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第一章 人口地理学习目标区域认知:能够识别不同区域的人口迁移方向和规模,并了解其主要特征;能够识别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和环境状况。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理解人口迁移的复杂性;能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的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地协调观:能够认识到人口迁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迁移的合理性;能够认识到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升人地协调观。学习重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难点:理解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复杂性;辩证地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掌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学习任务一:分析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材料一 沙特阿拉伯位于沙特阿拉伯半岛,石油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储量的1/5。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据统计,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 530万,其中沙特公民约占总人口58.4%。新课讲授1.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二 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因政治冲突、战争或迫害等原因导致的难民人数约为2 590万。叙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来源国,有670万难民,有400多万人逃离该国。……土耳其又一次发生了难民沉船事件……一个叙利亚的3岁小朋友遇难。新课讲授材料三 2017年移民到美国数量居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墨西哥、中国、古巴、印度、多米尼加共和国。近年来,美国为了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推出“杰出人才”移民政策。新课讲授问题设计:结合材料,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及特点。新课讲授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方向:由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向发达国家(欧洲、北美)迁移。特点1:劳务输出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特点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特点3:专业人才移民数量增多。新课讲授时期 特点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亚、欧、非)新大陆(美洲、大洋洲)①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②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①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亚、非、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①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小结:国际人口迁移特点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二: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材料四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民工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孔雀东南飞”是形象的比喻。问题设计:(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 归纳教材图文信息,填写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总体比较表。(2)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国内人口迁移新课讲授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答案:(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迁往边境、内地的农村地区;“民工潮”是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的城市地区。(2)经济因素,务工经商。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新课讲授阶段 特点 方向 原因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频繁、规模大支边、上山下乡、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家政策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自发的,流动人口剧增闯关东、走西口、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小结:国内人口迁移特点课堂小结概念人口迁移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影响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迁入地迁出地推力拉力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