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1.海水淡化的核心目的是去除海水中的( )A. 泥沙 B. 溶解的盐类 C. 微生物 D. 色素答案:B解析:海水淡化的核心是去除“溶解在水中的盐类”(如NaCl、MgCl ),A选项泥沙可通过过滤去除,C、D选项并非海水不能饮用的关键,故B正确。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海水淡化技术的是( )A. 蒸馏法 B. 过滤法 C. 膜法(反渗透) D. 冷冻法答案:B解析:过滤法仅能分离“不溶性杂质(如泥沙)”,无法去除海水中的可溶性盐,不属于淡化技术;A(蒸馏)、C(膜法)、D(冷冻)均能分离水与盐,故B正确。3.实验室模拟海水淡化常用“简易蒸馏装置”,其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A.加热海水至沸腾 B.收集淡化后的水 C.使水蒸气冷却液化 D.过滤海水中的杂质答案:C解析:冷凝管的作用是“使水蒸气冷却液化成液态水”,A是酒精灯的作用,B是试管/集气瓶的作用,D是漏斗的作用,故C正确。4.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半透膜的作用是( )A.允许盐离子通过,阻止水分子通过 B. 允许水分子通过,阻止盐离子通过C.同时允许水分子和盐离子通过 D. 完全阻止水分子和盐离子通过答案:B解析:反渗透膜的核心特性是“选择性透过”—允许水分子通过,阻止可溶性盐离子(如Na 、Cl )通过,才能实现淡水与盐的分离,故B正确。5.下列关于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过程中海水的温度始终保持100℃ B.蒸馏得到的淡水属于纯净物C.蒸馏法不需要消耗能量 D.蒸馏装置中,冷凝水应“下进上出”答案:D解析:A错误(海水含杂质,沸点略高于100℃,且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至沸腾);B错误(蒸馏得到的淡水仍含少量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C错误(蒸馏需加热,消耗热能);D正确(冷凝水“下进上出”可充满冷凝管,提高冷凝效率),故D正确。6.海水淡化后得到的淡水,区分其与海水的最简单方法是( )A. 观察颜色 B. 闻气味 C. 蒸发,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残留 D. 测温度答案:C解析:海水与淡水均为“无色无味液体,常温下温度相近”,无法通过A、B、D区分;蒸发时,海水因含盐分残留白色固体,淡水几乎无残留,是最简单方法,故C正确。7.工业上大规模淡化海水时,优先选择膜法(而非蒸馏法)的主要原因是( )A. 膜法设备更简单 B. 膜法消耗的能量更少 C. 膜法得到的淡水更纯 D. 膜法不需要维护答案:B解析:工业选膜法的核心原因是“能耗低”——蒸馏需加热至沸腾,能耗远高于膜法(仅需施加压力);A错误(膜法设备精度要求更高);C错误(蒸馏法得到的淡水纯度略高);D错误(膜法需定期更换膜,维护不可少),故B正确。8.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收集到的“冷凝水”和“未蒸发的浓盐水”,分别属于( )A. 纯净物、纯净物 B. 纯净物、混合物 C. 混合物、混合物 D. 混合物、纯净物答案:C解析:冷凝水含微量蒸馏过程中携带的杂质(非绝对H O),是混合物;浓盐水是海水去除部分水后形成的,仍含盐、其他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同样是混合物——两者均未达到“单一成分”的纯净物标准。9.下列关于海水淡化的应用场景,不合理的是( )A. 海岛居民日常用水 B. 远洋轮船船员饮用水 C. 干旱地区农田灌溉 D. 直接替代矿泉水饮用答案:D解析:A(海岛缺淡水,合理)、B(轮船无法储大量淡水,合理)、C(干旱地区可用淡化水灌溉,合理);D错误(淡化水几乎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需补充,不能直接替代矿泉水),故D正确。10.下列关于海水淡化涉及物质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淡化过程中产生的“浓盐水”因成分只有盐,属于纯净物B. 海水淡化的目标是将混合物转化为绝对纯净的水(纯净物)C. 无论哪种淡化技术,处理后的“淡水”都属于混合物D. 蒸馏法中,“水蒸气”是纯净物,冷凝后变成混合物答案:C解析:A错误(浓盐水含盐、未除尽的杂质,是混合物);B错误(淡化目标是获得可使用的淡水,无需绝对纯净);C正确(所有淡化技术均无法完全去除微量杂质,淡水成分不单一);D错误(水蒸气仅含H O,冷凝后若未污染,仍为纯净物,实际应用中因接触环境才成混合物)。11.海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溶解的______(填物质类别),如氯化钠、氯化镁等,这是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主要原因。答案:盐类(或可溶性盐)解析:海水的主要溶质是“可溶性盐”(如NaCl、MgCl ),这是海水咸、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12.简易蒸馏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______,防止烧杯底部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答案:均匀受热解析:石棉网的作用是“分散酒精灯火焰的热量”,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炸裂。13.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需要对海水施加一定压力,迫使______通过半透膜,从而实现淡水与盐的分离。答案:水分子(或水)解析:反渗透法的关键是“压力迫使水分子透过膜”,盐离子被阻挡,从而分离淡水与盐。14.冷冻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海水结冰时,冰中主要含______,盐分会留在未结冰的海水中,将冰融化后即可得到淡水。答案:水(或水分子、淡水)解析:海水结冰时,盐分会被“排除在冰晶外”,冰的主要成分是水,融化后即为淡水。15.海水淡化过程中,无论是蒸馏法还是膜法,核心都是实现“ 与 的分离”;其中蒸馏法利用了水和盐 (填“沸点”或“熔点”)不同的性质。答案:水;盐(两空顺序可换);沸点解析:淡化核心是“水与盐的分离”;蒸馏法利用“水的沸点(约100℃)远低于盐的沸点(如NaCl沸点约1413℃)”——加热时水先沸腾成水蒸气,盐残留,实现分离。