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一章 人口地理学习目标①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②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③运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难点: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导入新课思考: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新课讲授一、什么是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1.定义: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一:明晰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人口迁移需要三个条件空间位移一般以“行政区域”来界定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居住地必须发生改变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变化人口迁移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②④⑤⑥⑧①③⑦判断以下人口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①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②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③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④离开家乡的务工人员。⑤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⑥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⑦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民工。⑧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观察并思考:1.这些城市为什么在春节期间成为所谓的“空城” 新课讲授2019年春节十大“空城”学习任务一:明晰人口迁移的概念2.以深圳为例,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在春节期间离开深圳?3.刚才我们说了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那深圳的“空城”和人口迁移有什么关系吗?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了。深圳有很多外地来的人口,春节期间返乡过年。有关系,很多人由于打工经商或是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大城市,这种行为属于人口迁移。在春节期间这些人会集中返乡过春节,造成了春运的现象。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一:明晰人口迁移的概念深圳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1 798.95万人,同比增加19.94万人,增长1.12%,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从增量看,深圳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增加19.94万人,较2023年增长12.83万人多了7.11万人。2024年,深圳人口增长的途径有哪些?主要途径是什么?自然增长和人口迁入,主要是人口迁入。新课讲授观察并思考: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迁入地 ①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有助于文化的交流 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就业、住房、交通、卫生和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迁出地 ①加强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人口的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习任务一:明晰人口迁移的概念1.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有什么特点?人口大量从乡村向城市迁移。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哪些影响?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二: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根据联合国预测,2030年中国2亿新增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约60%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下图是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新课讲授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80年代后的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迁出地发展有何影响?一是从东部和中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二是流向东北地区。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主要人口迁入区。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学习任务二: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因素 迁出地—推力因素 →中间阻力 迁入地—拉力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 寒冷干燥 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一切困难,如严格的户籍管理、传统文化观念(父母在,不远游)、路途遥远等 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土壤、土地资源 土壤贫瘠、人多地少 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水源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 资源枯竭 矿产资源丰富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少环境 环境恶化,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衰落,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经济发展水平高,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因素 生活条件与社会福利差;教育条件差;医疗条件差;基础设施差 生活条件与社会福利好;教育条件好;医疗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 交通与通信条件差 交通、通信条件好战争 战争频发、政局动荡 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归纳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三:探究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广义上的黑奴贸易最早是由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黑人奴隶贩子进行的;狭义上的黑奴贸易专指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来到了美洲。1.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什么时间?黑奴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黑奴贸易中人口迁移的方向是怎样的?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开发美洲时需要大量劳动力,方向主要是从非洲到南美洲、北美洲和欧洲。新课讲授人口迁出区:非洲、亚洲、南美洲;人口迁入区:欧洲;主要原因:社会经济因素。2. 观察图中哪些地区是人口迁出区?哪些地区是人口迁入区?观察图中箭头的含义,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探究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新课讲授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3.根据图片和资料填写表格,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特点。时间 主要流向 原因 特点 由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西北等地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任务三:探究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三:4.根据图片和资料填写表格,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时间 主要流向 原因 特点 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山区迁往平原;由乡村迁往城镇;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迁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改革开放政策;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以务工经商为主,人口流动规模大当堂训练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的实际迁移人数与期望迁移人数之比,指数越大,表明迁出地的人口向迁入地的迁移强度越大,反之越小。下图示意2005—2015年黑龙江主要迁入省市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2题。1.2005—2015年,图示黑龙江主要迁入省市中( )A.北京市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呈上升趋势 B.河北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上升幅度最大C.山东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在逐年下降 D.辽宁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下降幅度最小2.近年来,海南省成为黑龙江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增长最快的省级行政区,其优势是( )A.农业发展水平高 B.旅游资源丰富 C.临海的区域位置 D.冬季气候适宜BD当堂训练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人口迁移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县城和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缓慢增长。据此完成3~5题。3.下列符合甘肃省人口迁移特征的是( )A.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增加 B.迁移规模呈减小趋势C.一直以乡村向城镇迁移为主 D.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4.促使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最主要条件是( )A.交通条件的改善 B.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多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5.甘肃省人口迁移趋势的演变会导致( )A.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B.部分城镇出现收缩现象C.县城空心化问题严重 D.中心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DAB当堂训练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的凤和村有近300年历史,其建设用地1.3平方千米,农用地约2.9平方千米,北部紧邻白云国际机场。2016年前,这里还是空心村和贫困村。2016年在政府及企业等力量介入下,空港小镇项目落地凤和,村内开始改造,成功实现转型。据此完成6~8题。6.凤和村曾空心化严重,主要是因为( )A.村民整体搬迁 B.村落用地不足C.产业发展乏力 D.环境污染严重7.凤和村的转型方向最有可能是( )A.装备制造 B.物流仓储C.文化创意 D.现代农业8.转型后,凤和村外来人口增多,显著( )A.推动村居安置改造 B.挤压村民就业空间C.改变村民消费习惯 D.提升村民文化水平CBA课堂小结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自然人文什么是人口迁移定义人口机械增长分类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出地迁入地有利不利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国内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