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莘城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莘城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质量监控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班级和学号,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2. 标注“不定项”的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只有1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未特别标注的选择类试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3. 测试范围:专题1~专题7课题2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一、碳及其化合物(26分)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使用的液体火炬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它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碳中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1.甲醇(CH3OH)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甲醇由 种元素组成;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2、杭州亚运会使用的“零碳”甲醇经过技术迭代,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3H CH3OH+X,则X的化学式为 ,X 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3.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图1为“氨法”捕集二氧化碳生产甲醇(CH OH)的流程图。
(
图1
)
(1)“氨法”捕集二氧化碳技术有利于缓解 (一种环境问题)。
(2)“氨吸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4. 通过CO +3H CH3OH+X,这一反应将88gCO 转化为甲醇,理论上需要氢气的质量为 。 (写出计算过程)
5.CO 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
(1)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 . (填字母)(不定项)
A.停止使用化石然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 D.生活垃圾直接焚烧
(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2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租式为
B. B 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A 装置中试管内固体总质量不变
D. 随着反应的进行,A 装置中试管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
图2
)(3)有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氧化铜与木炭反应产生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B装置内药品足量)
① 加热装置A,刚开始B中导管口冒出的气泡成分是 ;当持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A中试管内的现象是 ,B中石灰水的作用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最终装置C与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说明碳与氧化铜反应还生成了 气体。装置C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E处的作用是 。
二、 海水与绿色氢能源(27分)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序,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为此我国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
1. 海水中有多种离子,其中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的符号为 。
2.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元素说法正确的( )
A. 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 D.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3. 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重要传统方法,其过程与溶液结晶知识密切相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海水晒盐通常会选择在阳光充足、风力较大的沿海地区进行,这样的选址的目的是

(2)在晒盐池中,海水首先经过蒸发浓缩。此过程中,水在不断减少,溶液里氧化钠的质量
(填“增大心减小”或“不变一)。当海水蒸发至一定程度时,会开始析出晶体,此时
的溶液属于该温度下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从海水中析出的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氧化镁等可溶性杂质,实验室粗盐 提纯主要步骤包括溶解、 、蒸发,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4.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晒盐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性质
B. 该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逐渐达到饱和并结晶析出
C. 蒸发过程中,海水的温度会持续升高,从而降低氯化钠的溶解度
D. 析出氯化钠晶体后,剩余的母液(苦卤)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氢气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优异且没有污染,是一种零碳排放的新能源 理想燃料。电解水制氢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制鱼技术。但由于全球淡水资源
紫缺,电解海水继而成为研究热点。
5.海水电解制氢的反应原理与纯水电解基本相同。最近,我国科研团队提出碱性电解槽(如图3)被尝试应用于海水直接电解。
(1)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燃料的原因 (答一点即可),电解水产生氢气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图3所示,我们发现流向正极的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
(
图3
)
(3)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若将燃着的木条靠近正极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
A. 水通电时,产生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8
B. 水中加入少量KOH 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C. 水通电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D.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5)实验室中也会采用其他的方法来获取气体。
(
K
1
k
2
A B C D E F
图4

)
Ⅰ.图4中仪器①名称是 ,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用图 E 所示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采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填“k1” 或“k2”)导入。
三、溶解现象(27分)
溶解现象广泛存在于生活和科技中,如去污、制冷、材料制备等。理解溶解特性有利于优化清洁、储能和工业生产等。
1.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A. 只有固体 B. 只有液体
C. 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碘酒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消毒药品,碘酒中的溶剂是 。
(3)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 豆浆 B. 米粥 C. 蔗糖水 D. 玉米汁
(4)下列属于乳浊液的是( )
A. 牛奶 B. 酒精 C. 生理盐水 D. 石灰乳
2.氧化钙放入水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物质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上层清液 下层固体
A 水 氢氧化钙
B 水,氢氧化钙 氧化钙,氢氧化钙
C 水,氢氧化钙 氯氧化钙
D 水,氢氧化钙 氧化钙
3.图5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
图5
)
A. Ca(OH) 属于易溶物质
B. C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30℃时,Ca(OH)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00
D. 要想将Ca(OH) 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实现
4.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1)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步骤1 步骤2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 及现象 振荡后静置: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色;B试管中______ 将步骤1中A试管内的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2)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 作图示
实验结论 或解释 I、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______(填“难”“微”或“易”)溶于水; II、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_(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3)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填“分层”或“不分层”)。
5.如图6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
(
图6 图7
)
(1)图6A数置中烧杯内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6B装置中试管内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烧杯内溶液温度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如图7所示,将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全部加入试管后,此时观察到_________,由此小明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明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查阅,在t℃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0g。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不定项)
A. 溶质:溶液=1:1 B. 溶质:溶剂=1:1
C. 溶剂:溶液=1:1 D. 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为200g
四、溶液(20分)
溶液作为物质存在的重要形式,在医疗、食品、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探究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优化溶液配制、工业结晶等工艺。
1. 影响硝酸钾溶解性的因素是( )
A. 温度 B. 搅拌 C. 溶质的质量 D. 溶剂的质量
(
图8
)2. 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 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8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 时恰好饱和,则t1℃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
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_________t2(填“>”、“<”或“=”)。
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温度 溶解度(g)
20 31.6
40 63.9
50 84.8
60 110
70 140
80 169
3. 图9为KNO 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
图9

10
)
(1)图9中,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图9中可以看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
(3)t2℃时,将5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
(4)图10中“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9表示为( )(不定项)
A. d点→c点 B. d点→b点 C. c点→b点 D. c点→d点
(5)将t2℃时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最后两种物质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