16.海水淡化过程中,从“海水”到“淡化水”的变化,本质是将______转化为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判断依据是?答案:混合物;混合物(或“纯度更高的混合物”)解析:海水本身含盐、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淡化水虽去除了大部分盐离子,但仍含微量可溶性杂质(非绝对纯净),成分仍不单一,因此仍属于混合物——该过程仅降低了混合物的成分复杂度,未变成纯净物。17.判断“反渗透法淡化后的淡水”和“蒸馏水(实验室纯水电解前)”的类别:前者是______,后者是______,最核心的区别是?答案:混合物;纯净物解析:反渗透淡水仅去除了大部分盐离子,仍含极少量可溶性杂质(成分不止一种);实验室蒸馏水(电解前,未接触空气污染)仅由水分子(H O)构成,成分单一。核心区别是“是否仅含一种物质”。18.某实验小组用简易蒸馏装置淡化海水,分别取“原海水”“冷凝水”“蒸馏后残留的浓盐水”三份样品,其中能明确属于“混合物”的样品有______份,理由是?答案:3份解析:原海水含多种盐、矿物质,是混合物;冷凝水含微量蒸馏残留的杂质(如极少量盐雾),成分不单一;浓盐水是海水浓缩后的产物,仍含盐、其他可溶性物质,成分不止一种——三者均不符合“仅含一种物质”的纯净物定义,因此均为混合物。19.为什么沿海地区(如我国东部沿海)也需要发展海水淡化技术?请从“水资源分布”和“用水需求”两个角度分析。答:①从“水资源分布”角度:沿海地区虽临近大海,但“淡水资源有限”——我国东部沿海降水季节不均(如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且部分地区(如山东半岛、浙江沿海)淡水资源总量不足,需淡化水补充;②从“用水需求”角度: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如化工、造船)和农业(如滨海农田)用水量大,仅靠天然淡水无法满足需求,海水淡化可作为稳定的补充水源。20.某同学用“简易蒸馏装置”(如图:烧杯装海水、酒精灯加热、试管接冷凝水、冰块放在试管外)模拟海水淡化,实验后发现收集的“淡水”中仍有少量白色固体。(1)该白色固体最可能是什么物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2点即可)(2)请提出1条改进措施,避免收集的淡水中出现白色固体。【答案】(1)①白色固体最可能是氯化钠(或海水中的可溶性盐)②产生原因:a. 蒸馏装置中“导管未伸入试管底部”或“试管口未密封”,导致水蒸气携带的盐雾直接进入收集管;b. 加热过快,海水剧烈沸腾(暴沸),将含盐的海水溅入导管,进而进入收集管;c. 冷凝不充分,水蒸气未完全液化,盐离子随少量水雾残留。(2)改进措施:a. 在烧杯内海水上方加“碎瓷片/沸石”,防止暴沸;b. 将导管末端靠近试管底部(但不接触),并在试管口套少量脱脂棉,阻挡盐雾;c. 给试管外壁包“湿毛巾”或“套装满冷水的烧杯”,增强冷凝效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1.海水淡化的核心目的是去除海水中的( )A. 泥沙 B. 溶解的盐类 C. 微生物 D. 色素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海水淡化技术的是( )A. 蒸馏法 B. 过滤法 C. 膜法(反渗透) D. 冷冻法3.实验室模拟海水淡化常用“简易蒸馏装置”,其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A.加热海水至沸腾 B.收集淡化后的水 C.使水蒸气冷却液化 D.过滤海水中的杂质4.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半透膜的作用是( )A.允许盐离子通过,阻止水分子通过 B. 允许水分子通过,阻止盐离子通过C.同时允许水分子和盐离子通过 D. 完全阻止水分子和盐离子通过5.下列关于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过程中海水的温度始终保持100℃ B.蒸馏得到的淡水属于纯净物C.蒸馏法不需要消耗能量 D.蒸馏装置中,冷凝水应“下进上出”6.海水淡化后得到的淡水,区分其与海水的最简单方法是( )A. 观察颜色 B. 闻气味 C. 蒸发,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残留 D. 测温度7.工业上大规模淡化海水时,优先选择膜法(而非蒸馏法)的主要原因是( )A. 膜法设备更简单 B. 膜法消耗的能量更少 C. 膜法得到的淡水更纯 D. 膜法不需要维护8.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收集到的“冷凝水”和“未蒸发的浓盐水”,分别属于( )A. 纯净物、纯净物 B. 纯净物、混合物 C. 混合物、混合物 D. 混合物、纯净物9.下列关于海水淡化的应用场景,不合理的是( )A. 海岛居民日常用水 B. 远洋轮船船员饮用水 C. 干旱地区农田灌溉 D. 直接替代矿泉水饮用10.下列关于海水淡化涉及物质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淡化过程中产生的“浓盐水”因成分只有盐,属于纯净物B. 海水淡化的目标是将混合物转化为绝对纯净的水(纯净物)C. 无论哪种淡化技术,处理后的“淡水”都属于混合物D. 蒸馏法中,“水蒸气”是纯净物,冷凝后变成混合物11.海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溶解的______(填物质类别),如氯化钠、氯化镁等,这是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主要原因。12.简易蒸馏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______,防止烧杯底部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13.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需要对海水施加一定压力,迫使______通过半透膜,从而实现淡水与盐的分离。14.冷冻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海水结冰时,冰中主要含______,盐分会留在未结冰的海水中,将冰融化后即可得到淡水。15.海水淡化过程中,无论是蒸馏法还是膜法,核心都是实现“ 与 的分离”;其中蒸馏法利用了水和盐 (填“沸点”或“熔点”)不同的性质。16.海水淡化过程中,从“海水”到“淡化水”的变化,本质是将______转化为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判断依据是?17.