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卷(范围1、2单元)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卷(范围1、2单元)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检测(一)
(范围1、2单元)
八年级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有英国学者指出,(英国人)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付诸行动”指( )
A. 编译《四洲志》B. 编译《国际法》C. 禁止中英贸易 D. 虎门销烟
2. 《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内容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元
C. 允许鸦片贸易正常化 D. 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3.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4. 《华尔街日报》发文称:“对于东方迅速崛起的引擎中国来说,其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的一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失败和不复存在的往日辉煌。“促使中国开始“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的事件
A.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C.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 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5.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段材料应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6. 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 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7. “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 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 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8.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9.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10. 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 游历西洋 B. 兴办洋务 C. 学习科技 D. 救国图强
11. 史学家蒋廷黻(fú)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①创建北洋水师②创办京师大学堂③创办轮船招商局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3艘轮船,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3. 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此教学内容设计调整旨在
A. 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 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 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 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14. 清末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这里的“战争”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有人评论: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或主张变法自强之议,或吹煽开智之说,或立危词以警国民之心,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国民之志,未几而薄海内外,风靡响应。这说明,甲午战争失败
A. 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 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展开
C.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16.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出( )
A. 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 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 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17. 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在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仅仅持续103天,但它却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撕开了一道口子。此观点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倡导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8.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9. 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 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 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 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 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20. 2017年5月,多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近代史时期,西方列强不请自来,侵占过我国北京的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1.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②③④
22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4.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
A. 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 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C. 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 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25. 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 B. 清政府准备不足
C. 清政府指挥失误 D.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社会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这场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哪一项内容表明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引进外国器物”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地位?(2分)
材料三:曾作为世界强国的清王朝,不仅无力抵御列强的侵略掠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而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帮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极力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是哪一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四: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在该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材料四中的“故土新归”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5)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2分)
27..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的什么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是什么时间签订什么条约?(1分)条约中哪一条款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1分)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2分)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6分)
28..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口口口口:“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的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因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依据材料一,芮玛丽评价的口口口口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都有谁?(写出两位即可)(2分)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2分)此事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9..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所指的战争是哪一次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败仗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4分)
参考答案
1-5 D D B A A
6-10 A B B B B
11-15 C D A C A
16-20 D C B D B
21-25 C C D D D
26【答案】(1)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条约:《辛丑条约》。
(4)历史事件: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新疆建省。
(5)历史任务:救亡图存。
27【答案】(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条款: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8【答案】(1)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
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戊戌变法。不同: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29【答案】(1)鸦片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根本目的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失败的原因: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军事武器先进,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紧扩张: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