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
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地理
学习目标
①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到交通部门 , 了解本地或者某一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现状 , 并分析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之间的关系。
②结合实际案例 , 了解不同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差异 , 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③通过实例分析 , 科学评价交通运输布局 , 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区域发展促使交通运输需求增长 , 进而促使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2.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难点:
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导入新课
思考:1.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
2.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
3.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回顾: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比较
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连续性强 造价高、耗金属材料多、
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
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
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 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
灵活性差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新课讲授
一个区域
交通线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和引导
任务
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的
影响因素
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新课讲授
1.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
2.南昆铁路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
沿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南昆铁路是1997年我国西南地区新开通的一条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铁路,它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途径19个县(市),全长898.6千米,吸引范围共计29个县市。这一地区人口约为2 000万,分布着苗族、族壮、布依族等10个少数民族。
新课讲授
小结:影响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
自然
经济
1.资源丰富,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西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社会
1.有利于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
2.合理布局铁路网
(影响越来越小)
(主导因素)
技术
自然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科学技术是保证
(提供保证)
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流众多,有地下暗河
新课讲授
自2008年我国开通运营了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以来,我国高铁行业便快速向前发展着。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的国家。我国高速铁路网分布东密西疏我国高铁迅速发展及形成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依据运输需求
新课讲授
北京大兴机场,2019年建成的为新机场一期,满足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需求,完成后二期同步开建,于2025年达到7 200万人次的吞吐量。远期(2040年)按照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标准设计。虽然在短期内该机场无法超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但是远期吞吐量将超越首都机场。
该机场为何吞吐量要建这么大?
适度超前原则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新课讲授
左上图是京沪高速铁路最长隧道—西渴马隧道,西渴马一号隧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全长2 812米,施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左下图是京沪高铁线上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大桥全长9 273米,通航净空高32米,能够确保万吨级船舶顺利通航。
京沪高铁西渴马隧道
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思考:为什么需要开凿隧道?为什么需要修建桥梁?
因地制宜原则
新课讲授
京沪高铁全线长约1 318千米,共有桥梁244座,桥梁总长度为1 059.7千米,占全线的80%,全线规划占用耕地6万多亩,与最初规划占用8万多亩耕地相比,少占耕地2万多亩。京沪高速铁路,通常简称京沪高铁,是中国的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京沪高铁为什么以桥代路 ?
尽量少占土地原则
新课讲授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包括航空、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市内公交等多种换乘方式于一体的交通
“巨无霸”。步行换乘距离约为200米。
北京地铁南站距离首都国际机场约37千米,某旅客乘高铁至北京南站,需要到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转乘飞机。假如他选择较为便捷的地铁前往,那么该旅客需要花费30元和70分钟左右的时间。上海虹桥高铁站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需要花费多少费用和多长时间呢?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原则
新课讲授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川藏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全线1 742.39千米,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永兴岛位于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东部,是西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有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三沙市。岛上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二:探究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材料 上海虹桥站是京沪高铁上海市终点,站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含机场),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设16座站台。昆山南站是京沪高铁沿线重要站点之一,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4座站台。
思考:比较上海虹桥高铁站和昆山南站的规模,并简析原因。
交通运输需求量小
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交通运输需求量大
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大
新课讲授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新课讲授
铁路布局特点
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完善铁路网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新课讲授
1.京沪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1.京沪高铁连接了沿线主要城市,站点分布比较均匀。高铁站过密会导致停车频繁,影响运行速度;占用土地面积大,增加交通建设成本;站点距离过疏,站点之间距离远,不方便居民出行,不能满足沿线交通运输需求;使高速铁路客源减少,不利于高速铁路运营。
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2.城区边缘地价低,成本低;高速铁路全线封闭,且列车速度快、噪声大,布局在城市边缘可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干扰;能够带动城区边缘的发展。
新课讲授
4.随着经济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增长,原有铁路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新增铁路可以缓解原有交通运输压力。
3.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3.京沪高铁“以桥代路”是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避免线路交叉,保证运行安全,减少噪声污染。
4.为什么在有京沪铁路的基础上还要修建京沪高铁
小结
交通运输需求较大,则布局的交通线路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相邻重要城市之间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交通运输布局需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三:探究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区域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考:为何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比较落后?
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
投资额大
投资回收期长
资金紧张、技术水平低
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
新课讲授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
质量低
交通线和站点稀疏
质量高
交通线和站点密集
经济落后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
新课讲授
材料一 拉萨火车站,2.36万平方米,6台10线。成都东站,86.7万平方米,14台26线。当然,拉萨目前只有一个火车站,而成都不仅有东站,还有西站、北站、南站等站点。
材料二 拉萨火车站和成都东站规模对比图。
新课讲授
材料三 1876年,英国借助《烟台条约》相关条款取得由川入藏的探路权。1912年,孙中山提出:“川藏铁路事关中国国家安危存亡”。1928年,四川省提出修建川藏铁路设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进行勘察工作。截至2006年,因青藏铁路总体建设难度较低,成为进藏铁路首选,故川藏铁路项目长期处于暂缓状态。2012年12月31日,川藏铁路成都至康定(新都桥)段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13年8月26日,川藏铁路成蒲铁路段开工建设。
材料四 桑珠岭隧道为I级高风险隧道,岩温最高达89.9℃,洞内温度最高达56°C,施工人员需通过设置接力风机加强通风、安装自动喷淋系统洒水、洞内放置冰块等措施降低洞内温度。隧道全长约16.5千米,该隧道共有1 200多名建设者参与,整整耗时3年才建设完成。
新课讲授
材料五 川藏铁路拉林段山高谷深,常常是桥梁与隧道相连,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修建了21座10千米以上的隧道。全线桥隧工程占比高达81%。采用台阶式路线直攀高原,建设难度远比采用“缓坡式”路线间接上山的青藏铁路要大。工程难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新课讲授
问题1:川藏线的两端成都和西藏,火车站规模有何区别,为什么?
问题1:拉萨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拉萨火车站规模较小。成都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成都东站规模较大。
问题2:城区边缘地价较低,拆迁成本较低;拓宽城市规模,带动城市发展,推动城镇化;减少对城区的影响(如交通拥堵、噪声、安全风险等)。
问题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边缘,为什么?
新课讲授
问题3:川藏铁路为什么迟迟未动工,时隔100多年才修建?
问题3:川藏铁路的建设资金投入非常大,技术难度非常大,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难题,除了大量的工程投资,还需要考虑运营和维护成本。例如,需要研发和应用高海拔、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修建技术,大规模冻土地区的路基和轨道结构技术等。而川藏铁路也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对各项技术的要求更高。
问题4:说明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4:资金推动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限制减弱。
课堂小结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
的一般原则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依据运输需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
尽量少占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需求
交通线的标准和站点规模
决定
布局
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及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重点
关注
资金与交通
运输布局:
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
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课堂小结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需求
资金
科学技术水平
自然条件
其他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