判断“反渗透法淡化后的淡水”和“蒸馏水(实验室纯水电解前)”的类别:前者是______,后者是______,最核心的区别是?18.某实验小组用简易蒸馏装置淡化海水,分别取“原海水”“冷凝水”“蒸馏后残留的浓盐水”三份样品,其中能明确属于“混合物”的样品有______份,理由是?19.为什么沿海地区(如我国东部沿海)也需要发展海水淡化技术?请从“水资源分布”和“用水需求”两个角度分析。20.某同学用“简易蒸馏装置”(如图:烧杯装海水、酒精灯加热、试管接冷凝水、冰块放在试管外)模拟海水淡化,实验后发现收集的“淡水”中仍有少量白色固体。(1)该白色固体最可能是什么物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2点即可)(2)请提出1条改进措施,避免收集的淡水中出现白色固体。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第4章 水与人类第3节 海洋的探索(浙教版)八年级上第1课时 海水的淡化【引入】中国拥有长达3.26万千米的海岸线,如何“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海水如何淡化?海盐如何提取?如何让海洋成为新的牧场?一、海水淡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知讲授】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120km以内的区域,尽管海洋中有丰富的水,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截至2021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过1亿吨/日,惠及100多个国家。在一些中东国家,海水淡化水是国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海水淡化的含义1.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脱盐取得淡水的过程。2.海水中的“盐”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次是镁、钙、钾的硫酸盐和氯化物。3.盐分主要来自数百万年来陆地上岩石的风化,并通过河流输入海洋。三、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全球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主要包括反渗透法、蒸馏法、冷冻法等几十种方法。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全球占领了一定的市场。1.反渗透膜反渗透膜是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功能:反渗透膜孔径非常小,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溶质(如氯化钠,其次是镁、钙、钾的硫酸盐和氯化物。),而水则能从半透膜渗出,从而获得比较纯净的水。优点:反渗透法具有净化水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科学概念渗透膜:渗透膜是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它就像一个“智能”的筛子,只允许某些物质(通常是水、小分子、离子)通过,而阻挡其他物质(如盐、大分子、细菌、病毒)。细胞膜是一种渗透膜。渗 透: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被一张半透膜隔开时,溶剂分子(通常是水)会自发地从低浓度溶液一侧,穿过半透膜,流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直到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探索活动】1.配制0.5%的食盐水100mL,倒入A水槽。2.用TDS笔测量A水槽中食盐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并记录读数。TDS是指水中溶解的固体总量。如图为TDS检测笔。3.连接反渗透滤芯(内含反渗透膜)、微型增压水泵和水管,组装成如图4.3-1所示的海水模拟淡化装置。4.启动水泵抽取A水槽中的食盐水,把经过滤芯后的净水导入B水槽,废水导入C水槽(废水开关打开较小角度)。5.几分钟后,再用清洗过的TDS笔测量B水槽中净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并记录读数。实验结果:B水槽中净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远小于A水槽中净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实验结论:利用反渗透膜能淡化海水。2.蒸馏法把水加热到沸腾,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用这种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模拟海水淡化家庭小实验蒸馏水中杂质非常少,可以将其看成是单一由水组成的。这种仅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作纯净物。科学概念:比较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性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固定的性质(比如固定的熔点、沸点) 组成不固定,各成分保持原有性质区别 不能用物理方法 分离成更简单的物质 可以用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等)分离例子 如水、氧气、铁、氯化钠 如空气、盐水、糖水、牛奶答案:混合物;纯净物解析:反渗透淡水仅去除了大部分盐离子,仍含极少量可溶性杂质(成分不止一种);实验室蒸馏水(电解前,未接触空气污染)仅由水分子构成,成分单一。核心区别是“是否仅含一种物质”。【思考与讨论】判断“反渗透法淡化后的淡水”和“蒸馏水(实验室纯水电解前)”的类别:前者是______,后者是______,最核心的区别是?3.海水淡化的其他方法(例举)①多级闪蒸技术②冷冻法③电渗析法3.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史海水淡化的原理并不复杂,但如果要大规模地实现海水淡化,就要综合考虑成本、能耗、效率、环保等诸多问题。