
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至“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至“非恶其声而然也”
从“由是观之”到文末。
提出观点
例证分析
深化结论
全文采用 递进式论证
核心思想、中心论点
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先王以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仁心
仁政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以先王为例,突出以“仁心”行“仁政”的思想,有说服力
将仁政治理天下比作在掌上运转东西一样容易,具体贴切
2.探究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先王治天下易来说明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3.第二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本句中的“怵惕恻隐之心”如何理解?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例用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说明“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是人的良心的本能反应而已。
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
“怵惕恻隐之心”即“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关注人生的意义。
4.“第三层提出了哪些重要概念?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分别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
“四端”即仁、义、礼、智四种美德观念的开端和萌芽。
四端
四心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
——
——
——




小结:“不忍人之心”与“四端“的关系
孟子认为人所具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人具有为善、为仁政的“仁心”,扩充这些善端,就足以安定天下。
孟子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向善和为善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为“端”。这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善行天下,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善良必然是社会的底色,本心即是向善的力量。
“不忍人之心” 是本源、是整体,“四端” 是 “不忍人之心” 在不同道德情境下的具体表现(分支)
5.剩余的部分是如何论证观点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用:
形象地说明 “四端” 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非后天强加),就像四肢是身体的自然组成一样;
同时暗示 “四端” 对人的重要性 —— 没有 “四端”,就像没有四肢一样,不能称之为人,强化了 “性善” 的必然性。
“四体”
“四端”
(四肢)是人的身体固有部分
比喻论证
6.思考是否有“四端”就足够了?孟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四端的重要性?
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仁义礼智”),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
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的。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指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6.思考是否有“四端”就足够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①比喻论证:更加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对比论证:通过有无“四端”和是否“充之”的对比,突出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③假设论证:强调扩充“四端”在为人、为政方面的重要性。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
孟子所说的“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价值意义的性。
性善论
(告子说:“天生的资质叫做性。”孟子说:“天生的资质叫做性,好比一 切白色的东西叫做白吗 ”告子答道:“正是。”孟子问道:“白羽毛的白犹如白雪的白,白雪的白犹如白玉的白吗 ”告子答道:“正是。”孟子说:“那么,狗性如牛性,牛性如人性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采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去做。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
“人性本善”为何社会中还有那么多恶行?
思考: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探析善端——
总结思辨
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并说说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之处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 仁、诗教、君子、
礼、义、恕等。
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不忍人之心、
四心、四端等。
提倡仁、义、恕,
克己复礼。
“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是“三纲”,途径是“八目”。
人生来都有善良的本性。
都主张修身养性,提高
个人道德修养。
本文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穆旦曾说:“我愿将感情的热流溢于心田,来温暖这人生寒酷的冬天。”他心中涌动的那份热流,应该就是人人皆有的那份慈悲之心吧!
正如孟子所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份与生俱来的慈悲,是一个人修养的起点,是我们人性之歌在全社会奏响合鸣的前奏。个人正因拥有这份慈悲,我们的灵魂才能走向光明;只有人人能以此为起点推己及人,“扩而充之”,世界才能奏响光明之歌!
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