【课堂小结】1.说说海水淡化有哪些技术,反渗透膜淡化海水的特点、功能和优点是什么?2.什么是纯净物?如何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3.大规模地实现海水淡化,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随堂巩固】【例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蒸馏水 C. 矿泉水 D.天然水【答案】B【解析】蒸馏水中杂质非常少,可以将其看成是单一由水组成的。这种仅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作纯净物。【答案】A【解答】A、矿泉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矿物质,故错误;B、蒸馏法得到的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正确;C、纯净的水不导电,属于绝缘体,但生活中所用的水由于含有一些矿物质,一般是能导电的,故正确;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故正确。【例2】如图是荒岛求生时利用海水获取饮用淡水的装置,这种淡化海水的方法最接近于( )A.过滤 B.结晶C.沉淀 D.蒸馏【答案】C【解答】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误;C、空气属于混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故C正确;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故D错误。故选:C。【例3】科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板书设计】第3节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海水的淡化多级闪蒸法反渗透膜蒸馏法海水的淡化技术涵义优点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意义功能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3节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教学设计——海水的淡化【核心概念】1.人类活动与环境 2.技术、工程与社会【内容要求】学习内容:1.自然资源 2.技术与工程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内容要求:1.认识淡水资源的有限性。2.海水淡化技术对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如反渗透膜法、蒸馏法等。2.能说出反渗透膜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其科学原理。3.理解纯净物的概念,会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4.初步认识海水淡化技术史及其在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中的作用。5.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思路】教学线索: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动手实践——讨论与拓展——总结与升华从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引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为人类服务。介绍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分离水和盐。重点学习反渗透膜法和蒸馏法。观看海水淡化相关视频,让学生对技术有更直观的认识。再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其科学原理。最后阅读海水淡化技术史,认识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中的作用。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任务【引入】中国拥有长达3.26万千米的海岸线,如何“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海水如何淡化?海盐如何提取?如何让海洋成为新的牧场?二、围绕任务,探究新知1.海水淡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120km以内的区域,尽管海洋中有丰富的水,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截至2021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过1亿吨/日,惠及100多个国家。在一些中东国家,海水淡化水是国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2.海水淡化的含义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脱盐取得淡水的过程。海水中的“盐”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次是镁、钙、钾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盐分主要来自数百万年来陆地上岩石的风化,并通过河流输入海洋。3.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全球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主要包括反渗透法、蒸馏法、冷冻法等几十种方法。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全球占领了一定的市场。(1)反渗透膜视频: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①内涵:反渗透膜是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②功能:反渗透膜孔径非常小,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溶质(如氯化钠,其次是镁、钙、钾的硫酸盐和氯化物。),而水则能从半透膜渗出,从而获得比较纯净的水。③优点:反渗透法具有净化水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海水淡化工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科学概念:渗透膜:渗透膜是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它就像一个“智能”的筛子,只允许某些物质(通常是水、小分子、离子)通过,而阻挡其他物质(如盐、大分子、细菌、病毒)。细胞膜是一种渗透膜。渗 透: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被一张半透膜隔开时,溶剂分子(通常是水)会自发地从低浓度溶液一侧,穿过半透膜,流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直到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探索活动】1.配制0.5%的食盐水100mL,倒入A水槽。2.用TDS笔测量A水槽中食盐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并记录读数。知识介绍:TDS是指水中溶解的固体总量。如图为TDS检测笔。3.连接反渗透滤芯(内含反渗透膜)、微型增压水泵和水管,组装成如图4.3-1所示的海水模拟淡化装置。4.启动水泵抽取A水槽中的食盐水,把经过滤芯后的净水导入B水槽,废水导入C水槽(废水开关打开较小角度)。5.几分钟后,再用清洗过的TDS笔测量B水槽中净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并记录读数。实验结果:B水槽中净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远小于A水槽中净水的固体溶解物含量。实验结论:利用反渗透膜能淡化海水。(2)蒸馏法把水加热到沸腾,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用这种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蒸馏水中杂质非常少,可以将其看成是单一由水组成的。这种仅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作纯净物。视频1:科学模拟海水淡化小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外完成)视频2: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科学概念:比较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性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固定的性质(比如固定的熔点、沸点) 组成不固定, 各成分保持原有性质区别 不能用物理方法 分离成更简单的物质 可以用物理方法 (过滤、蒸发、蒸馏等)分离例子 如水、氧气、铁、氯化钠 如空气、盐水、糖水、牛奶3.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史海水淡化的原理并不复杂,但如果要大规模地实现海水淡化,就要综合考虑成本、能耗、效率、环保等诸多问题。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一)课堂小结1.说说海水淡化有哪些技术,反渗透膜淡化海水的特点、功能和优点是什么?2.什么是纯净物?如何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3.大规模地实现海水淡化,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二)随堂例题【例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蒸馏水 C. 矿泉水 D.天然水【答案】B【解析】蒸馏水中杂质非常少,可以将其看成是单一由水组成的。这种仅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作纯净物。【例2】如图是荒岛求生时利用海水获取饮用淡水的装置,这种淡化海水的方法最接近于( )A.过滤 B.结晶 C.沉淀 D.蒸馏【答案】A【解答】A、矿泉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矿物质,故错误;B、蒸馏法得到的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正确;C、纯净的水不导电,属于绝缘体,但生活中所用的水由于含有一些矿物质,一般是能导电的,故正确;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故正确。【例3】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答案】C【解答】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误;C、空气属于混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故C正确;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故D错误。故选:C。【板书设计】第3节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海水的淡化【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2.家庭小实验:盐水蒸馏,观察并记录,写一份实验小报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3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3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3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ppt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4.3 海洋的探索(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反渗透膜原理.mp4 多级淡化工艺.mp4 热水淡化工艺(蒸馏法).mp4 蒸馏法模拟实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